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紫禁城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天安门广场引起了全国和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向往。它庄严的图形是中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天安门广场历史悠久,天安门广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
天安门广场建于明永乐15年(公元1417年),其设计师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快祥。
快祥出生在苏州吴县的鱼帆村,是一名世袭工匠。明永乐15年,成祖朱迪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21岁的快祥作为朱迪的胡从人员也来到北京。根据皇帝的意愿,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在1421年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木制拱门,这是最早的天安门广场,原名承天门,意思是“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
承天门于1457年7月被大火烧毁。
八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请快祥出谋划策,建成了现在的样子。
明末,承天门又被烧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又重建。新建城楼高33.7米,宽9间,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改名为“天安门广场”,意为“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所以从那以后,“天安门广场”这个名字一直在使用。
从古建筑天安门广场500多年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天安门广场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也是见证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见证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