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 的老板并不姓 "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交及其兄弟。"康师傅" 是 1992 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损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 "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师傅" 二字。这便是 "康师傅" 的名字由来。
人人平等管理哲学
92 年,正值台湾经济火红。虽然顶新当时只是中小型企业,在魏应交决定往内地发展时,四周都是反对之声,但他相信未来中国是营商腹地,他毅然带著 1 亿台币便往大陆去。现在可以证明他的眼光准确。
"康师傅" 以速食面起家,原来魏应交全无生产速食面经验。魏氏兄弟在台湾承继了父亲的油品企业,因速食面要用油炸,正好为魏氏未来的事业选定方向。在国内中,他们首先决定在天津开业,他们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讲究的北方占一席位,那么进占其他市场也没甚么问题。
另方面,魏应交实行 "尊重当地人民" 的营商之道,在集团内台籍员工与本地员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级管理人员也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因此不但可以减低成本,还可以得到当地人的拥戴。魏应交并与当地政府的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了封杀或不合作的情况。
耕耘 11 年终见成果
今天 "康师傅" 已是大陆食品业的龙头大哥,其实这与 "康师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坚持现金交易的经营手法有关。很多商家容许买家赊帐,这样往往便做成呆坏帐。因此 "康师傅" 坚持现收现付;为确保所有商家都愿意付现金,"康师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质,产品好卖,商家自然以现金交易。
同时,"康师傅" 相信依靠经销商批货再零售,必定会出现赊数现象,为此 "康师傅" 在各地设立业务部和仓库,建立自己的销售网,虽然在这过程中曾遭原有经销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团的各项成本开支而濒临破产,不过 "康师傅" 的坚持最终都有了回报。在 2000 年 "康师傅" 销售收入增加了两成,纯利上扬至4,000 万美元,这与 99 年亏损 3,500 万美元相比,这正是通路精耕开始显示成效有关。
相较速食面,"康师傅" 在多元化发展下开拓的饮料市场的表现更见突出,当全球的饮料业毛利下降的情况下,"康师傅" 的饮料销售量预计明年会高达 40 至 50 亿瓶,较今年增加一倍。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