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每逢过年过节能吃上一顿白面,平时是以粗粮杂粮甚至野菜之类的填饱肚子。生活的艰辛也成就了味蕾的深刻记忆。一星半点的白面只能入汤尝尝滋味,滋味越足记忆越深刻。
取少许面和好,用碗盛点凉水,然后和好的面蘸水,用手直接把水面揪成不规则的小疙瘩入锅煮熟即可。水揪疙瘩汤汤清面韧,咸香味厚,劲道十足,饱餐一碗一天不饿。
后来,饭菜丰足了,水揪疙瘩的功能就慢慢进化到真正汤的本位了,自然汤多疙瘩少了,一般就不再以疙瘩为主食了。作为特色的汤摆上客人的餐桌,水揪疙瘩也有了很大改进。改进的是底料的多样,鱼片的、瘦肉的、各种蔬菜的等不同锅底,自然炝出了各种不同的味道。但不管用什么材料调味,都是为了水揪的面疙瘩。
用手揪面的技术,除了水揪疙瘩汤以外,在白洋淀还有很多的用场。过大年吃饺子用手揪剂子,大小均匀啪啪有声,速度远超用刀切。更重要的是它带着母亲的体温,带着家的情感。手法娴熟的妈妈,一边指挥全家人的分工,等人们欢天喜地的各就各位,一边已经把饺子皮分到每个人面前,那场景其乐融融地真的醉倒了所有的人。饺子可以经常吃,这种温馨至多一年一次,很多人都已成了多年的梦想。
烙火烧的师傅左手按住小胳膊粗的面柱子,右手握住一端猛力一揪,趁着惯性把面团高高举过头顶,又猛力摔到面板上。一个一个的面坯整整齐齐地摆在面板上,刷上油,再一个一个地揉成馒头状,然后用印模一个个压成圆饼。烙熟一面又以令人眼花缭乱的 手法翻到另一面烙熟,最后上叉放到炭火上烤,外焦里嫩的火烧即刻就出炉了。这个面案是全程不用刀的,全部是手工操作。
水揪疙瘩汤在家里是慰劳有功之臣的。地里的农活没时没晌、没完没了,划船进淀更是饥一顿饱一顿。收工回来或出工之前吃上一碗疙瘩汤,驱寒解乏,更是一种成功的奖赏。对食者来说,在满足食欲的同时,确还是一种骄傲和自豪。
白洋淀还有一种玉米面疙瘩汤。把和好的玉米面擀成厚饼状,然后用刀切成菱形块,倒入炝好的滚汤中汆熟而不烂不散。清汤、绿叶、葱花、香油和黄金疙瘩简单地烹饪在一起,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
水揪疙瘩汤、玉米面疙瘩汤本身味已调足,作为主餐不需要任何菜肴佐餐。一双筷子一碗汤,趁热趁鲜,吃的不仅是疙瘩的口感,更是一种汤汁和情感的回味。疙瘩是有限的,回味是无穷的。白洋淀人简单的生活线条,勾勒出白洋淀水乡的丰富内涵。
当疙瘩汤浓郁的香味萦绕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全村各家庭主妇和当家人就都知道是谁家喜事临门了。在街谈巷议的同时,就共同不知不觉地分享了那份温馨和快乐,于是整个村子都浸润在幸福之中。幸福的传递,就如此简单的完成了,象风一样快。当风吹走的时候,全村所有的幸福却都累积到了一起,每个人的心里都盛得满满的。
分享幸福是饮食的最高境界。
尘封的,一旦开启,
白洋淀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与世人共享。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