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正个错误。上周的古菜文章中,我曾经写到,古人没有烤茄子韭菜这么华而不实的下酒菜。这是不对的。
本周,我们为大家介绍《随园食单》中的“茄二法”之一,其实就是酱烧茄子。
我们今年已经做过两次茄子菜了,前年的《果蔬志》也写过一篇烧茄子。如今老信我看见茄子俩字,恨不得说不认识。
硬知识都普及过了,欢迎大家出门左转。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前面提到的错误——事实上在汉朝,茄子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烤茄子是非常常见的吃法。尤其是僧人队伍里,烤茄子又香又素,极受欢迎。
那汉唐之人的茄子都是怎么烤的呢?切片?花刀?小块?
他们有这样的烤茄子吗?
我们今天干脆就顺着这个话题,聊聊古往今来的中国人,都是怎么吃茄子的。
经典烧茄子,一菜永流传
先回答上面的问题,汉唐之人怎么烤茄子呢?
答案是——整个烤。这也是我犯了想当然错误的原因。我忽略了古时的茄子非常小,只如弹丸一般。一串四五个,就跟糖葫芦似的,不是正好适合烤嘛!
跟圣女果差不多大小的茄子
唐代大文人段成式就特地记录过,在长安的寺庙里尝过和尚做的烤茄子,“甚美”,这评价可真不低。可能因为小茄子含水比较少,烤起来也比较容易焦香。
自汉代进入我国后,茄子就一直是最主要的蔬菜之一。但比较可惜的是,因为茄子的质地口感比较独特,并不是所有的烹饪方法都适合它。所以历代菜谱里,八成都是烧茄子、酱烧茄子,占了绝对主力。
比如北魏的《齐民要术》里,记录了最早的茄子菜做法——“缹茄子法:用子未成者,子成则不好也。以竹刀骨刀四破之,用铁则渝黑,汤蝶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苏弥好。香酱清,孽葱白,与茄子俱下。缹令熟,下椒姜末。”
简单说,就是把茄子切块,焯一下去掉土腥味。葱炝锅,把葱、茄子和好酱油一起下锅烧,出锅时候再放上椒姜提味。
这不就是典型的烧茄子吗!
烧茄子
历朝历代,大家都认为这种吃法最适合茄子,区别只在于炸熟还是蒸熟或者焯熟,烧的时候放酱还是酱油,以及要不要放肉。这套先预处理脱水再加宽油厚味烧透的思路完全没变过。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不会因为过多的重复而失去光辉!
肉沫烧茄子
茄子蒸炸两生花
烧茄子占据了茄子菜历史的绝对主要地位,可并不代表茄子就只能烧。
在酱烧之外,古人吃茄子的脑洞也是很大的,有一些让我们现代人看了都得啧啧称奇。
比如元朝有一道“吴氏鹌鹑茄”,就是把茄子切细丝,然后焯水控干,用盐,酱、花椒、莳萝、茴香、甘草、陈皮、杏仁等调料粉拌匀一起蒸,蒸熟之后晾干收起来。
每次吃的时候,把这种“五香茄子干”用开水泡一下,再用香油炸香。这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味道非常复杂,在古菜里可真不多见。
现在江西省一些地区也有茄子干这种特色小吃
比起民间的矜持,皇宫里就直白多了。茄子有啥好吃的!加馅儿!加肉馅!!
元代宫廷版茄盒光名字就听得人一凛——“茄子馒头”!茄子切大片,酿进羊肉、羊油、羊尾(更是羊油)和调料,夹好了蒸透沾蒜和香菜的小料来吃。
妈呀,羊肉就完了,还得羊油,羊尾油。这幸亏是蒸的,要是炸的感觉吃一个就可以出家了。
我们平民版的炸茄盒就很好吃了!
清宫主打菜,四季供应不停歇
到了清朝,茄子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光荣——成为了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对茄子高看一眼。《国朝宫史》里记录了清中前期的紫禁城内饮食标准——
“
皇太后、皇后:鲜菜 15 斤、茄子 20 个、黄瓜 20条,每人定量折合29斤;
贵妃、妃:鲜菜10斤、茄子8个、黄瓜8条,每人定量折合15.6斤;
嫔:鲜菜8斤、茄子6个、黄瓜 6条,每人定量折合12.2斤;
贵人、常在:鲜菜6斤、茄子6个、黄瓜6条,每人定量折合10.2斤;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