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9月26日,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在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上表示,围绕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如何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境外规则、境内规则衔接的区域,怎么更好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方向。
在毛艳华看来,这包含了两方面:首先,怎样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湾区突出了三个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第一个都市圈“广佛同城”已经提出十多年的时间,有些成效,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个“深港都市圈”未来的方向是高度一体化,也差不多达成一致框架;第三个现代化都市圈“珠海、澳门、中山一体化”也在推动,像产业的规划也在实施。从大湾区整体来看,整个珠江西岸空间大,但是产出少,创新主体也少,如果能够把更多东岸资源、生产要素引到西岸去,确实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能够推动区域协调。
其次,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要构建市场一体化,可能更多的是在统一的自贸区的条件下,在港澳和内地之间构建一个单一的市场即所谓的自由贸易区,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为市场一体化提供制度基础。过去五年来,在CEPA框架下,广东服务业对港澳的开放也有一些特殊的清单,CEPA的投资协定也有专门针对广东先行先试的措施,包括像通关便利化这一块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毛艳华表示,现在推动湾区内三大自贸区平台发展,国家也出台了方案,包括前海方案、横琴方案、南沙方案,总体来讲,这些平台更多是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怎么样更好地探索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的流通,促进跨境就业、跨境教育、跨境养老、跨境医疗相关的公共政策和税费服务衔接方面的探索。
此外,毛艳华认为,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大湾区建设的信心有所影响。首先,大湾区的经济韧性,产业链、供应链的内生稳定性不如大家想象得那么好。“广东是制造大省,供应链很齐全,但是上海暴发疫情,结果珠三角出问题了,汽车的核心零配件因为长三角疫情物流阻断进不来,导致那段时间产业面临很大的压力,根本原因是现在汽车的核心零配件企业,全国前十大的企业有九家都在长三角,大湾区才一家;集成电路产业也是,大湾区是集成电路包括芯片输出最大的区域,结果大部分国家芯片封装测试企业都在长三角,以昆山为中心的区域,很多的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大部分也在那里,像这个珠三角就面临很大的压力。”毛艳华称。
还有物流供应链,大湾区水路这么发达,受制于大湾区物流通道的建设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据毛艳华介绍,2021年整个大湾区粤港贸易的进出口量占了广东进出口贸易的24.2%,但是这里面有九成以上都是依靠跨境陆路车辆的运输即靠卡车运输,因为香港疫情影响,卡车运输暂停,粤港两地的贸易量马上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