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市场、政府不是在来回“拔河”,而是在共同“推车”:一个从微观的资源配置层面,一个从宏观的调控治理层面,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辆大车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经济学难题,也是考察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把“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正式写入党章,进一步宣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能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在市场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市场、政府不是在来回“拔河”,而是在共同“推车”:一个从微观的资源配置层面,一个从宏观的调控治理层面,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辆大车前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市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从被赋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被确定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必须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有效市场离不开有为政府。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进一步准确地进行自身职能定位,解决干预过多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实行宏观调控和弥补市场失灵。要强化法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好市场秩序;创新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应该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争论贯穿百年、经久不息。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会损失资源配置效率,丧失经济活力,出现政府失灵;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会催生过度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出现市场失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应同时警惕、及时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影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政府和市场的有效互动,是任何一个健康经济体制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着眼于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构建起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做到各就其位、相得益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才会更加有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市场有效 政府有为 企业有成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大市场”变“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