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当前,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高达16个,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当期结余今年已是负值,即便算上财政补贴, 2028年当期结余也将出现负数,累计结余则将在2035年耗尽。
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报告显示,未来30 年制度赡养率翻倍,当期结余将于2028 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
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第二次发布养老金精算报告。和去年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相比,今年的报告将预测期从5 年延长至30 年。
先来看为您梳理的报告要点:
1、未来30年制度赡养率翻倍。简单地说,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2、当期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在”大口径”(包含财政补贴)情况下,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不考虑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当期结余今年已是负值。
3、累计结余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耗尽。
4、个人账户持续增长但占GDP比例将趋于收敛。
5、当期结余“两极分化”严重。如果不考虑中央调剂制度,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1位的广东高达2000.7亿元,几乎是排在2-10位省份当期结余总和。中央调剂制度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期结余的两极分化。
6、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6个。
7、基金可支付月数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明显。
8、2019年,5个省份养老基金可支付月数低于警戒线。到了2028年,该数字增加到13个。
对此,《报告》提出了3大建议:
1、以降费为契机,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2、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3、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
未来30年制度赡养率翻倍▲▲▲
预测显示,2019年“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分别为37.7%和47.0%,然后同时缓慢上升再加速上升,从2023年后便开始一路平稳上升,到2043年后有加速迹象,到2050年分别达到81.8%和96.3%。因此,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当期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
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短暂地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便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
《报告》指出,这还是在基于“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的情况下测算到的。如果不考虑财政补助,数据会更加悲观:当期结余在2019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得更快,到2050年为-16.73万亿元。
累计结余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耗尽
《报告》显示,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对比而言,累计结余占GDP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要温和一些,2019年这一比例为4.4%,2024年达到4.9%的峰值,然后到2035年归零。
个人账户持续增长但占GDP比例将趋于收敛▲▲▲
《报告》显示,2019年个人账户记账规模高达7.65万亿元,占累计结余比例为179.7%,此后先短暂下降,然后不断上升,到2028年升至222.6%。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占GDP比例也从2019年的8.0%增长到2028年的9.3%。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占GDP比例虽然一直在增长,但这种增长趋势却在放缓,即增速不断趋于收敛。
中央调剂制度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期结余的两极分化▲▲▲
《报告》显示,如果不考虑中央调剂制度, 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1位的广东高达2000.7亿元,几乎是排在2-10位即北京、湖南、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新疆、安徽和天津的当期结余总和,而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6个。
在引入中央调剂制度后,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1位的广东为1296.0亿元,也远远超过排在第2位四川的478.3亿元和第3位北京的477.2亿元。总体上来看,中央调剂制度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期结余的两极分化。
《报告》显示,在引入中央调剂制度后,2019年刚好有一半省份的可支付月数超过基准线,即16个;而低于警戒线的省份共有5个,分别是黑龙江、青海、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其他11个省份介于基准线和警戒线之间,分别为浙江、陕西、河北、甘肃、广西、江西、湖北、宁夏、兵团、山东和上海。此后,两极分化开始加剧,在超过基准线的省份逐渐增加到2023年和2024年的19个的同时,低于警戒线的省份也迅速增加到10个,翻了一倍,而介于基准线和警戒线之间的省份却下降为3个。2025年以后,超过基准线的省份一直维持在17个,低于警戒线的省份数量却在继续增加,到2028年高达13个,而介于基准线和警戒线之间的省份到2028年只有两个。
基于《报告》预测结果,《报告》也给出了3大政策建议,包括:
1、以降费为契机,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报告》显示,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鼓励参保者多缴多得,坐实费基。
2.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报告》提出了两种结构性改革思路:一是改造现行“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国民年金+个人名义账户式的“新统账结合”制度,既可以消除统筹障碍,也可以增强制度的缴费激励性和财务可持续性。国民年金是定额式的,起到底线公平的再分配作用;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起到养老收入储蓄作用,成为养老保险收入中的主体部分。《报告》指出,这种方式是一种调整幅度较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的重新定位,但推行起来,制度转轨成本并不高。
二是维持“统账结合”制度不变,改革养老金待遇计发规则,建立收入关联型养老金。
3. 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
《报告》对此提出3大建议:一是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二是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三是完善精算制度,引入财务动态调整机制。
专家们这样看▲▲▲
除了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养老保险降费形势研讨会4月10日也在上海举行。在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巡视员张浩、国家税务总局副司长杜志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等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对当前的降费和未来的制度财务长期可持续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我们摘录一二。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从去年开始发布精算报告,今年是发布第二部精算报告。去年精算报告测算期是2018-2022,今年测算期延长到30多年2019-2050年。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测算了三个场景:中方案是按照中央规定16%,高方案是18%,低方案是14%。14%的水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双降”(降费,降费基)以后的参考和参照系。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着财务不可持续的挑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需要标本兼治,从制度根源和参数改革等方面,出台综合性设计方案,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首先,以降费为契机,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次,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另外,加强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
虽然税务部门征费的“外部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度的增收问题,但参保者逃费动机和“基数之痛”(指参保者在缩小缴费基数上发生的诸多道德风险)等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治本”的办法就是扩大个人账户比例,强化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这是一个制度提高收入和人们主动多缴费的内生机制。
除此之外,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时,进行结构性的制度改革。
具体思路有二:一是改造现行“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国民年金+个人名义账户式的“新统账结合”制度,既可以消除统筹障碍,也可以增强制度的缴费激励性和财务可持续性。二是维持“统账结合”制度不变,改革养老金待遇计发规则,建立收入关联型养老金。
除了结构性的制度改革之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精算平衡还有赖于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
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具体来说,一是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二是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三是完善精算制度,引入财务动态调整机制。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
第一,要密切关注社会保障领域改革趋势。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各项政策密集出台,顶层设计步伐明显加快,近两年先后推出了社保征缴体制改革、建立中央调剂制度以及下调企业社保费率等措施,这些政策都会对精算假设和精算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未来还需要考虑延迟退休、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建立待遇调整机制等多项可能的改革措施,这些政策变化都会影响中长期的测算结果。
第二,要高度重视养老金投资的重要作用。投资收益是养老保险制度收入的重要来源。这里投资收益的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用来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支付压力的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19年来,社保基金权益已由成立之初的200亿元增长到超过1.8万亿元,其中累计财政性净拨入9130.89亿元,累计投资增值9019.7亿元,投资收益占基金权益已接近50%,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是指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部分的投资。截至2018年末,已有17个省(市、区)政府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8580亿元,实际已到账资金6050亿元,这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水平很有帮助。同时,截至2018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接近5万亿元,实际开展投资的资金所占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要加快推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多年来,各项社保改革措施密集出台,社保政策改革与全国社保基金之间的联动配合正在加强,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已完成首批试点企业的国有资本划转。加快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将为我国养老制度实现精算平衡提供极大帮助。
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巡视员张浩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重点省份尽快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此外,不仅是要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结余情况投资,还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投资。
未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启动,应加大力度推进和扶持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推动第三支柱发展也至关重要,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以基本保险为主向多支付并重和综合发展转变,而建立国家税收政策支持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可以减轻第一支柱压力,也可以弥补第二支柱不足,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退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
六条结论:
第一,参保人数从高点顶点下降,只有实行特殊政策才能保证预测期内参保人数持续增长。
第二,离退休人数将呈现增长态势。未来30年参保和离退休人数,发养老金人数是持续增长,这是毫无疑问的,是没有调节和缓和余地的。
第三,无论是参保率还是赡养率都是上升,延退情况下这个做法得到改善。
第四,测算期基金收入和支出都快速增长,后者快于前者,导致缺口出现。
第五,无论什么情景,这个制度累计结余都将在最后耗尽。
第六,可支付月数变化和累计结余变化是一致的,企业缴费率越高,实施延迟退休情况下,可支配月数峰值和规定年份越晚,这是一般的规律性.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
保险公司推税延养老保险政策目前效果不是那么好,可能有三个方面因素:一个方面,税延优惠对于HR比较麻烦。第二方面,流程太麻烦。客户必须每一个月拿一次凭证,HR每一个月给大家扣工资,呼吁能够把麻烦留给基金行业,保险行业。第三方面,用户觉得没有太多优惠。呼吁放进去不是很明显,取出来的时候税收能够更合理,能够鼓励大家持续的长期持有。
在美国,是把税收给到更高收入人群,让他们自己积累。我们希望收入更高的人为他自己负责,我们希望二三支柱建立起来为国家分忧,减低政府负担,这个要总体统筹考虑,这些制度设计要考虑替代率整体水平,来做一个制度安排。
第一个观点,坚持目标导向,各个支柱要整体统筹安排。
第二个观点,分享精细化养老金制度,发挥不同支柱精细化作用。中国是有制度,但是制度总体上来说是粗放的,是不够精细的,制度之间关联性和整体性是不够的,而且制度评估和逐渐的完善是不够的,所以在这里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包括我们自己去推动,希望我们建立精细化适合老百姓的安排。
第三个观点,我们希望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希望去年开始在保险业试点的22号文,今年5月1日如期推出,能够让基金公司包括大家都可以为我们中国个人养老整个体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