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对就业、财务、健康造成破坏,再加上社会安全网的压力与日俱增,许多人面临的退休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非营利组织泛美退休研究中心(TCRS)与泛美研究所(Transamerica Institute)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近一半的婴儿潮一代和超过三分之一的X世代预计自己在70岁以后还会继续工作,或者根本不打算退休。这也突显出制定后备计划的必要性,以防生活中的意外事件阻碍了这些目标的实现。
研究发现,49%的婴儿潮一代预计或已经将工作年限延长到了70岁以后,或者不打算退休,最主要的原因是健康或财务问题导致的储蓄不足。
泛美研究所和TCRS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凯瑟琳·柯林森(Catherine Collinson)说:“婴儿潮一代正在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这有助于弥补储蓄缺口。但制定后备计划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会破坏他们的计划。”
柯林森指出,大多数人退休的时间都比他们之前计划的要早,出于就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等原因,大多数人在65岁之前退休。
柯林森说:“这也是制定应急计划非常重要的原因。”
婴儿潮一代出生时,养老金非常普遍,后来这种退休安全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退休做储蓄的责任从雇主转移到了个人身上。
柯林森说:“退休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问题,退休状况发生变化的速度比人们职业生涯发生变化的速度还快。”
婴儿潮一代的家庭退休账户中位数估计为16.2万美元,但应急储蓄只有1.5万美元。研究发现,共有40%的婴儿潮一代预计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将是他们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仍有83%的人通过雇主出资的401(k)计划或类似计划为退休储蓄。
在X世代中,38%的人预计在70岁或更晚退休,或者根本不打算退休,55%的人计划到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
柯林森说:“大多数X世代都在为退休做储蓄,但许多人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最年长的X世代现在快50岁,最年轻的40岁出头,所以现在是增加储蓄和制定长期财务计划的最佳时机。”
研究发现,在储蓄方面,每一代人为退休做准备的时间都在提前。婴儿潮一代开始存钱的平均年龄是35岁,X世代是30岁,千禧一代是25岁,Z世代更是从19岁就开始存钱。
X世代的家庭退休账户中位数为8.7万美元,但应急储蓄只有5000美元。只有22%的X世代“非常”有信心他们将能够在拥有舒适生活的前提下完全退休,只有28%的人认为自己的退休储蓄足够充足。78%的人担心当自己准备退休时,社会保障将无法为他们提供保障。和婴儿潮一代一样,大多数X世代通过雇主出资的401(k)计划或类似计划为退休储蓄。
对于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千禧一代来说,他们是在始于2007年底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前后进入职场的。在他们职业生涯开始时,背负的学生债务水平高于前几代人,因此推迟了买房、结婚和组建家庭的时间。
不过,四分之三的千禧一代仍在通过401(k)或类似计划为退休储蓄。参加401(k)或类似计划的人缴款占年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5%。千禧一代的家庭退休账户中位数为5万美元,但应急储蓄只有3000美元。
柯林森说:“千禧一代非常关心退休相关问题,经常与家人和朋友讨论这些问题,比已经或接近退休的婴儿潮一代更频繁。”
超过半数的千禧一代预计他们退休后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自己的储蓄,73%的人担心当他们准备退休时,社会保障将无法为他们提供保障。
Z世代在新冠疫情暴发前不久进入劳动力市场,当时失业率处于历史低点,疫情期间开始飙升,后来又回到了低点。柯林森指出,尽管Z世代职业生涯开端动荡,但他们将比前辈有更多机会享受401(k)计划和其他由雇主出资的退休计划。
疫情对Z世代影响尤其大,52%的人在就业方面经历了一种或多种负面影响,不管是裁员、暂时被解雇还是工时和工资减少,51%的人难以维持生计。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为退休做储蓄。67%的Z世代通过雇主出资的401(k)计划或类似退休计划做储蓄,缴款占年收入比例的中值为20%。
Z世代的家庭退休账户中位数为3.3万美元,但应急储蓄只有2000美元。
柯林森说:“Z世代在为退休存钱是个好消息,但问题是他们的储蓄够用吗?30年、40年、50年后会是什么样?一些人的寿命会更长,怎样确保钱够用?”
柯林森指出:“上述几代人当中的许多人都面临着退休后得不到经济保障的风险,由于疫情对就业、财务、健康造成了破坏,再加上社会安全网的压力与日俱增,许多人面临的退休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文 | 杰西卡·霍尔(Jessica Hall)
编辑 | 郭力群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英文版见2022年10月12日报道“A Shocking Number of Baby Boomers and Generation X Plan to Work Past 70—or Forever”。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科物联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