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的由来:
葫芦头历史悠久。但传承年代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源于北宋,还有一个版本是唐代,但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西安的名小吃,最早叫“煎白肠”,是用猪肚猪肠做的。当时的煎白肠制作简单,骚腥味很大,吃的食客寥寥无几,名医孙思邈吃了一碗煎白肠,吃了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其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孙思邈向店主说到:“肠属金,金生水,顾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店主将这些香料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所卖“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
葫芦头特点:饼块洁白晶亮,软绵滑韧!葫芦头掰的饼块不用像羊肉泡馍那样掰的过小,五角硬币大小即可!
葫芦头的汤头一定要熬制浓稠,要肉嫩汤鲜,肥而不腻,醇香扑鼻。老幼皆宜,即是佳肴,又是上乘补品!看似小小一份葫芦头泡馍,但制作工艺那是相当繁琐,首先选用新鲜的猪大肠,肚子,经过稲,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续,并适当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捋出肠壁上附着的黏液,脏物,去掉油腻和腥味,使肠肚洁白光亮,再入锅煮熬,熟后出锅晾凉,切成坡刀行备用。猫爷认为,葫芦头不在于肉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把新鲜的猪骨洗净砸碎,入过顿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条鸡,加猪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孙思邈配置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一碗汤鲜肉烂的葫芦头泡馍淋上红红的辣椒油,简直完美!
葫芦头一定要配上泡菜吃,这样吃会更爽口!
棒棒肉,就是烟熏味的卤大肠,肚子,耳朵等猪的内脏,有时候还有香肠,豆腐干和卤鸡蛋,这是河北特色小食,不知曾几何时传到西安来了,和葫芦头的搭配也很默契,基本上每一家葫芦头泡馍馆都会有棒棒肉,风头显然盖过了温拌肥肠了!
棒棒肉的制作也挺有意思,利用木屑,茶叶,锯末,栢枝,谷草等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浓烟,使之吸收,增加食品特殊香味。桃木,梨木,松柏木是上上之选!虽说是美味,猫爷劝各位也不能多吃啊!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