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历史这个大熔炉里,经过了多少血雨腥风,才有了至今朝气蓬勃的局面。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看看这个古老的民族是如何形成的吧!
早在春秋时期,在黄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生活着以农耕为主的居民,这就是华夏族,后来在汉朝的是时候改称为汉族。
那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周边其他的少数民族。各分封国不断扩展领土,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断,汉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景颇等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到了东汉末年,中原战争连绵不断,北方和西部的少数民族为乘虚而入比如匈奴族、鲜卑族,羯族等。为增加人口,有的是汉族诸侯邀请周边少数民族内迁。还有的地方政权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征兵来源,强迫少数民族如羌族、氐族内迁开垦土地,吸收少数民族作为作战力量,与汉族不断融合。到晋朝时,已有数百万数百万少数民族生活在中原地区自己开垦的肥沃土地上。
历史上通常提到的五胡,您知道是哪几个少数民族吗?对了,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少数民族。因为他们的面貌跟汉族不一样,胡须较多而眼睛下凹,使用汉族听不懂的语言,有的当地官员把他们称为称为胡人。
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的明显差异。由于西晋的统治者对内迁胡人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造成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形成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大分裂。
使五胡叛乱的不是民族意识,而是晋朝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官员的贪污残暴。由于八王之乱和连续旱灾,晋朝政府军队严重缺乏粮饷,晋朝官员粗暴残忍、明目张胆地大规模逮捕胡人,进行贩卖奴隶的交易。无数善良的穷苦胡人青年被带到奴隶市场被出售。于是有反抗意识的年轻人从被压迫中逃脱出来,纠集人员,反抗晋朝统治者的贪污凶暴。
晋朝的八王之乱使晋王朝逐渐走向崩溃,民族意识觉醒的胡人乘机组织武装力量,反抗晋朝的统治,并相继建立政权,晋王朝的残余统治者,逃亡江南,中原地带再次陷入战乱,血腥一片。这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华。
从五胡乱华十九国立国,最短的政权不过3年,最长的政权不过57年。频繁的政权更迭及常年大混战,少数民族不断深入华夏腹地,给百姓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看,也促使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进一步融合 。
常年的混乱与相互残杀后,鲜卑族拓跋部落组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即北中国,与南宋南北对立,南北朝时代开始。
北魏的统治者文化程度比较低,统治方式基本上靠掠夺和贪污勒索。后来,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宏即孝文帝即位,因为鲜卑没有文字,所以孝文帝自小接受了儒家文化的熏陶,系统学习汉族文化,他认为汉族的一切都是进步的,开始着手改革大业。
改革的第一步是迁都,从鲜卑人居多的平成迁到汉人居多的洛阳。
实行均田制,分给农民土地,以农为本发展生产。迁都之后, 接着又进行了汉化改革,加速民族融合: 1、定汉话为法定国话、禁用鲜卑语;三十岁以下的人必须说汉话2、禁止穿鲜卑传统衣服,穿戴汉族服饰;3、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氏;4、鲜卑与汉族通婚;5、采用汉族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礼法、尊孔兴办学校;提倡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北魏孝文帝的系列改革使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北魏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加速了鲜卑和北方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北魏政权得以巩固。
民族融合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中心,从经济上看,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的过程,在社会形态上,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经农业居民,汉族也学到了少数民族丰富的畜牧业经验。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不断,尽管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这些突出表现在战后的一系谈判活动上,如北宋和辽签订的擅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交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平共处,和民族关系的交流。元朝统一后,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并出现了汉族外迁,逐渐形成新民族。
四分五裂、政权频繁更迭的时代,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也让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