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新水平。
薄薄的“手撕钢”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端设备制造行业;辅助电源、控制诊断和安全监测等新技术帮助复兴一号高原双源动车组驶向雪域高原;自主研发的世界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位居世界。中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等类和666个小类。它是世界上一个将所有工业类别列入联合国工业分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出现了一些竞争激烈的企业。143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比去年增加64家,其中73家为工业企业。高铁、核电、4g/5g等系统走出国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
“蛟龙”入海,“嫦娥”探月,“神舟”升空,“祝融”探火,“西河”日复一日,“天河”穿行星辰,“北斗”联网;大型飞机的首次飞行,10000米载人潜水器和极地破冰科研船的完成和交付,5g网络是世界上的,5g*终用户占世界的80%以上……自中国*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一批重大装备取得突破。一些前沿领域已开始进入平行运行和领先阶段。
截至年底,中国已建立2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制造业创新核心,22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基地。年,光伏、风电、造船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集装箱产量同比增长110.6%,芯片产量同比增长33.3%;新显示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工业机器人和太阳能电池分别同比增长44.9%和42.1%,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约1.6倍。
免费咨询:18924022066
——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
5g专用网络全面覆盖,自动巡检机器人、遥控无人采矿等智能应用使数百米深的矿井更加安全;由于工业互联网,订单交付率、能源利用率和智能工厂的库存周转率显著提高;数字化转型后,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作和面向服务的扩展等新的集成开发模式和新形式在传统企业中蓬勃发展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对规模以上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从年的11.8%和31.8%提高到年的28.6%和45%。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推进。截至12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字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比上年分别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总量下降16%,同比下降5.6%。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小家电制造商不得不面对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这对生产线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机器人的易用性、高精度和部署,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选择使用机器人代替手动或专用机器进行自动升级。
可以通过简单的编程控制机器人本体,限度地替代手工作业,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完成生产线的二次部署。广泛应用于小家电的堆垛、装卸、冲压、切割、焊接等工序,实现了多元化、兼容、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