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双名工程”、名校进驻,朝阳区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密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6 08:54:08
导读

470余万平方公里、395万余常住人口、GDP跨过7000亿元大关这些数字建构出北京市朝阳区这一超大主城区的发展图景,而作为首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迅速的城区,教育优先发展在该区发展战略中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过去的十年,从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朝阳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一

470余万平方公里、395万余常住人口、GDP跨过7000亿元大关……这些数字建构出北京市朝阳区这一超大主城区的发展图景,而作为首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迅速的城区,教育优先发展在该区发展战略中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过去的十年,从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朝阳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一个个优质学区、教育集团、“教育家”样本在教育版图上刻下生动的一笔。  

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打通教育资源壁垒?未来朝阳教育将呈现怎样的新面貌?10月,新京报记者专访朝阳区教委主任肖汶,破解打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之路的“密码”。  

朝阳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日益强烈的“上好学”的需求。择校、资源不足的困境、免试就近入学倒逼教育质量提升……从2012年之后的10年,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的背景下,让适龄儿童“上好学”成为中国教育面临的必答题。  

2015年4月23日,针对北京市教育发展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发布《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彼时,朝阳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国家验收,成为北京市首批获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称号的区县。  

随即,朝阳区区委区政府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强区”建设的主要抓手,大力深化改革,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异,多年来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2022年4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在135家上榜单位中,北京市朝阳区位列其中。确定“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硬件改善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以优质带动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朝阳区积极推进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目前,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朝阳区推进各项任务所做出的努力。朝阳区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区,全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常住人口395.5万人。如今,朝阳区中小学学校已达到166所,学生21.3万余人。  

肖汶认为,办好义务教育,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朝阳区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跨越,在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上取得新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坚持人民理念,聚焦区域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区情、教情,朝阳区社会经济外向、有活力,相应的区域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我们要着力补齐短板、巩固优势;要坚持提升质量,提升育人质量始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肖汶感叹道,通过这些年分步推进、稳扎稳打,朝阳区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正在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迈进,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让人才流动“各得其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朝阳区的工作重点,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这环节中的核心力量。  

2021年8月,北京市宣布要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相应发布会上表示,北京之所以能够做到更实、更深层次、更大比例、更高水平的干部教师交流,得益于长期以来开展的学区制、集团化和教育联盟以及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改革。  

多年来,朝阳区形成了成熟的“12345”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体系,针对“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不丰富、学校骨干教师配置不均衡、学科建设薄弱、一般校转型升级”五方面问题,让人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流动了起来并“各得其所”。肖汶介绍,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关键要素有效流动的思路,仅今年一年,朝阳区全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近2000人,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  

与此同时,很多精彩的轮岗故事也在工作中书写传承。如东坝学区、朝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在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典型经验均以座谈会、媒体报道等形式宣传、分享,在教师群体的能力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也涌现出以“朝阳教育家”马芯兰、郝又明以及夏青峰、陈立华、王苹、郑丹娜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和优秀教师。  

此外,朝阳区还借助“名校长工作室”“名师(特级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及“导师带教”等20多个高端人才培养品牌项目,为名师名校长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和展示平台。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以此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朝阳区一直以来的“双名计划”与此高度契合。  

谈起这项改革的初衷,肖汶认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面临即将开展的第五轮“双名工程”。朝阳区又将带来怎样的答卷?肖汶表示,朝阳区开展“双名工程”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在第五轮双名工程中,朝阳区将进一步强化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充分发挥好学校在人才选育、培养、使用、管理、评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写好高质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文章,持续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  

 “筑巢引凤”,借优质资源办学  

作为一个横跨北京三、四、五环的大区,面对明显的城乡发展差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质量的需求,朝阳区趟出了一条学区化综合改革之路,这也是成为“教育强区”的必然选择。板块式布局、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朝阳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教育均衡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时间倒退到2010年以前,在早期的资源准备阶段,朝阳区便“筑巢引凤”,大力聚集和培育优质资源。多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北京实验二小朝阳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朝阳学校、北师大朝阳附中等名校先后进驻朝阳,撬动了区域教育格局,优化了区域教育的生态,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快速聚集和规模扩充,增强了朝阳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名校办新校、高校和科研单位办附校,十年来,朝阳区多条腿走路,加强办学合作,借助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支持中小学特色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新源里中学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对新源里社区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盼望了多年的优质教育资源梦终于实现了。  

据介绍,更名当年,片内学生流失的现象就出现了逆转,一些原先流失的学生也都回流了。此后,经过十余年的师资培养,教师整体的施教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育人质量显著提升,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目前已拥有新源里校区、新源西里校区、小学部、柳芳校区等四个校区,发展成为12年一贯制学校。   深耕校内优质教育均衡之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年8月17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北京市“双减”工作推进情况、主要思路和举措以及新学期重点工作等内容。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曾在同年年底举行的一次论坛上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根本目标和“双减”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最终在育人。  

2022年,朝阳区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按照“治乱、减负、防风险”和“改革、转型、促提升”的工作思路,校内校外同步推进,坚定稳妥有序推动“双减”工作。在优化校园供给、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方面可圈可点。  

在提升校内质量方面,朝阳区完善了五个教学管理规范性文件,诊断课堂教学5400余节次,开发了1万余节线上课程,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在课后服务方面,全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20.2万人,占比95.8%,学校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提升教育质量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朝阳区也大力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修订《朝阳区课堂评价标准3.0版》,推进同步课程资源优化工作。加强对微课建设的培训及展示,推进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应用实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落地策略研究,扩充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库。  

“朝阳区教育事业将围绕‘大力推进有朝阳特色的教育强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打造育人方式改革先导区、教育国际化发展引领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验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示范区、现代化教育治理创新区,高水平完成‘现代教育示范工程’,建成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特色鲜明、惠及全民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对于朝阳教育的未来,肖汶充满期待。

470余万平方公里、395万余常住人口、GDP跨过7000亿元大关……这些数字建构出北京市朝阳区这一超大主城区的发展图景,而作为首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迅速的城区,教育优先发展在该区发展战略中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过去的十年,从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朝阳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一个个优质学区、教育集团、“教育家”样本在教育版图上刻下生动的一笔。  

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打通教育资源壁垒?未来朝阳教育将呈现怎样的新面貌?10月,新京报记者专访朝阳区教委主任肖汶,破解打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之路的“密码”。  

朝阳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日益强烈的“上好学”的需求。择校、资源不足的困境、免试就近入学倒逼教育质量提升……从2012年之后的10年,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的背景下,让适龄儿童“上好学”成为中国教育面临的必答题。  

2015年4月23日,针对北京市教育发展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发布《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彼时,朝阳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国家验收,成为北京市首批获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称号的区县。  

随即,朝阳区区委区政府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强区”建设的主要抓手,大力深化改革,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异,多年来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2022年4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在135家上榜单位中,北京市朝阳区位列其中。确定“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硬件改善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以优质带动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朝阳区积极推进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目前,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朝阳区推进各项任务所做出的努力。朝阳区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区,全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常住人口395.5万人。如今,朝阳区中小学学校已达到166所,学生21.3万余人。  

肖汶认为,办好义务教育,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朝阳区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跨越,在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上取得新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坚持人民理念,聚焦区域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区情、教情,朝阳区社会经济外向、有活力,相应的区域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我们要着力补齐短板、巩固优势;要坚持提升质量,提升育人质量始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肖汶感叹道,通过这些年分步推进、稳扎稳打,朝阳区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正在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迈进,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让人才流动“各得其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朝阳区的工作重点,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这环节中的核心力量。  

2021年8月,北京市宣布要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相应发布会上表示,北京之所以能够做到更实、更深层次、更大比例、更高水平的干部教师交流,得益于长期以来开展的学区制、集团化和教育联盟以及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改革。  

多年来,朝阳区形成了成熟的“12345”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体系,针对“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不丰富、学校骨干教师配置不均衡、学科建设薄弱、一般校转型升级”五方面问题,让人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流动了起来并“各得其所”。肖汶介绍,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关键要素有效流动的思路,仅今年一年,朝阳区全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近2000人,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  

与此同时,很多精彩的轮岗故事也在工作中书写传承。如东坝学区、朝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在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典型经验均以座谈会、媒体报道等形式宣传、分享,在教师群体的能力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也涌现出以“朝阳教育家”马芯兰、郝又明以及夏青峰、陈立华、王苹、郑丹娜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和优秀教师。  

此外,朝阳区还借助“名校长工作室”“名师(特级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及“导师带教”等20多个高端人才培养品牌项目,为名师名校长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和展示平台。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以此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朝阳区一直以来的“双名计划”与此高度契合。  

谈起这项改革的初衷,肖汶认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面临即将开展的第五轮“双名工程”。朝阳区又将带来怎样的答卷?肖汶表示,朝阳区开展“双名工程”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在第五轮双名工程中,朝阳区将进一步强化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充分发挥好学校在人才选育、培养、使用、管理、评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写好高质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文章,持续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  

 “筑巢引凤”,借优质资源办学  

作为一个横跨北京三、四、五环的大区,面对明显的城乡发展差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质量的需求,朝阳区趟出了一条学区化综合改革之路,这也是成为“教育强区”的必然选择。板块式布局、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朝阳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教育均衡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时间倒退到2010年以前,在早期的资源准备阶段,朝阳区便“筑巢引凤”,大力聚集和培育优质资源。多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北京实验二小朝阳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朝阳学校、北师大朝阳附中等名校先后进驻朝阳,撬动了区域教育格局,优化了区域教育的生态,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快速聚集和规模扩充,增强了朝阳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名校办新校、高校和科研单位办附校,十年来,朝阳区多条腿走路,加强办学合作,借助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支持中小学特色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新源里中学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对新源里社区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盼望了多年的优质教育资源梦终于实现了。  

据介绍,更名当年,片内学生流失的现象就出现了逆转,一些原先流失的学生也都回流了。此后,经过十余年的师资培养,教师整体的施教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育人质量显著提升,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目前已拥有新源里校区、新源西里校区、小学部、柳芳校区等四个校区,发展成为12年一贯制学校。   深耕校内优质教育均衡之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年8月17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北京市“双减”工作推进情况、主要思路和举措以及新学期重点工作等内容。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曾在同年年底举行的一次论坛上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根本目标和“双减”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最终在育人。  

2022年,朝阳区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按照“治乱、减负、防风险”和“改革、转型、促提升”的工作思路,校内校外同步推进,坚定稳妥有序推动“双减”工作。在优化校园供给、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方面可圈可点。  

在提升校内质量方面,朝阳区完善了五个教学管理规范性文件,诊断课堂教学5400余节次,开发了1万余节线上课程,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在课后服务方面,全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20.2万人,占比95.8%,学校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提升教育质量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朝阳区也大力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修订《朝阳区课堂评价标准3.0版》,推进同步课程资源优化工作。加强对微课建设的培训及展示,推进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应用实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落地策略研究,扩充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库。  

“朝阳区教育事业将围绕‘大力推进有朝阳特色的教育强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打造育人方式改革先导区、教育国际化发展引领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验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示范区、现代化教育治理创新区,高水平完成‘现代教育示范工程’,建成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特色鲜明、惠及全民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对于朝阳教育的未来,肖汶充满期待。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双名工程”、名校进驻,朝阳区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密码链接:http://www.esxun.cn/news/817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