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日,中新网客户(记者) 说到元旦,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每年1月1日的公历,利用这一天难得的假期,或者探亲访友,或者和家人团聚。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元旦”。只是时间不一致,内涵和习俗要丰富得多。两者有什么区别?
资料图:红灯笼。 摄
古代“元旦”的源头在哪里?
根据字面意思,“元”称为“第一”,“丹”称为“日”。这两个词的结合可以延伸到“新年的第一天”。因此,“元旦”又称“三元”,即年、月、时。也就是说,现在常说的“正月初一”。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唐代,方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有关于“元旦”的记载:“转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介雅》中也可以看到元旦的早期记载。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明确说明了它的“开始”意义。
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叫元旦,俗称新年”。一岁节目,这是第一个 ”的记载。
它的起源还有另一个传说。据说在古代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老了以后,他把自己的地位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也让他的地位为于治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
数据图:敦煌月牙泉镇在元旦沙漠举行篝火晚会。 王斌银 摄
为了纪念他们,我们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日子作为一年的开始,称为“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历法变了,“元旦”时间也变了
传说很有趣,但元旦的起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做农活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从一年开始,它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满、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后,日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日”,“月”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来确定的。谷物的成熟周期代表寒冷和炎热,称为“年”,即太阳绕地球一周。
准确计算上述周期需要很长时间,历法发生了几次变化,“元旦”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孟喜月(元月)被规定为正月,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从那以后,它一直持续到清末。
资料图:元旦假期新年庙会。 刘昌勇 摄
民间专家陈连山表示,民国初年,政府修改了历法,希望将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将所有传统节日转移到公历时间。因此,1月1日公历被命名为“元旦”,传统元旦被更名为“春节”。
“吃”字怎么了?
在古代,它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元旦”,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已经结束,娱乐活动很少。因此,我们很快就想出了各种与饮食有关的想法。
南北朝梁宗齐写了一本名为《荆楚岁时记》的书,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习俗。说到元旦,明确提到拜贺毕,要加入椒柏酒,喝桃汤……还要吃一个鸡蛋。
有饮料、食物和药物,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意义,表达了来年福顺健康的愿望。
更有趣的是,有些地方应该吃“汤饼”。这里的“蛋糕”通常不是指煎饼。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北京师傅多吃索饼,所谓年。”索饼指的是像绳子一样细长的蛋糕,看起来像现代面条。
资料图:师傅们把做好的桂花糖年糕摆放整齐。 摄
明清时期,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尤其是在南方。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吃枣糕、日年年糕”挺有意思的。
在不同的地区,年糕也改名了。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用糯粉(j?)用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年祭,递割成年茶,以相馈答。”看起来像今天的生日蛋糕。
小时候的“阳历年”
目前,人们口中的元旦已经成为公历。1月1日,各种老饮食习俗消失了。民俗专家高伟说,这是老一辈人口中的“阳历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元旦就像星期天,我可以多休息一天。
但孩子们仍然有孩子的过法。高伟来自北京。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挤在一个大院子里。元旦一放假,他就到处走来走去,带着孩子们跳进房子,推着铁环……不亦乐乎。
资料图:年味浓郁。 摄
赶上寒冷的天气,他们早早地往地上泼了几盆冷水,很快就结冰了。一群人坐在小冰车上“滑冰”;有时他们会卸下两扇门的门板,打乒乓球,忘记吃饭。
“元旦我和父亲一起去值班。我总是听到他们说今天是明年。”在高伟的印象中,有一年元旦,晚上看书,听到收音机里响起钟声,告诉人们新年快到了。
他说,其实“阳历年”也是新年的开始,也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在这个时候,人们可以抚摸过去一年的日子,看看他们做了什么,是否有遗憾和错误。
“元旦,还是要有一些仪式感。”高伟说,也可以写下期待,鼓励自己来年努力实现,拥抱新的希望和梦想。(结束)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