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人说:“我吃盐多过你吃米。”意思是他吃过盐比我吃过的米饭还要多。这是一句炫耀资格的话。随着年龄大了,好像再也没听人说起这话。或是现在的人都谦逊了,不再那么自负;又或是吃饭不像几十年前那么困难了,生活条件变好,家家有饭吃,谁也不敢再说得那么狂妄了。
我年幼时,由于父母工作忙,经常很晚下班。我为了照顾自己和弟弟的肚子不至于挨饿,因而早早就从父母日常的做饭中学会了下厨。不曾想在日后的生活中,这一业余技能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快乐。
朋友们偶尔调侃问我两个女儿:“爸爸做的饭菜好吃还是妈妈做的好吃?”
小女儿不假思索毫不掩饰地说:“爸爸做的好吃。”
大女儿却若有所思真诚地回答说:“嗯......,都做得好吃。”然后再补充一句:“爸爸煮的粥很好喝。”
小女儿不服气地说:“爸爸做的腊味饭更好吃。”
是的,为了她们不至于被人说“我吃盐多过你吃米”,煮粥煮饭我都不含糊,长身体的时候还是有必要多吃点米的。但白米饭白粥她们不大爱吃,所以就变着法子做点好吃的饭和粥给她们吃。
饭有很多做法,炒饭、烩饭、焖饭,等等。但我觉得最为方便的是做腊味饭,饭菜一起熟,操作简单,味道可口。当然,腊味也不能多吃,把腊味改为其它的菜,那就是相当于煲仔饭了,放排骨是排骨饭,放牛肉是牛肉饭,可以变化多端,演变出不同的饭。
腊味饭是广式煲仔饭里面的经典。广东俗语说:北风起,食腊味。就是岭南地区到了深秋有北风吹的日子,秋高气爽,阳光和煦,各地就开始撑起竹竿晒腊味了,有腊肠、腊肉、腊鱼、腊鸭等等,腊味就是他们的统称。煲仔饭通常是用瓦锅,但家里做通常用电饭锅,也同样能做出香喷喷的腊味饭。
闻说顺德有家煲仔饭,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而名声大噪,不少食客大老远从外地过来寻味。听说老板还要指导食客吃饭时牙齿左右两边分别要咀嚼多少下才吞咽。这种严谨的美食态度诚然可贵,但我又多少觉得似乎复杂了些。吃饭时还要数着数做数学题般,会担心数得太认真和执着反而忘了体会饭里更丰富的味道了。厨者如歌者,会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演绎作品。食客如听众,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厨者的内心独白。但自己细细品尝个中滋味,以自己的味蕾体会并激发内心的共鸣,或惊喜、或回忆、或惆怅、或思念,那才是独一无二的味道。
进入深秋后,每次我邀请朋友们来聚餐,都会用电饭锅煮上一锅腊味饭。朋友每次来都能将锅底刮得锃亮。腊味饭,不同人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腊味又有不同的风味。有那么几次,新认识的朋友吃完腊味饭后对我说:“凯哥,下次我拿点我们老家的腊味给您试试。”果不其然,不多久就专门送来了他们老家的腊味。我自然乐得收下了,不同地方风味的腊味饭就轮番演绎着它们的风采。但我做腊味饭,通常会提前给腊味“醒一醒”味,让它们增加些风味,让秋天的味道散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些。用酒、葱、姜、蒜、糖等与腊味“深情拥抱”一下,让这些“精灵”先渗透到腊味里面,再滋润到米饭里,甘香留齿,回味无穷。
看,桌上电饭锅里又一锅腊味饭在煮着,那盖子上的透气孔升腾起的袅袅雾气,香味也随之四处飘溢。坐在不远茶室那边喝茶的朋友说:“好香哦,闻得我肚子都饿了。”我笑着说:“先忍忍吧,还没好呢。”
这时,俏皮的女儿突然蹦了出来,用她稚嫩的声音问朋友:“叔叔,您听到电饭锅里面说话的声音了吗?”
朋友有点疑惑,说:“叔叔没听到哦,说什么了?”
女儿开始一本正经地描述:
米饭轻轻地对腊味说:“谢谢你们啊,让我那么香。”
“腊味真诚地回答说”, 女儿继续绘声绘色:“应该我们谢谢你才对。是你给了我们热量和能量。没有你,我们只是冷冰冰油腻腻的一团,有你才有更好的我们。”
听着女儿自言自语的问答,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对朋友解释说:“见笑了,这是我以前拿腊味饭举个例子来教育女儿的。跟她说我们每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了特定的环境,没有了辅助你的人和条件,那也必将难以成就。”
是的,我们往往要甘于成就别人从而才能成就自己,给人一点光,照亮的不仅是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用电饭锅煮腊味饭有一个重点,腊味不是一开始就和米一起煮。而是待米将成饭时才把腊味均匀地铺在米饭上,用米饭的腾腾蒸汽将腊味的灵魂唤醒。从而腊味的油脂和风味再回渗到米饭上,两者互相作用才成就一锅香喷喷的腊味饭。恰当的时机,恰当的火候,恰当的配合,自然能成就美好。
一道腊味饭,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吃的是味道,吃的是惊艳。而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吃的是回忆,吃的是传承,吃的是秋天丰收的喜悦,吃的是风和日丽的快乐。久离故乡远行的游子,每当秋风飘叶的时候,不禁就会想起这道家乡的味道,思念起故乡,他们吃的是乡愁。
有时会想,奋斗的人啊,离家远行,四处奔走,何处安身?以前有地有屋,尽管屋子可能破落,但也头顶天脚踏地。出外奋斗的人们,经济条件好了,就回到老家拆掉破旧的房子盖个新房子,谓落叶归根。但更多的人都流向了城市,扎根于城市。可城市里的房子都往天上盖。为了“摘星辰”,人越攀越高,房子搬了几次后感觉不知道何处是根。
或许现在的人们,对于家与故乡的印象会越来越不具象了,也越来越宽泛了。何处是家?四海可为家,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何处是故乡?能重拾儿时味道的地方就是故乡,心能安定下来的地方就是故乡,可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于苏轼如此,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大爱;于当下的你、我,那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宽怀。
因此,故乡,可以没有了陈年的老宅,可以没有了门前的大树,可以没有了陈旧的巷陌砖瓦,也可以没有了街头巷尾里乡里街坊浓郁口音的谈笑声。但偏偏不能没有了妈妈的味道,不能没有了小城里某个角落里屋檐下阿婆的味道,不能没有了当年养育自己成长的味道。这味道记忆很长,植根于灵魂深处,似乎永远无法磨灭。吃对了回忆,那就是故乡。何为乡愁?就是无法满足舌尖与记忆深处的味道对碰而带来的惆怅;又或是重拾旧时的味道而引起对过去岁月、对故人对故乡的无尽追思。
长留心中的可能是一碗饭,一道菜。腊味饭却将饭和菜融合在一起,里面有阳光的味道,有风的味道,有时间沉淀的味道,啖啖从舌尖穿过食道沁入心灵,久久不能散去。年长者,当年的一幕幕仍然历历在目,感觉把回忆都嚼在嘴里,慢慢回味着。年轻者,则是将现在的快乐咀嚼着,留着以后慢慢回忆。
朋友把我介绍给新朋友认识的时候,往往都会提到我做的腊味饭非常好吃。是的,那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吃腊味饭的时光都非常美好,美好得愿意常被提起。不管是门外纷繁嘈杂,或是窗外横风细雨,但灯火暖暖的屋子里我们围桌而聚,谈笑风生,这一定是温暖和煦的,是云淡风清的。
我应该感谢腊味饭,它带给了我很多美好难忘的时光。有和家人其乐融融的天伦时刻,有和朋友洋洋洒洒的阔论时刻。一辈子很长,或许会经历几个时代;一生又很短,短得不知道明天是否依然还能一起吃饭。人生,都是从自己哭声中开始,从别人的眼泪下结束。两段泪水之间,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快乐去书写,用更多的笑声去充盈。这一生我们认认真真享受过几顿开心的饭?没有人仔细去算,其实也没必要去算,努力做加法就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尽量多地去享受人间的烟火味。人生温暖中的温暖,它一定离不开“柴米油盐”。
又见炊烟,你在哪?我煮了腊味饭,过来吃顿饭吧。。。。。。
[人间烟火味——最爱腊味饭]
在小巷里聊聊吃喝,叙叙光景,谈谈理想,道道人生,说说故事。生活一路凯歌。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