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府,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南宋宝庆元年(1225),宋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自己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宝庆地区包括今娄底市,以及益阳部分地区。
自明中叶至清初,人口流向是“湖广填四川”,宝庆府居民大量迁往四川等地。明万历六年(1578),宝庆府辖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5州县,降为20638户,22.1207万人。
当地人被称为宝古佬也由此得来。宝庆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占94.06%,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总人口的5.94%。
春秋战国属楚,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地筑城,称白公城(在今邵阳市城区内)。
秦代,今境内分属长沙郡及黔中郡。汉属长沙国(东汉改国为郡)及零陵郡地,于今邵阳市地置昭陵县。三国吴宝鼎元年,分零陵郡北部都尉辖地置昭陵郡,治今邵阳市城区,为境内建郡之始。西晋太康元年,因避司马昭讳更昭陵为邵陵。隋开皇十年置建州。唐武德四年置南梁州,贞觐十年改曰邵州。五代后晋天福中,改日敏州。宋称邵州邵阳郡。南宋宝广元年,理宗赵昀登极。趟昀为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登极时,即用其年号“宝庆”命名“潜龙之地气升邵州为宝庆府,治所在今邵阳市,辖境相当于今邵阳市及新邵、邵东、新化等县。宝庆之名始于此。元至元十四年设宝庆、武冈二路。明洪武元年设宝庆、武冈二府,洪武九年降武冈为州,属宝庆府。清仍承袭之,宝庆府辖武冈州及邵阳、新化、城步、新宁四县(辖境约为今邵阳市、武冈市及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新化等县与城步苗族自治县)。
中华民国二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十二一九三;年直隶于省。民国十七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民国二十六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邵阳县。
清咸丰年间,宝庆府在汉口的商人在汉水出口处建起了当时最好的且只允许宝庆人专用的码头。宝庆码头上下一华里,向岸里面纵深半里,有一十八条巷子,几乎等于过去一个小县城的面积。
历史沿革
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2500余年。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自西汉置县,为郡为州为府,为一方之重镇。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夏、商、西周,其地属《禹贡》所称九州岛的荆州地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