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书房都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宝中的极品,当属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
今天就讲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
徽墨的起源
徽州制墨的时间当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唐朝末年,易州制墨大家奚超为避战乱,携家人南逃歙州(今安徽歙县),见此处松树质优,江水清澈,便留此重操旧业。其子廷珪,向当地墨工虚心求教,改进了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其坚如玉,其纹如犀”的佳墨,受到李后主赏识,被召为墨务官,并获赐“国姓”。北宋宣和三年(1121),酷爱书画的宋徽宗将徽墨之都和歙砚之乡——歙州改为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流传至今。
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且历代名家辈出,如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詹云鹏、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
徽墨是“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
徽墨的原料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
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密不外传。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等特点。
制墨原料主要是烟灰和骨胶,烟灰古称“炱”、“烟炱”、“松烟”。生产徽墨用的烟灰有:松烟、油烟、漆烟
烟灰,以桐油炼制的为佳,古时用松枝蘸漆渣炼烟,今用桐油掺入部分漆炼制。
胶是墨的粘合剂,古代制墨以鹿角胶为上选,因其无色透明,牛皮胶亦可。
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
徽墨的品类
一、书画墨,墨分五色,挥洒自如,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二、贡墨,封建统治者苛求珍料,熊胆龙脑,穷奢极侈;
三、药墨,医药界要求墨能止血消炎,以疗顽疾;
四、素墨,僧尼则要求墨无荤腥,以示虔诚;
五、礼品墨,亲朋相馈赠,遴选墨名图吉利等等。
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也有广泛应用。
徽墨的制作流程
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保护与抢救。
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制墨分造窑、发火、取煤、和剂、成型、入灰、出灰、试磨八道工序;现代制墨分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九道工序。
墨工将按秘方配制的原料上锅蒸煮,直至熬成胶状物
轻胶十万杵
杵捣
锤墨
制墨师傅在称重配比
搓墨
将墨条放入模具以挤压成型
脱模晾晒
打磨
描金
纯手工制作的古法油烟墨,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而这样一锭墨的整个制作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一冬一夏才算完成。
传统的制墨,有轻胶十万杵之说。并且,制墨的每道工序都相当繁复,每块小小的墨块看似轻巧,实则包含太多匠人的辛苦。
制墨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千年徽墨,正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这一代人之后,可能就没人会这门手艺了。
今天,温润如山水的笔墨早已让位于冰冷高效的键盘。但徽墨这个传统手工艺,终须传承。因为我们永远不会从键盘中,嗅得到一方徽墨里那“松烟底事长,千载溢清香”的满满香气。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