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长期稳定工作会积累生产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现场创新。这种稳定性也会增加企业为员工提供持续培训和教育的可能性,持续提高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为制造业大省,近些年,在一些时期内,广东部分企业面临一定的“用工荒”挑战,这令这些企业开始持续增加自动化设备的投资,以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及用工成本上升的挑战。
广东制造业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发展,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的人南下广东打工或做生意,“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为广东制造业发展享受了长期的“人口红利”。在2008年后,中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开始出现一些转移现象。
目前,广东制造业仍然以加工为主,比如生产手机、家电、汽车、服装等产品销售给全球消费者,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企业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东制造业的发展潜力。首先,珠三角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会让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其他低成本地区转移。其次,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发展制造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部分地区的用工成本,相对珠三角可能更低。
制造业工人短缺主要根源有两个。一是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速。第七次人口普查发现,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今后每年或有1000万劳动力退出市场。其次,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工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且农民工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015年至2020年,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17.9%上升至26.4%,新一代农民工则倾向于选择外卖、快递等灵活性更高的第三产业工作。
珠三角面积狭小,制造业发展受限于空间不足,这会持续推高土地和租金成本,面临着劳动力与土地双重成本压力。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正出现大幅增加移民数量吸收劳动力的现象,在国内,各地制造业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劳动力竞争的现象。广东制造业劳动力面临一种双向挑战,外地打工者流入逐步减少,同时成本在上升。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必须稳定劳动力供给,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与其他地区制造业主要依靠本地劳动力相比,珠三角工人以外地打工者为主。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红利背景下,广东提供了稀有的就业机会。但是,在制造业劳动力紧张背景下,年轻一代更加注重劳动环境、体验和收入。
因此,应不断加大力度改善外来打工者的就业环境,持续吸引他们流入,有效稳定劳动力供给。应对劳动力短缺与成本过高问题,除了用机器代替,加大信息化、智能化投资外,广东制造业应从改善工人处境着手,提高就业吸引力。
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协调为工人提供适合家庭居住的廉价长租房,让工人不仅实现居住目标,还能组建家庭,提供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一系列公共教育资源。让工人在工厂周边形成社区,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并享有丰富的娱乐生活,使他们愿意从事制造业并处于稳定状态,而非高流动性。
工人长期稳定工作会积累生产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现场创新。这种稳定性也会增加企业为员工提供持续培训和教育的可能性,避免高流动性,这样会持续提高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尤其是考虑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上游供应链环节,比如设备、零部件等领域,这类生产工作相比组装加工,更需要工匠精神与技术积累,比如日本、德国众多隐形冠军企业依赖于工人终生在岗的文化。
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改善和解决传统的用工文化问题,因为不断推动进步终究需要依靠人力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