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风
不管是那个年代,哪怕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机械设备,工作效率都要比手工操作高得多。
图:棕榈树(来自网络)
革命圣地江西吉安,周边农村地区盛产棕榈树。其树全身都是宝,树上裹着的一层层皮(也称棕皮)更是宝中宝,自古就有“篾包泥,稿包绳,棕包米果”的谜语流传至今。将其剥下来晒干后可以用来绞绳子、织草鞋、编斗笠和制作蓑衣等日常用品,在战争年代深受战士们的欢迎。
解放以后,供销合作社把农民编织好的棕绳、斗笠、蓑衣等收购过来作为商品,卖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农民也从中得到收入,添补家用。
图:农民用棕皮制作蓑衣(来自网络)
从剥下棕皮、撕散棕皮呈丝状到绞捻成长长的绳子,要经过很多道繁琐的工序,靠单纯的手工操作既费时又费力,往往导致腰酸背痛、四肢发麻、手掌起泡、手长老茧等这样那样的事。人的智慧的无穷的,农民们结合实际经验,研发制作的一系列机械设备,替代手工作业,解决了棕皮加工、制作的难题。
图:农民自制的棕皮加工设备(摄影:尹志海)
图:农民自制的棕皮加工设备(摄影:尹志海)
图:农民自制的棕皮加工设备(摄影:尹志海)
图:农民自制的棕皮加工设备(摄影:尹志海)
现在虽然物质丰富,但棕皮还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以前传统的加工制作方法,已经被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所代替。而井冈山地区的一些手工作坊还依然存在,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不仅是一门谋生的技艺,更是一道抹之不去的乡愁。
这套棕皮加工设备,建议文物部门加以馆藏!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