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有两个节日纪念历史人物:一个是端午节,纪念楚国医生屈原;一个是寒冷的食物节,纪念晋国医生介子推。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介子推的故事。
一、重耳流亡: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惠公登基后,怕公子重耳威胁到他的君位,就派刺客刺杀重耳。从此,重耳走上了流亡之路。
当重耳踏上流亡之路时,他已经43岁了。可以合理地说,他是一只垃圾股。他基本上没有希望东山再起,再次成为国君。
因此,有几个人跟着重耳,比如介子推、狐偃等等。
二、介子推切肉做汤:
流亡的日子很艰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颠沛流离,还要避免追杀,一群人狼狈不堪。
有一次,一个叫头须的随从偷走了重耳一行人的食物。重耳饿得要晕死了。
为了让重耳活下来,介子把大腿上的一块肉推开,和采摘的野菜一起煮成肉汤给重耳吃。重耳非常感动,承诺有一天会辉煌,一定要报答重耳。
三、宁落一群,不落一人
十九年后,重耳历尽千辛万险,终于成为国君,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追随他四处流亡的英雄们给予了极大的奖励。连偷食物的头须都有份。但是我忘了介子推有肉汤之恩。
介子推倒并不在意,但邻居解张愤愤不公,赋诗挂在城门上。诗中说:
全世界都有龙在飞。
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龙反其乡,得其所处。
四蛇从此,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晋文公读了这首诗,非常后悔和羞愧。召见介子推,想奖励金银珠宝。然而,介子推羞于接受这样的奖励。带着母亲,不辞而别,爬上绵山,隐居起来。
四、介子推之死:
晋文公亲自带人们去绵山。谁知道绵山深树密,群山重叠,无处可寻。晋文公渴望求人,听恶棍的话,命令三面烧山,留下一面作为通道,希望强迫介子推出山。
谁知道,介子推母子宁死不从,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没见两人出山。
后来,有人在一棵干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体。介子推了推后背,堵住了柳树洞。树洞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拿出来,是一条裙子,上面写着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希望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臣。
若主人心中有我,回忆我时常常自省。
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五、寒食节的由来:
晋文公非常难过。为了表达他的想法和道歉,他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同时,在介子死亡的那一天,全国各地都禁止吃火。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
古人非常重视寒食节。人们应该把去年传下来的所有火都熄灭,也就是“禁火”,然后再钻火取新火。作为新年的起点,它被称为“改变火灾”。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不能开火做饭,吃蒸饼、饭团、鸭蛋等事先准备好的冷食。
六、“足下”的由来:
晋文公还把一棵烧焦的柳树带回了宫殿。命人做了一双木屐。每次他穿上它,他都感到悲伤,叹了口气:“悲伤,脚!”据说这就是脚下这个词的起源(相互尊重,翻译成“你”)。
七、戴柳、插柳风俗的由来:
后来,晋文公带领大臣们穿着白色素衣,徒步登上介山,向介子推致敬。我看到老枯柳死了,复活了。晋文公看着千根绿枝随风飘动的柳枝,感慨万千。晋文公摘下柳枝,编了个圈戴在头上。文武大臣纷纷效仿。这就是清明节戴柳插柳习俗的由来。
关于清明节戴柳插柳习俗的由来,还有一句话:传说清明节是百鬼出没索取的时候,柳枝有驱鬼辟邪的作用。观世音就是用柳枝沾水,普及众生。
北魏农学家贾思琍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把柳枝带到家里,百鬼不入家。
因此,当人们踏青时,把柳枝折下来,可以做成花环戴在头上,也可以带回家插在屋檐门楣上。
二千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现在,人们已经不能欣赏介子推愚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寒食节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专注于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