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这也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正式启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
气象专家解释,剧烈降温是判断寒潮天气的标准之一,尽管国庆节前后我国南北方升温明显,多地气温创新高,但这股冷空气势力强劲,降温作用明显,因此预报员可以酌情发布寒潮预警。
今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16℃,豫鄂皖苏湘等地降幅可达18℃以上,南方高温范围将逐渐减小。
中东部大部地区普遍降温8~12℃
中央气象台预计,3日至6日,强冷空气将继续南下,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东北地区、陕西大部、山西北部和南部、京津冀、黄淮、江淮、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16℃,其中,吉林东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今天,强冷空气主要影响淮河以北地区,南方高温迎来最后顶峰,其中,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西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中东部、江西、浙江中西部、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以上,江西北部、福建西部局地可达40℃以上。4日,副高南退,南方高温范围明显缩小,5日,南方高温天气基本解除。
预计6日至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位于华北北部至东北地区南部一带,最低气温10℃线将位于四川东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至山东南部一带。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将有4~6级风,高海拔地区及江河湖面阵风可达7~8级;我国北部和东部海域将先后有7~9级大风,阵风10~11级。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降水方面,由于冷暖空气在副高北侧交汇,今明两天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仍有较强降水,其中,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河南大部、河北西南部、山东大部、江苏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每年3月、10月、11月为寒潮高发期
寒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可以“一夜速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冷空气在西伯利亚上空聚集,当冷空气聚集了一定的能量、环流形势出现调整,冷空气会分为东路、西路、西北路向我国进发。
冷空气若要达到寒潮级别,需要满足降温猛、温度足够低的条件。根据《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某地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或48小时内下降≥10℃,或72小时内下降≥12℃,且日最低气温≤4℃时,48小时、72小时内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时,可以认定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并不是最冷的时候才会频发,中国天气网统计分析了近11年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情况,发现11月寒潮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一般来说,寒潮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可以到第二年的5月。寒潮最频繁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杨舒楠说,每年的3月和10月、11月,是寒潮的高发期。
为何今年的寒潮预警来得这么早?
为何今年的寒潮预警来得这么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解释,今年国庆节前后,我国南北方升温明显,多地气温创新高,但这一股冷空气势力非常强劲,将会给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造成剧烈降温。恰逢国庆假期,剧烈降温可能会对交通出行、生产生活有不利影响,从服务角度考虑,预报员可以酌情发布寒潮预警,这种情况在以往也有过。
当寒潮来袭时,除了会带来气温骤降、大风、雨雪以外,还会出现霜冻、冰冻、冻雨甚至沙尘暴。另一方面,寒潮带来的雨雪可以缓解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收益,寒潮带来的低温天气,是冬季天然的杀虫剂。
寒潮来了该怎么防御?发布寒潮预警,说明这场冷空气实力不容小觑。冷空气来临时,气温骤降,如果没有及时添衣保暖,容易受凉引发感冒;低温刺激还会引起血管收缩,容易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当冷空气来临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头、肩、颈、腰腹、脚踝、腿部要护好。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