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鱼胶爱好者,鱼胶现如今是越来越出名了,甚至都已经走上国宴了,在2014年的国宴当中,第一道主菜就是松茸炖花胶,所使用的花胶食材是重约二三两的赤嘴鳘鱼胶。作为有着两千多年食用历史的鱼胶走进国宴,既彰显了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又突出了地方食材的特色,让各国贵宾品尝到了来自中国本土的舌尖上的美味。
广东潮汕和福建地区
广东潮汕和福建地区拥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前近海资源特别丰富,自古以来石首鱼数量较多。由于是沿海地区,所以当地的人们祖辈都靠打鱼为生,自然对石首鱼和鱼胶有着较深的认识。因此这两个地区是对鱼胶最为熟悉的,也是对鱼胶的滋补功效最为认同的地区,拥有悠久的鱼胶饮食传统文化。
石肚赤嘴
潮汕人食用鱼胶主要以“炖”为主,这跟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与广州人不同,潮汕人不喜欢“煲汤”,潮汕的“汤”很多都是现煮的汤。因此潮汕人很少拿鱼胶作为汤料去煲汤,取而代之的是,多数人会将鱼胶配以简单的辅料进行“炖汤”或“隔水炖”,最大的保留花胶的营养价值。福建与广东潮汕地区相邻,不仅语言相似,饮食习惯中也有不少相近的地方,当然鱼胶的饮食传统也不例外了。
珠三角地区
以前,鱼胶在珠三角及其他地区的知名度并不算高。长期以来,只有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人群才会选择食用鱼胶。而且,在这些食用鱼胶的人群中,大多数是潮汕人或者是从事鱼胶贸易生意的人群。但是目前鱼胶在珠三角及省内其他地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鱼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黄花胶
珠三角地区的人食用鱼胶主要以“煲汤”为主,因为多数珠三角地区的人们习惯了“餐餐有靓汤”,煲汤时加入鱼胶,再辅以相配的汤料,不仅美味鲜甜,还可增强免疫力,一家大小,老少域宜。尤其是“花胶筒”深受珠三角地区的花胶食客喜爱。
江浙地区
在江浙一带,由于过往的大黄鱼数量很多,一些家庭也因此大饱口福。大黄鱼在江浙一带特别矜贵,而且大黄鱼的鱼鳔稍大一些的都会晒干做成名贵的“金龙鱼胶”,而鮸鱼相对普通一些,当地人对鮸鱼胶更为熟悉。
白花胶
在江浙地区的人食用鱼胶喜欢以“蒸”为主,最出名的一道做法就是“米鱼膏蒸蛋”,(“米鱼膏”就是指鮸鱼鳔以及鳔外包裹的脂肪层)将新鲜的米鱼膏洗净切成段,鸡蛋打散、打匀,过滤后倒在米鱼膏上蒸,最后撒上小葱花、加上酱油等调味料食用。江浙人家喜欢吃这种新鲜的米鱼鳔,连同这层厚厚的脂肪层,认为其营养好大补。这种做法不仅在江浙一带颇受欢迎,在台湾地区、韩国等地方也非常流行。
国内一些大中城市
由于鱼胶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鱼胶开始深入国内市场。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湖南等地,鱼胶的关注度渐渐高于传统的“燕翅鲍”,并逐步顶替燕窝、鱼翅、鲍鱼等作为最贵重的食材走上高档餐桌。
北海胶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在这些大中城市,人们对鱼胶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酒楼的餐桌上。在经历了“抵制鱼翅事件”和“血燕事件”后,鱼胶近些年来在酒楼可谓独领风骚,鱼胶的菜式也层出不穷,如各种花胶鸡汤、花胶扒等等,价格也不菲,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都有。除了酒楼外,这些大中城市对鱼胶的消费比例其实还是比较小,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无疑和人的消费观念以及对鱼胶的认识度有关。
中国香港
香港是一个将鱼胶食用习惯很好地延续了百年以上,并且至今仍在继续传承的地区。始于19世纪的南北行贸易给香港地区人们带来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包括干贝、鲍鱼、鱼胶等海味珍品。因此,香港人对这些海味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所了解。海味一直是香港人每年必备的年货,也是平时都会购买的家庭食材,这种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以前的鱼胶属高档食材,而同期国内经济水平较低,因此,也只有在香港这一发达地区,鱼胶饮食传统才能很好地被一直传承下来。
蜘蛛胶
最初的时候,鱼胶的地位不如“燕翅鲍”这些传统商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鱼胶也只是作为酒楼汤料食用。鱼胶是海产品,加入鱼胶后汤的味道会更加鲜甜,所以很多酒楼在熬汤时都会加入鱼胶。到后来,鱼胶才慢慢发展成为酒楼菜品,同时也成为了香港人平时煲汤的食材。现在,“花胶”在香港几乎人尽皆知,认识度非常高,我们经常会听到明星大肆购买花胶进行补身,美容的新闻。包括陈慧琳、王祖蓝、佘诗曼、黎姿、杨千嬅等不计其数。不仅如此,很多香港市民平时也会购买花胶来煲靓汤。
国外华人区
赤嘴筒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国外的华人与香港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直以来,正和滋补堂有很多鱼胶也是销往国外这些华人市场。因此,国外华人区的一些饮食习惯其实与香港是有点类似的,包括鱼胶的烹饪方式、食用习惯等等,与香港同期非常相似。比如在香港,鱼胶最初时是作为汤料使用,其实在东南亚、美加华人区等地方,鱼胶的用法也是一样。现在国外一些华人酒楼里,鱼胶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菜式。
后语
大家好,我是鱼胶爱好者,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喜欢我的小伙伴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哦,点赞加关注了解更多鱼胶知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