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住建厅、人社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尊重超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切实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做法。已发布“清退令”的地方,要尽快调整政策执行方式,指导企业根据超龄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作业岗位。
而在此前,安徽省已经对辞退超龄农民工“一刀切”问题做出了调整,从而给农民工就业留下了更多空间。特别是那些健康状况较好,体力、精力也都跟得上的超龄农民工,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可以继续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而不需要过早等待子女的赡养,也可以减少年龄不是很大就整天呆在麻将室度日的现象。
事实上,只要制定政策者稍稍到农村、特别是地头转一转,就不难发现,有几个60岁的农民是在家休息的。反过来,在地头劳动者,有几个是60岁以下的,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60岁在农村地头是“年轻人”,70岁,甚至80岁仍在劳动者也不计其数。让60岁的农民工回家,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农民富裕、农村稳定、乡村振兴的损害。
尤其需要追问政策制定者的,既然农民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要给农民制定一个60岁必须“退休”的政策呢?要知道,退休就得有退休金。很显然,农民工是没有退休金的。没有退休金,却要让他们“退休”,显然是乱弹琴,是不了解实情、不懂得如何充分发挥农民工作用的行为。
对制定政策者来说,也许初衷是好的。特别是建筑行业,担心年龄过大,体力、精力等跟不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但有一点可能忘了,在工地上的农民工,即便60岁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体力和精力状况,绝对比整天坐在机关里的50岁的人还要好。既然机关里50岁还能提拔重用,还要至少十年才能退休,那根本就没有理由让60岁的农民工“退休”。
如果真的关心农民工,真的希望建筑工地少出安全事故,可以给建设项目和施工队等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比如超过60岁的不允许登高,可以做一些地面上的工作。如果这样,才是真正对农民工的关心,才是对施工队、施工项目的关心。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560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比重为26.4%,且这个比例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应当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农民工的年龄总体呈上升趋势。据预测,在接下来的10年里,将至少有7540万名农民工达到60岁以上。那么,是否意味着这部分农民工全部将超龄,全部要清退呢?显然不能“一刀切”。
实际上,农民工也与城市工人一样,年龄稍大的农民工,在其所在领域,经验丰富、技术熟练,60岁是比较好发挥作用的年龄。更重要的是,农民工的补充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年轻人不可能像“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一样,从事重脏苦累的活。也就是说,农民工供给也将面临新的压力,如果不把超龄农民工用好,未来农民工市场也是会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的。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应当给予超龄农民工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一刀切”地把他们全部“赶”回家。真的把他们“赶”回家了,伤了他们的心了,不仅再请他们回来不容易,他们的子女们也会对农民工这项工作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对未来农民工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利。
农民工需要的是贴心关爱、暖心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超龄清退,就像某些城市对所谓的“低层次”人员扫地出城一样,太伤人心,太缺温情。如果能够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做好,如果能够也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如果经常给农民工一些生活福利、城市温暖,给农民工留下的印象就会很好,他们的子女等也就不会只想着做其他事,也有可能加入到农民工队伍中来。所以,四川、安徽调整超龄农民工清退政策、不对超龄农民工清退“一刀切”,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务实有心的,会得到广大农民工兄弟的欢迎和支持的,希望其他地方也能学习借鉴,不要再冷冰冰地对待超龄农民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科物联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