二月二的起源:
二月二日被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祈求和平与丰收,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的星象。每年仲春毛月初,“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都出现在黄昏的东方地平线上,故称“龙抬头”。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龙抬头的说法来自古代天文学。在古代,人们用28宿来表达星星的位置来判断季节。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二十八组,表示太阳、月亮、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作为天象观测的参考。“二十八宿”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组,产生“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宿”表示居住。假如观察月亮的运转,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晚,待28宿轮流完成,大约一个月,所以叫“宿”。东方的七个宿舍分别被称为:角、亢、地、房、心、尾、吉,形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喉,迪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心,尾宿代表龙尾。冬天,苍龙七宿隐藏在地平线下,黄昏后看不见。春分期间,黄昏来临时,角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此时整个苍龙的身体还隐藏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明清时期称这一天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是“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许多动物在冬天进入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就是“入蛰”。2月2日左右,天气越来越暖和,一些昆虫动物似乎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唤醒,所以这个节日被称为“刺痛”。传说中的大龙其实是没有的,那种龙是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左右,春回大地,人们期待龙出镇住一切有害毒虫,期待丰收。这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日”也是农村的一个农业节。农业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小家庭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的春季干旱更严重,春雨像油一样昂贵。如果春雨充足,这表明了一年的收获。所以有一句农业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库满是小仓库流动。 二月二日的习俗:
由于二月二日是“龙抬头”的时候,很多食物都和龙牵扯在一起。
1.吃龙食:2月2日,饮食也有一定的讲究。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面条和馄饨叫“龙拿珠”,吃葱饼叫“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吃春饼、猪头肉的习俗。在北京,这一天多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的时候更讲究搭配“合菜”。合菜是用菠菜、豆芽、蒜黄等蔬菜炒瘦肉丝。吃的时候把春饼分成两部分,抹上甜面酱,加上葱,然后夹上合菜,卷成圆筒吃。面条、饺子等。在北方也很受欢迎。2月2日,当地人早上吃面条,中午吃饺子,晚上吃蛋糕。
2.剃须水龙头:指2月初二的理发。儿童理发被称为剃须“快乐”。当龙抬头时,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长大后脱颖而出;成年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年顺利进行。
3.起龙船:2月2日是祭祀龙神的日子。人们应该去龙神庙或水边烧香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祝福一年五谷丰收。龙抬头的时候,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活动,请龙出水,祈求一切顺利。
4.祭祀社神:2月2日不仅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代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被广泛崇拜的神之一。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