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的意思是:从此他就把书本常常拿在手里不愿意放下,几乎到了不知道饥饿、不知道口渴、不知道一年四季的交替程度。
出处:
原文出自《宋史》中的《司马光砸缸》。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他就把书本常常拿在手里不愿意放下,几乎到了不知道饥饿、不知道口渴、不知道一年四季的交替程度。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①生:长,长到。
②凛然:稳重的样子。
③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
④爱:喜爱。
⑤旨:主旨,大意。
⑥至:至于,到达,甚至。
⑦庭:庭院。
⑧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⑨皆:全,都。
⑩弃去:逃走。
⑪光:指司马光。
⑫破:打开,打破。
⑬迸:涌出。
赏析: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通过开篇铺垫司马光幼时好学,手不释卷,不仅表现出了司马光善于积累,沉着冷静的人物性格。也旨在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或困难,都应该沉着冷静,善于思考与变通及勇于救人的精神。在这个故事中,通过描写司马光与其他孩子遇到危机情况的反应对比,表现出司马光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思维,他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会在最短的时间中想到最优的答案,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多元化,不要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