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张
编辑|小张
全国“最牛”的两块车牌,均价上亿,竟同属一人?
“摇号人数再创新高”、“摇号概率”、“摇号比例”,这都已然成了人们提起车牌号的第一反应。
更不要提在一号难求的今天,所谓的吉祥号更是可望而不可求。
可要真论起来全国最牛的两块车牌,无非就是“最早的”和“最吉利的”。
这“最早的”的车牌,就出自中国的第一批车牌“京A0”。
而这最早一批的车牌中,当之无愧的“帝中帝”,则非“京A00001”莫属。
可要论起“最吉利的”,那还得是最受中国人追捧的“连八号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京A88888”才变得“贵不可言”。
而这两块全国最牛车牌吗,都归属于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曾经的北京首富、福布斯在榜富豪、中国第一台法拉利的拥有者,李晓华。
从一贫如洗的农村小伙,到北京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出身贫寒、辍学下乡
1951年1月18日,李晓华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
全家六口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父亲在器材厂打工的一份微薄的工资。李晓华从小缺衣少食,时常忍饥挨饿。
在这样贫寒的环境下,李晓华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初中毕业后,这个养育四个孩子的贫苦之家,便再也不能负担李晓华的学费了。
辍学,成了他不得不做的选择。
被历史时代大潮裹挟的李晓华,选择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他的人生服役。
李晓华下乡的那一年,正好是兵团成立的第一年,一切从零开始,环境之艰难不言而喻。
当时年轻的李晓华,就这样成了兵团的“一块砖”,没有人会驾驶拖拉机,李晓华就主动去学。
并多次出色地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兵团里猪没有人养,李晓华就去喂猪。兵团要盖新宿舍,李晓华就跟着学习木工手艺。
就这样,李晓华“这块砖”,还真的做到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在严寒匮乏的东北,李晓华这一待就是八年。
二、恋情遭到全家反对,决心改变
1976年,黑龙江建设兵团被正式撤销,李晓华也终于有机会结束八年的下乡生涯,返回家乡北京。
回到北京之后,李晓华找到了一份在科研所的工作,不过和科研工作无关,他负责的部分是科研所的锅炉,就是人们常说的“烧锅炉的”。
这是一份卑微却并不稳定的工作,一年之中只有小半年的时间有班可上,其他时间他就是一个“无业游民”。
不甘心这样过活的李晓华,很快留意到了另外一份工作,在国营食堂打杂。
虽然听起来没什么分别,但是好歹是个国营单位,起码可以天天上班。解决了工作烦恼的李晓华,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双喜临门”。
当时从黑龙江回到北京的李晓华,已经26岁了。工作不久后,就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
在相处中,两个年轻人逐渐走近彼此,成为了一对甜蜜的恋人。
毛主席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和女朋友相恋一段时间后,李晓华决定登门拜访。也就是这次登门拜访,改变了李晓华的一生。
前去女友家拜访的李晓华,甚至都没能迈进未来岳父岳母的家门,就被赶了出去。
女友的父亲向他吼道:“你有什么呢?你拿什么来给我女儿幸福的生活?我的女儿,绝不可能嫁给你这种在食堂打杂的穷小子!”
一句句冰冷犀利的话语,如同利剑一般,刺在李晓华的心上。
可是他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涨红的面庞、沉默的女友、女友父母愤怒的表情,不断地在李晓华的脑海里回荡。
贫穷,已经不只是一个现状,更是李晓华想要疯狂摆脱的。改变现状,摆脱贫穷,是当时李晓华唯一想做的事。
叁,三次机遇,从穷小子到身价上亿1、辞职摆摊,发现冷饮商机
在女友家人的强烈反对之下,李晓华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爱情。与女友分手后的李晓华,决心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他发现了一个现象,不同地域的商品开始涌入北京,并逐渐流行起来。
于是,李晓华辞去了自己的稳定工作,懵懵懂懂地迈出了从商的第一步。
打定了主意的李晓华,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借了两百元钱,决定从摆摊售卖商品开始。
李晓华很快就相中了广东,这个贸易相对发达、货品琳琅满目的货源地。
他从广东挑选了一批北京少见的新鲜货,像新版型的文化衫、变色太阳镜等等时下流行的潮流单品。
李晓华带着自己亲自挑选的货物,回到北京开始摆摊。
没用多久时间,货品就在小摊上被选购一空。于是,李晓华进了一批又一批的货,反响好极了。
最令李晓华感到惊喜的是,摆了一个月地摊的收入,竟然轻轻松松的,就超过了自己之前勤勤恳恳上班多年所赚的全部。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李晓华的摆摊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
就在一次去广州进货的时候,恰逢1981年广交会。李晓华带着长长见识的心态,决定进去参观一下,却被展厅里的冷饮机吸引了目光。
在得知了冷饮机的用途和基本操作方法后,李晓华不禁开始想象,如果自己有这样一台冷饮机,放在夏天最炎热的海边售卖冷饮,岂不是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想到这的李晓华看着面前的这台展品,更是走不动路。
于是李晓华开始和工作人员攀谈起来,得知这台冷饮机不仅要3000块钱,而且除了这台展品以外,还没有对外售卖的货。
李晓华在心里打起了鼓,自己摆摊辛辛苦苦挣了4000元,真的要拿大部分的家当,去买这台冷饮机吗?
但是很快,李晓华再次在心中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商机的判断。
终于,在和工作人员说尽好话,又给了几条烟当好处之后。李晓华终于如愿以偿的,用几乎全部的钱,买下了冷饮机。
买下冷饮机的李晓华,也按照自己当时的幻想,把冷饮机运到了北戴河的海滨沙滩。
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在海滨沙滩售卖冷饮,李晓华和沙滩场地的负责人做了一笔交易。
场地的负责人允许李晓华在沙滩上卖冷饮,李晓华就把卖冷饮赚到的钱,分一半给他。
场地负责人一听,这可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很痛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李晓华由一台冷饮机展开的商业幻想,在这个夏天变成了现实。
李晓华的冷饮生意十分火爆,从早到晚都有人光临摊位,购买冷饮。有的时候,摊位前甚至排起了长队。
生意好的日子,李晓华一个人都很难招待,还要雇人来帮忙。每天晚上清算的时候,可真说得上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拥有冷饮机的这一个夏天,李晓华赚到了足足20万。分给当初许诺给场地负责人的一半后,十万块钱,成了李晓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2、即时抽身,发掘港片流行的背后商机
通过冷饮机,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后。
李晓华并没有沉溺在眼前的美妙现状中,反而清醒敏锐地想到,一旦冷饮机普及开来,自己的优势也将逐渐丧失,靠冷饮机获利并不是长久之计。
认识到这一点后,李晓华在周围朋友的不解声中,果断地卖掉了冷饮机。
而一切也确实像李晓华设想的那样发展,第二年的夏天,冷饮机出现在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而此时的李晓华,却再次成为了发现新商机的人。
原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是香港电影逐渐传入内地,引起港片热潮的时间。但并不是所有想看港片的人,都能够有机会看到,或者说随时看、就近看。
都说需求就是商机,李晓华发现了这个需求,也再一次抓住了商机。
李晓华选了一条相对热闹的大街,在一个冷饮摊位旁边,开了一家录像厅,也是河北省当时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录像厅。
录像厅主要通过售卖门票获利,门票定价一元一张,只要一开售就会被抢购一空。
甚至还衍生出了倒票的黄牛,票价一度被哄抬到了十多块钱一张。
每天在录像厅门口排队的人,从街头排到街尾,好多人为了能够抢到票,甚至带着小板凳早早地等候开票。
即使这样,也是一票难求,卖票的小房子甚至都被抢票的人们挤塌了。
拥有这样一家生意兴隆的李晓华,资产也实现了越级增长,资产单位从“万”换成了“百万”。
而变身百万富翁的李晓华,却并没有停下自己折腾的脚步。
3、留学日本,发现“章光101”的巨大商机
在录像厅的生意大获成功后,有朋友劝李晓华乘胜追击,多开分店扩大生意。李晓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不仅如此,李晓华还选择转让了自己的录像厅,在外人看来,李晓华这是在砸掉自己的生钱机器,可是他却不这么想。
李晓华认为自己只是运气好,误打误撞地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而积累到了财富。
可是他未必可以永远这样幸运下去,因此,李晓华意识到,系统商业知识,真正的专业判断,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他越走越远的良方。
此时此刻,初中被迫辍学,被压制的对学习的渴望,再次翻涌起来。李晓华决定了,要去日本留学。
安排好了国内的一切,李晓华就踏上的赴日求学的路程。
到达日本的李晓华,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但是他却逐渐发现,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
自己很难真正融入到,日本这个环境中来,于是李晓华开始了自己的基层打工之旅。
在打工的过程中,李晓华发现日本社会中,社会人普遍拥有很大的工作压力。
在努力适应日本,了解文化的过程中,李晓华无意间在日本的报纸上看到了一款,名为“章光101”的中国生发产品,这吸引了李晓华的注意力。
好奇之下他了解到,原来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日本年轻人的脱发问题,已经成了日本社会,一个普遍又严重的问题。
而这款来自中国的生发水,则因为生发效果显著,而受到日本人的追捧。
但是却因为没有销路,供求严重不平衡,只能依靠来往日本和中国的学生,代为购买。
代购生发水的人,却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完整了解情况后的李晓华,意识到这是一个必须要抓住的、不可多得的机会。
面对这个机会,李晓华如获至宝,立刻启程回国,希望能够获得章光101的授权,打开生发液在日本的销路。
但是这个过程,却远没有李晓华想的那样顺利。
找到章光101生产商的李晓华发现,这是一个专注国内经销的品牌,对国外市场,以及自家产品在国外的影响,既不了解也不关心。
日本市场的开拓问题,根本就不在生产商的考虑范围之内。即便李晓华反复拜访、多次劝说,也并没有使生产商改变主意。
但是一个细节改变了僵局,在李晓华几次拜访生产商的过程之中发现,这家工厂,是一家热心公益福利的厂家。
工厂的大部分员工,居然都是残疾人士。因此,员工的上下班不便,成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固有问题。
发觉到这一点的李晓华,立刻出手购置了接送残疾员工上下班的通勤车,彻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李晓华的这一善心之举,也让章光的老板,看到了他的真诚和善良。
老板改变了之前的排斥和抵触,开始倾听和考虑,开拓日本市场的提议。
在非常积极的洽谈过后,章光的老板不仅同意了李晓华开拓日本市场的计划,给了他章光101生发液,在日本的代理权。
同时,还将第一批出口的产品,免费送给了李晓华。
如愿打开日本销路的李晓华,在选择销售模式时,也花费了一番心思。
他没有选择代理开店、定价销售的传统模式,反而发动大量中国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对这款产品进行直接销售。
成本五美元的生发液,卖到了一百美元的惊人价格,这结果也证实了李晓华对销售模式选择的精准。
即便生发液的价格居高不下,在市场内也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靠着生发液的代理销售,没用多长时间,李晓华的资产就翻了好几番。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李晓华就赚到了放在现在也是天文数字的资产,一个亿!
而代理章光101在日本引起的巨大反响,也惊动了时任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
在亲自接见李晓华后,海部俊树这样评价李晓华:他是我见过的,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李晓华运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商机,用极强的行动力,驱动自己把握机会。
紧紧的发掘并把握住三次商机的李晓华,也彻底从一穷二白,走到了身家上亿。
四、法拉利和“京A00001”
李晓华回国后的商业传奇,并没有就此停滞。他在香港回归前,就预见了祖国统一的苗头。
从而以极低的价格,买入了大量的香港楼盘,并在楼价反弹后出手。
从不贪心,是他一贯的风格。几次投资后,李晓华的财富,已经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李晓华的身份也迎来了蜕变,从一个生意人,成为了一名横跨多行业、多领域的企业家。
李晓华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却有一个稍显高调的爱好。他爱车、尤其爱好车。
1992年,法拉利公司为了扩大影响范围,在北京的亚运中心,举办了一场展卖会。
说是展卖,但其实对于当时“万元户”都十分稀缺的中国来说,把法拉利卖出去,是法拉利公司不曾考虑的。
在西方企业的眼里,中国仍然是非常落后的,而贫穷落后的中国人,既没有购买豪车的能力,也没有欣赏豪车的水平。
但他们不会想到,这次展销的法拉利,真的留在了中国,还卖出去了。
购买这辆法拉利的中国人,就是李晓华。法拉利到中国的展销会,让一直关注喜爱豪车的李晓华心动不已,全国第一辆法拉利,就这样以13.88万美元的“天价”,被李晓华收入囊中。
这一消息,也引起了国内国外的巨大轰动。法国人称李晓华是一个来自东方国家的挑战者。
中国第一台法拉利的车主诞生了,许是出于对这位购买者的尊敬,交车仪式在北京的天坛举行,这辆豪车也获得一块与之相配的车牌,“京A00001”从此诞生。
喜提爱车的李晓华,也带着爱车去天安门拍照,那一瞬间,定格了一位卓越企业家的意气风发。
五、不忘初心,“扶贫状元”乐善好施李晓华不仅是一位在商业领域,获得巨大成就的卓越企业家,还是一位十分低调,且不忘初心的慈善家。
大概是童年时期的困苦,和被迫辍学下乡的痛楚,令他记忆深刻,他始终关心中国孩子们的教育。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晓华就为母校二十二中捐款200万,用于学生教育。
更是在1992年、1993年先后捐助近500万元,解决贫困儿童的失学问题,帮助孩子们重回校园。
直到现在,数十年来坚持善举,关注教育,更是国家表彰的“十大扶贫状元”。
李晓华的人生充满了传奇,却也从来不缺乏爱。
李晓华生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敏锐的感知变革之中的机遇,同时用强大的执行力去做推动,成功之时却仍然能够保持清醒,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李晓华传奇的塑造,眼光 、胆识、不贪婪执着的品质,缺一不可。
不知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新的时代,属于李晓华的传奇故事,还可以复制吗?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