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十年来,国家致力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医疗均衡布局,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的建设,增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在需求侧方面,重点抓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和明白就医。
“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引领改革
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近年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三个转变”是指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注重人才技术的要素转变。“三个提高”是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焦雅辉表示,公立医院重点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发展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成效逐渐体现,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高即是鲜明的例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5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有超过4800家医院能够提供精准的分时段的预约诊疗;有超过2000家医院提供多学科诊疗的服务模式,助力解决疑难危重疾病诊断难;接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以及36%的二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国家一级推荐目录超过了700项,有效缓解手术难;全国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超过1.4万个,急诊急救能力不断提升。
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正在加速铺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有力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该院党委书记管仲军表示,2022年9月份以来,天坛医院逐步向区域医疗中心的依托医院派驻了40多名神经学科专家,通过开设专家门诊、手术会诊、联合查房等方式,把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送到基层。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则以呵护女性健康为己任。该院党委书记华克勤说,医院不仅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诊前诊后,覆盖一、二、三级预防,同时加大健康科普力度,在有效输出“防未病”观念、助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同时,培养患者诊后自我健康管理理念,形成完整的自我健康管理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健康科普作为体现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抓手。“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互联网健康科普主阵地,推动优质健康科普资源精准推送。同时还将利用医院建院105周年契机,出版全学科的科普图书,打造人民医院科普知识库,培养更多致力于健康科普的主力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说。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则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筑牢医疗卫生事业的基层网底。万荣县人民医院院长董永凯介绍称,县乡医疗机构实现了一体化、集团化、信息化、均等化、便民化发展,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门诊次均费用下降5.8%,患者负担平均下降260元。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落脚点是公益性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目前这一新机制建设情况如何?政府又在推动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发布会上,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上述提问。
季晶表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落脚点在于维护公益性,维护公益性的前提就在于坚持政府主导、公立医院主体地位。近年来,苏州推出了“转、推、定、改”一系列举措。
转,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卫生健康部门的管医职责、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明确权责义务。重点完善和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十三五”期间,苏州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了一倍多,“十四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推,就是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强化相互协同。全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降低。2021年,苏州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90.28%和78.6%,有效降低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定,就是确定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公立医院章程,建立符合医院实际、发展重点的管理制度,提升医院绩效管理效能效率,让办院方向的“指挥棒”更加科学,让医院管理的“绣花针”更加精准,让医院和医生更有积极性,让市民满意度更高。
改,一是改革体系,目前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纳入医联体,建成11个城市医疗集团、15个县域医共体,98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协作网,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8%。二是改进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会诊、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以及中医综合诊疗模式,满足市民多样化健康需求。三是改善服务,深化智慧健康建设水平,市民就医只需一部手机,实现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健康档案等信息一键可查、上下互通、同城共享。
季晶说,通过以上举措,苏州市让健康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提升老百姓(603883)就医的获得感,真正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脚到公益性上,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