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后,长沙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开始为此“焦虑”——担心孩子完不成社会实践,又怕参与了没收获。有的甚至不惜找关系、掷千金,热衷于“收集”盖章,“帮”孩子走过场,让暑期社会实践变了味。(7月18日《长沙晚报》)
社会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课程旨在能让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逐渐变了味,掺入了过多的“杂质”,不仅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反而令部分家长将其看作是“鸡肋”和“装饰品”。从媒体报道来看,有的孩子根本就没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拼凑一份实践报告,然后家长托关系找单位盖章,草草了事;有的孩子虽然参与了社会实践,但在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性,不能认真完成活动,有的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问题就放弃,缺乏切身的价值体认和实践收获。
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得好,可以让中小学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增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解决问题、创意物化的意识和能力。但现在很多暑期社会实践缺乏合理规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严重。比如很多中小学生所从事的活动,往往是生产劳动、卫生服务等不具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走进街道社区、社会福利院或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等。如此年复一年,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
还有部分家长热衷于“打卡式”实践,比如部分答题类社会实践看似可以线上完成,非常方便,但大多数是家长“代劳”,因为很多题目低年级学生看不懂;有的家长为了“不用到处找实践的机会,也不用找关系去盖章”,从网上购买社会实践“产品”。近年来,部分商家抓住了家长的“痛点”,推出此类“产品”,平均价格在百元左右。可见,这些变了味的社会实践不仅无益于孩子成长,反而让许多家长对这样的活动心生质疑。
笔者认为,“双减”背景下,组织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有必要,但应回归“初心”。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明确其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家长应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选择孩子适合的、喜欢的活动参与,不要跟风或重数量轻质量,更不要以代劳、拍照打卡的心态来对待社会实践。其次,学校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从活动内容与形式上推动暑期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比如,采取学生自主申报和老师筛选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进一步完善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考核机制。比如,将暑期社会实践过程划分为个人表现、团队合作、实践报告、单位反馈等若干个可衡量的指标,并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减少考核评价的主观因素,确保活动实效。
进入暑假后,长沙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开始为此“焦虑”——担心孩子完不成社会实践,又怕参与了没收获。有的甚至不惜找关系、掷千金,热衷于“收集”盖章,“帮”孩子走过场,让暑期社会实践变了味。(7月18日《长沙晚报》)
社会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课程旨在能让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逐渐变了味,掺入了过多的“杂质”,不仅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反而令部分家长将其看作是“鸡肋”和“装饰品”。从媒体报道来看,有的孩子根本就没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拼凑一份实践报告,然后家长托关系找单位盖章,草草了事;有的孩子虽然参与了社会实践,但在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性,不能认真完成活动,有的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问题就放弃,缺乏切身的价值体认和实践收获。
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得好,可以让中小学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增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解决问题、创意物化的意识和能力。但现在很多暑期社会实践缺乏合理规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严重。比如很多中小学生所从事的活动,往往是生产劳动、卫生服务等不具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走进街道社区、社会福利院或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等。如此年复一年,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
还有部分家长热衷于“打卡式”实践,比如部分答题类社会实践看似可以线上完成,非常方便,但大多数是家长“代劳”,因为很多题目低年级学生看不懂;有的家长为了“不用到处找实践的机会,也不用找关系去盖章”,从网上购买社会实践“产品”。近年来,部分商家抓住了家长的“痛点”,推出此类“产品”,平均价格在百元左右。可见,这些变了味的社会实践不仅无益于孩子成长,反而让许多家长对这样的活动心生质疑。
笔者认为,“双减”背景下,组织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有必要,但应回归“初心”。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明确其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家长应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选择孩子适合的、喜欢的活动参与,不要跟风或重数量轻质量,更不要以代劳、拍照打卡的心态来对待社会实践。其次,学校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从活动内容与形式上推动暑期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比如,采取学生自主申报和老师筛选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进一步完善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考核机制。比如,将暑期社会实践过程划分为个人表现、团队合作、实践报告、单位反馈等若干个可衡量的指标,并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减少考核评价的主观因素,确保活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