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为学生定制课程菜单,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打造2.0版劳动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6 10:23:21
导读

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九月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劳动课正式进入中小学生课表。 对于劳动课,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以下简称龙樾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再熟悉不过。作为海淀区劳动教育示范校,该校自2021年起即开始探索系统化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践。当部分学校还在琢磨

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九月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劳动课正式进入中小学生课表。  

对于劳动课,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以下简称龙樾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再熟悉不过。作为海淀区劳动教育示范校,该校自2021年起即开始探索系统化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践。   当部分学校还在琢磨劳动课要怎么上的时候,龙樾实验中学已然进入了劳动课程2.0时代。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校专职劳动教师崔晓红,了解该校初中劳动课背后的奥秘。

必选加自选,劳动课程覆盖“未来小镇”方方面面  

“我们学校一直按照打造‘未来小镇’的目标来建设,劳动课的设计也是如此。”崔晓红介绍,在“未来小镇”的视角下,学校的劳动课程分散在小镇学习、小镇生活、公民责任、面向“未来”以及小镇晒谷场五大领域。  

其中,小镇学习中包含了六门必选劳动课程,分别是模型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陶艺、工业设计、厨艺和智能机器人。  

乍一看,部分课程可能与劳动关系不大。实际上,龙樾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将新课标中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都融入了课程之中。   “比如服装设计与制作这门课,课程中会有教学生如何叠衣服、清洗衣服,同时还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款服装,材质可能是纸张、塑料等等,还会有旧物改造,回收旧衣服改造之后做一些公益活动。”崔晓红表示,六门必选劳动课面向全体初中生开展,每门课每周2个学时,总共2个学分,学生需要从中选择两门课程,完成两个大学段的学习,总共获得4个学分。      

必选课程之外,学校还根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不同的劳动设计了近十门自选课程,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每一类劳动课程都要选择1种,累计完成2学分。  

记者注意到,诸如教室日常卫生整理的“卫生天使”课、负责学科教室班级特色角建设的“班级特色角建设”课,都属于日常生活劳动课程。  

“我们还根据学校的特色,设置了两门有特点的自选劳动课,一个是小镇农场,一个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崔晓红介绍,学校利用校园里可以种植的地方建设了种植园,让学生可以在校园内真正地参与劳动;同时借助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聚焦诸如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自主选择,形成自己专属的劳动课程菜单。  

此外,在课后服务时段,龙樾实验中学也提供了相关的劳动课程。  

跨学科开展劳动课,到处都是“练兵场”  

劳动教育并不只存在于劳动课上。记者了解到,龙樾实验中学在劳动课设计中,始终要求教师要有跨学科的思维,让劳动课与各学科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崔晓红介绍,该校既有专职劳动教师也有兼职劳动教师,同时还有涉及劳动课相关内容学科教师,如生物教师,“每周劳动教师都会固定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的劳动教师都非常专业,比如服装课的老师是清华美院毕业的,学了七年的服装设计。”  

最近一次教研与新课标中有关劳动课程的要求有关,“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劳动课程的相关内容。”   崔晓红仍以服装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为例,“这门课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就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比如上学期,这门课就让学生在排课本剧《桃花源记》的过程中,为剧中不同人物设计服装,不管做什么衣服都要延续服装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此外,崔晓红介绍,学校也在不断努力探索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记者了解到,该校设有模型、陶艺、厨艺、服装、机器人、工业设计等劳动技术专业教室,可以为专业劳动实践提供软硬件支持。      

小镇咖啡馆灯具模型项目、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公益书亭项目、电光舞蹈服装项目……每一个创新性劳动项目的实践探索都是一次劳动与科技的碰撞。  

“比如现在有两位劳动老师带学生正在做的西门大厅景观改造项目,这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内进行的。”崔晓红介绍,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项目式学习的引导方式也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开展的众多劳动实践项目都有了很好的结果。  

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劳动教育也进入了龙樾实验中学的课程设计范围。  

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影响、种植与养护、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护、规划与理财、创新发展……在一份教师版的家庭劳动成果评价表中,家庭劳动教育被划分为六大主题,每个主题都对应着小的项目。  

比如整理与收纳中,包括居家整理与美化、书包的整理,其中,居家整理与美化又细分为日常清扫、床铺整理、书桌整理、衣柜整理、垃圾分类与倾倒5个小项,学生需要针对每一项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三个维度进行自评,最后还要有家长的整体评价。      

崔晓红告诉记者,2021年起,学校拟定初步的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评价表即是对照清单为学生在家庭中劳动情况的“打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很多家长也表示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在这次做饭经历中,我运用了学校厨艺课中学到的知识,为家人做了一道蛋炒饭。这回做饭从种植蔬菜,再到自己亲手烹饪并摆盘,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因此我很有成就感……”龙樾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写下了自己在烹饪与营养主题劳动中的“收获”。      

崔晓红表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孩子,第一次尝试给家人做蛋炒饭,“她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也学到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不只是做饭,还有同学会设计早中晚餐营养菜单,有的会承担起照顾家里小动物的责任,等等。”   “今年,我们想借助新课标实施这个契机,也结合学校已有的劳动课,梳理一个学生的劳动实践手册。”崔晓红表示,此前学校在疫情期间设置的家庭劳动清单只是初步阶段,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实践,希望本学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九月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劳动课正式进入中小学生课表。  

对于劳动课,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以下简称龙樾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再熟悉不过。作为海淀区劳动教育示范校,该校自2021年起即开始探索系统化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践。   当部分学校还在琢磨劳动课要怎么上的时候,龙樾实验中学已然进入了劳动课程2.0时代。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校专职劳动教师崔晓红,了解该校初中劳动课背后的奥秘。

必选加自选,劳动课程覆盖“未来小镇”方方面面  

“我们学校一直按照打造‘未来小镇’的目标来建设,劳动课的设计也是如此。”崔晓红介绍,在“未来小镇”的视角下,学校的劳动课程分散在小镇学习、小镇生活、公民责任、面向“未来”以及小镇晒谷场五大领域。  

其中,小镇学习中包含了六门必选劳动课程,分别是模型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陶艺、工业设计、厨艺和智能机器人。  

乍一看,部分课程可能与劳动关系不大。实际上,龙樾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将新课标中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都融入了课程之中。   “比如服装设计与制作这门课,课程中会有教学生如何叠衣服、清洗衣服,同时还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款服装,材质可能是纸张、塑料等等,还会有旧物改造,回收旧衣服改造之后做一些公益活动。”崔晓红表示,六门必选劳动课面向全体初中生开展,每门课每周2个学时,总共2个学分,学生需要从中选择两门课程,完成两个大学段的学习,总共获得4个学分。      

必选课程之外,学校还根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不同的劳动设计了近十门自选课程,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每一类劳动课程都要选择1种,累计完成2学分。  

记者注意到,诸如教室日常卫生整理的“卫生天使”课、负责学科教室班级特色角建设的“班级特色角建设”课,都属于日常生活劳动课程。  

“我们还根据学校的特色,设置了两门有特点的自选劳动课,一个是小镇农场,一个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崔晓红介绍,学校利用校园里可以种植的地方建设了种植园,让学生可以在校园内真正地参与劳动;同时借助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聚焦诸如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自主选择,形成自己专属的劳动课程菜单。  

此外,在课后服务时段,龙樾实验中学也提供了相关的劳动课程。  

跨学科开展劳动课,到处都是“练兵场”  

劳动教育并不只存在于劳动课上。记者了解到,龙樾实验中学在劳动课设计中,始终要求教师要有跨学科的思维,让劳动课与各学科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崔晓红介绍,该校既有专职劳动教师也有兼职劳动教师,同时还有涉及劳动课相关内容学科教师,如生物教师,“每周劳动教师都会固定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的劳动教师都非常专业,比如服装课的老师是清华美院毕业的,学了七年的服装设计。”  

最近一次教研与新课标中有关劳动课程的要求有关,“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劳动课程的相关内容。”   崔晓红仍以服装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为例,“这门课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就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比如上学期,这门课就让学生在排课本剧《桃花源记》的过程中,为剧中不同人物设计服装,不管做什么衣服都要延续服装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此外,崔晓红介绍,学校也在不断努力探索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记者了解到,该校设有模型、陶艺、厨艺、服装、机器人、工业设计等劳动技术专业教室,可以为专业劳动实践提供软硬件支持。      

小镇咖啡馆灯具模型项目、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公益书亭项目、电光舞蹈服装项目……每一个创新性劳动项目的实践探索都是一次劳动与科技的碰撞。  

“比如现在有两位劳动老师带学生正在做的西门大厅景观改造项目,这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内进行的。”崔晓红介绍,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项目式学习的引导方式也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开展的众多劳动实践项目都有了很好的结果。  

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劳动教育也进入了龙樾实验中学的课程设计范围。  

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影响、种植与养护、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护、规划与理财、创新发展……在一份教师版的家庭劳动成果评价表中,家庭劳动教育被划分为六大主题,每个主题都对应着小的项目。  

比如整理与收纳中,包括居家整理与美化、书包的整理,其中,居家整理与美化又细分为日常清扫、床铺整理、书桌整理、衣柜整理、垃圾分类与倾倒5个小项,学生需要针对每一项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三个维度进行自评,最后还要有家长的整体评价。      

崔晓红告诉记者,2021年起,学校拟定初步的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评价表即是对照清单为学生在家庭中劳动情况的“打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很多家长也表示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在这次做饭经历中,我运用了学校厨艺课中学到的知识,为家人做了一道蛋炒饭。这回做饭从种植蔬菜,再到自己亲手烹饪并摆盘,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因此我很有成就感……”龙樾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写下了自己在烹饪与营养主题劳动中的“收获”。      

崔晓红表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孩子,第一次尝试给家人做蛋炒饭,“她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也学到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不只是做饭,还有同学会设计早中晚餐营养菜单,有的会承担起照顾家里小动物的责任,等等。”   “今年,我们想借助新课标实施这个契机,也结合学校已有的劳动课,梳理一个学生的劳动实践手册。”崔晓红表示,此前学校在疫情期间设置的家庭劳动清单只是初步阶段,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实践,希望本学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学生定制课程菜单,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打造2.0版劳动课链接:http://www.esxun.cn/news/803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