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错过了销售季,基本上等于全部赔本扔掉了。”
往年1.5元/斤的小葱,今年已经降价到0.5元/斤,却依然卖不掉。眼瞅着几十亩蔬菜就要烂在地里,于航连说话都开始忍不住叹气起来。
“三年了,都没像今年这么难过。”11月15日上午,来自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的于航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三年前疫情在武汉暴发时,对全国的蔬菜销售都有影响,但当时的汝州市,并非疫情重点区域,外地客商依然能到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外地的大货车凭着相关证件,也能正常进出汝州,因此,当地的蔬菜销售并没受到很大影响,但今年,情况却大不一样了。
烦恼
于航告诉第一财经,他所在的纸坊镇,是一个蔬菜大镇,今年,全镇种植了20万多亩蔬菜,按照计划,能产出350万公斤小葱、93万公斤菠菜、51万公斤萝卜、317万公斤香菜以及其它蔬菜品类。
往年,这些动辄几十万公斤的蔬菜,是包括于航在内的纸坊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今年,却成为他们最大的烦恼。
同样面临蔬菜滞销烦恼的,还有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以及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韩寺镇等地的菜农们。
不仅如此,老家在河南省滑县的杨桐也告诉第一财经,在他们老家,今年的萝卜、白菜降价到一两毛,也很少看到有客商来收,回乡的路上,扔的都是菠菜、香菜,当地人吃都吃不完。“我表弟也说,他种了10亩白菜、30亩大葱,一直没卖掉,现在,眼看天越来越冷,地要上冻,要是不赶紧把地腾出来,不但菜要烂地里,小麦也没法种上。”
于航说,很多蔬菜的季节性很强,譬如包菜,一旦到了季节不采收,就可能会因为“爆炸”不能销售,小葱如果到季不采收,风一吹就开始倒伏,韭菜如果到季没按时采收,叶子就会发黄,失去销售的价值。
疫情打乱了节奏。
今年9月下旬,汝州市开始出现疫情时,正是当地蔬菜集体上市销售的季节,按照计划,这些蔬菜的最佳采收季节,为农历十月初一前后,但此时,包括汝州在内的一些河南地市却由于次第出现疫情,不能正常采收和上市销售。
纸坊镇的蔬菜销售区域,除了其中10%左右为汝州周边,剩余90%,都是集中销售到山西省、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北京市、安徽省以及省内的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郑州市等区域,如今,外地货车进不来,本地货车也出不去,市区的很多蔬菜市场、居民小区也都不能正常销售,纸坊镇的蔬菜,很快便陷入了滞销。
“我自己种了34亩蔬菜,到现在卖出去的连六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其中有19亩,因为错过了销售季,基本上等于全部赔本扔掉了。”除了自种蔬菜外,于航还是当地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经纪人,他回忆说,往年,他所在的这个蔬菜市场,每年的蔬菜销量有2万多斤,一辆20吨左右的半挂式货车,一天能开走6辆,如今,即便他们费了老劲,把价格降到了亏钱,一天也只能卖出去4000多斤。
类似的蔬菜滞销场景,也发生在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等地。
地处豫西南的侯集镇,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北方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大葱与生姜主产区,如今,同样由于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当地2000万斤应季新鲜蔬菜面临滞销。
“上万斤大白菜如果没人采购,只能旋进地里,不腾地下一季就没法种。”当地菜农徐志文说。
缓解
“我也是农民的孩子,看着青青绿绿的蔬菜,烂在地里,感觉心都在滴血。菜农真难,真让人心疼。”一边说着话,杨桐的眼里就开始噙着眼泪了,这位曾经的前媒体人,如今创办了旨在推广河南文化的新媒体平台“豫记”,如今,看着菜农们在贱卖菜,甚至卖不出去,只有含恨毁菜,而一些城区居民却出不了门,吃不上青菜、叶菜,杨桐开始坐不住了。
他先是对接郑州的两家蔬菜分销平台大河速递、万邦云仓,请求他们赶赴汝州、滑县收菜,又把全国各地的菜农们的联系方式收集起来,做成网页,到处呼吁河南籍的老乡们转发,“伸出援手,为老家河南种菜的父老乡亲助一把力,加一把油,尽快渡过这道坎儿。”
于航所在的汝州市,也开始行动起来。汝州市委宣传部、市政协及相关单位,在多次到纸坊镇实地调研滞销蔬菜后,开始统筹成立市、乡、村三级抢收配送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市开展“爱心菜双周行动”;当地的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住建局、工商联、文明办等多个职能部门,也开始为蔬菜的内销、外销及配送助力,他们通过成立最滞销菜攻坚协作群,突出轻重缓急、协调联动,全力破解菜农当前滞销问题。
为此,当地紧急成立的纸坊镇蔬菜配送合作社,还对一些滞销蔬菜进行分门别类后,将其分别包装成为50元、40元、30元等不同规格的“纸坊蔬菜包”,由专业合作社对接团购客户,直接送达小区。
于航说,如今,外地的货车,在提前做好报备的情况下,也已经能够进出汝州,这为当地的蔬菜外销提供了不少便利。
由杨桐对接的上述两家蔬菜分销平台,也分别派出了蔬菜采购车队,开始赶赴汝州、滑县的田间地头,准备将更多滞销滞销蔬菜,送到郑州居民的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