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援藏队把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粉垄栽培新技术落到援藏项目上,每年派工作队指导,青稞实现增产20%。
湖南与山南一道建设好玉麦,推进6个边境小康村建设,坚定不移稳疆固边。
蔬菜基地丰收,村民们说:“感谢湖南援藏队,让我们学会了技术,雪域高原也能天天有蔬菜吃。”
文/余艳
索朗顿珠与巴桑次仁站在玉麦的南山坡上,一览无余的美景尽收眼底。3个广场、3条主干道、学校、商超,“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八字红牌熠熠生辉。尤其,崭新的藏式民居集群,家家户户悬挂着国旗,在阳光下如身边怒放的格桑花,尽显七彩斑斓。
“咱们67栋新家的‘小康示范乡’,2万多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全是绿色环保薄壁轻钢装配,按抗9级地震建设,妥妥的精品工程!”
玉麦地处祖国边陲,堪比“世外孤岛”,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建制乡。常年高寒,条件极其艰苦恶劣。1996年前,长期只有桑杰曲巴、卓嘎、央宗父女3人,坚守祖国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能因为玉麦穷就离开,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得守着。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卓嘎、央宗姐妹记住阿爸桑杰曲巴的话,放牧巡边一干就是几十年。
牢记“中央所托”、聚焦“西藏所需”、竭尽“湖南所能”,从1995年开始,湖南对口支援山南市。长沙、株洲、岳阳、常德4市分别对口援助山南贡嘎、扎囊、桑日、隆子4县。其中的玉麦乡“幸福美丽边境小康示范乡”建设,2018年开始,总投资1.41亿元,湖南建工集团携手湖南援藏队,硬是将漏雨的石头房变成轻钢藏式屋。如今,玉麦常住人口达到67户、245人,兴旺成祖国边疆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从小外公带大、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最有体会。跟着项目与湖南人并肩战斗的副乡长巴桑次仁也满腹感慨。8月初,正是格桑花、芙蓉花于山南、湖南齐相绽放的时候,两人的眼前满目光鲜。
“乡长,书记,欧阳回来了。”索朗德急忙跑来。
“真的……走,快走……”
索朗顿珠:援藏队让外公的“三人乡”变成小康示范乡
他们说的“欧阳”,叫欧阳日,第十批湖南援藏队员。这个1989年出生的小伙儿,2018年随建工湘军来到玉麦时,还不到30岁。再次进藏,他在扎日“曲桑小康村”的项目上。眼下第三次援藏,在更大平台的山南市住建局。可玉麦百姓不会忘记他,四年了,他把最好的青春献给日新月异的玉麦乡、扎日乡。
巴桑次仁拉着老朋友的手,走进了路边的藏式新家。“看看看看,家家办起民宿、开起了餐馆,新房舒适宽敞。索朗德,每天清早都备餐,藏菜川菜,他全拿手,这里的游人就长年不断。”再看,一旁的新家主人,笑容如日拉雪山一样明亮。
“你那年还在上大学。”巴桑次仁对索朗顿珠说。“我是亲眼见着湖南160余人的建工湘军和援藏队,将鲜红党旗高挂在玉麦,拉开小康示范乡建设,久久为功才有今天……”
“静静流淌的玉麦河边,外公曾经的‘三人乡’变成今天的小康示范乡,从根本上稳疆固边,玉麦人过上了好日子……”索朗顿珠上前握住恩人的手,使劲摇着。
欧阳日站在二楼扫望着一大片新居,“是啊,比最初的设想还要好”。再望望曾经配合他们战斗的藏族朋友。建这67栋民居,他们都知道闯过了多少难关。
第一批民居开建时,他们初来乍到、严重高寒缺氧,项目在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上,氧气含量只有长沙地区的1/5,稍微动一下就明显呼吸不畅。一旦遇好天气,他们倍加珍惜,一定是满负荷工作。
“我们这里常年雨雪,哪项工程都是有效施工时间太短太短,可把欧阳他们愁坏了。每年6月到9月雨季,几乎天天都下雨。10月到第二年4月,又天天都下雪。这一砖一瓦、一段路一盏灯,都是他们顶风冒雪拿下的。”
索朗德上前搂住欧阳,久久不愿松开。“可苦了你们了,遇上急缺建材,你们亲自跑,我就跟过你两次。那时的路真叫艰险,你们和那些没完没了的材料都是翻越3座海拔5000多米的大雪山,越过随时可能塌方、雪崩的40公里的悬崖路……”
“还有啊……”巴桑次仁抢过话,“冬季大雪封山、雨季泥石流。最讨厌是219国道曲玉段施工,给原材料运输造成经常性堵车,有时一堵长达2-3天。运输车辆滞留、二三次转运才能到达施工现场。记得薄壁轻钢主材从江苏连云港发货,长途跋涉半个月,辗转多次才运达至项目上。可你们依然高标准设计、高标准用材、高标准施工。心痛呢,耽误的工期、损耗的材料,工程成本增加了多少啊……”
“看你们,忆苦思甜呢……”欧阳日把身边的第十批援藏队党建指导周建成推到前面,告诉大家:今天有新任务,要考察“巡边路”红色旅游线路,准备接待几批大参观团。
索朗顿珠第一个跳起来,一声“耶——”,像两年前湖南援藏队最初提出这想法时他欢呼雀跃一样。作为西藏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玉麦乡第一个大学生,回乡就是盯着玉麦旅游开发的。“95后”青年担任起村第一书记,雄心勃勃:新一代玉麦人,不仅要像外公、阿妈那样守边固边,更重要的是兴边强边。玉麦富了强了,才是最好的国土守护、幸福家园。
记得那次,也是拉上巴桑次仁,与欧阳日一起,索朗顿珠带路来到表妹巴桑卓嘎的牧场小屋。表妹每天都走在外公当年放牧的巡边路上,这条路就是现成的爱国守边旅游线路。援藏队闫振升和李祎珉更到位,他们每天拿着国旗与他们一起探路。原来,卓嘎、央宗,以及她们的后代索朗顿珠、巴桑卓嘎巡边时都有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国旗,在位置好的地方插上,让国旗在祖国的边陲高高飘扬。
“边境小康村建设早已拉开,人气兴旺,游客越来越多了。红色旅游,不愁。”
“先从湖南旅游团来山南、到玉麦开始‘试运营’。爱国守边精神,藏汉民族都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大家议论着,出点子、想办法,不如说干就干。不多久,投资700万元新建A、B段巡边路800平方米,仿原木栏杆600多米,其中A、B级步道近千平方米。
一条插满国旗的边境旅游路,向四面八方的游客敞开……
白玛次旺:援藏队教我们技术,以后还天天有新鲜蔬菜吃
白玛次旺在郁郁葱葱的蔬菜大棚里意外见到欧阳日,两人小跑上前拥抱。不用说,肯定是欧阳曾经的帮扶对象。
白玛次旺如数家珍:启蒙互联网、鼓励他迈步、关键时刻有了扶持款,都离不开欧阳日这样的援藏干部反复登门和手把手帮带。
因玉麦贫穷,白玛次旺曾经搬出去,他后来无数次庆幸自己再搬回家乡。他是玉麦的“原九户”,现在的致富能手。最早在村里开餐馆超市,家庭旅馆也做得红火。妻子擅长竹编手艺,在抖音上有很多粉丝。一家人正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外推介玉麦和这里的特色物产。如今的他呀——家里,新屋富足、儿女可爱;外面,事事都顺、经营成功。
眼下,村集体产业把他们67户捆绑在了一起。就说这“菜篮子工程”的温室蔬菜种植大棚,产供销形势好,他们天天有活干,结合异地搬迁,连片打造了专业的果蔬生产,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题。
白玛次旺就是那时学会了种植食用菌。援藏工作队反复试种成功后,迅速网购一批机械设备,用藏区的木屑、青稞秸秆等生产物资,从食用菌母种生产到出菇的全过程,援藏工作队手把手地给他们示范讲解,确保全部能掌握技术。
“这样传帮带,是培养我们当地人,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技术队伍。”普通农户白玛次旺讲出了精髓。
2022年因大雪导致棚顶垮塌。关键时刻,援藏项目“支持维修改造,帮扶大棚重建”的资金下来了。接着投资近210万元,4个大棚约4000平方米,受益群众约245人,眼下,该项目完成钢柱基础施工,预计9月底竣工验收。此后,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多亏湖南援藏工作队,让我们学会了技术,今后天天还有新鲜蔬菜吃。”白玛次旺说完,与索朗顿珠、巴桑次仁一起,又把欧阳日围在中心。
“还记得不……”巴桑次仁问,“初来玉麦,你是坐着送菜的皮卡车来的。那时老路狭窄,有次我俩坐车出去,我看你紧张,抓着你的手全是汗。你跟我说,这狭窄的悬崖路段,还坑坑洼洼的,没有任何回转空间和防护措施。司机稍有不慎,一个油门或方向盘没把控好,泥泞的道路轮子一滑,我们就都交代给万丈悬崖。”
“我们年龄相近。”白玛次旺抢过话,“聊到家、聊到思念,那天你说:怀有4个多月身孕的妻子抱着你不撒手,哭着问你能不能不去。你内心挣扎,但还是说:男人说话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就不能临阵退缩。”
“哎,家人付出太多,只为支持我援藏,我怎能不努力?”在场的谁不知道,当时的欧阳日在最短时间里,吃糌粑、说藏语、唱藏歌、跳锅庄舞,迅速融入民族地区的生活和工作。
“还记得欧阳的名言不?”乡长话音刚落,干着活的白玛次旺脱口道:“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
“其实,援藏队员都这样。”欧阳日打断大家。
几个好朋友又都明白:圆满完成玉麦小康乡村建设任务,欧阳日二次进藏,奔赴扎日乡项目,全面主持又一小康村修缮和现场审计……
“正是你们与雪山大地融为一体,把山南当‘家’,把自己当‘山南人’,把智慧和汗水奉献给雅砻大地,才有我们的幸福和家乡的繁荣。”
普布曲珍:援藏队为村民致富搭台,青年人才顺势而为“接榜领题”
欧阳日在老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他曾洒过汗水、费过心思的玉麦乡生态养殖基地。他边走边介绍: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筹建隆子县万头藏香猪养殖基地和玉麦生态养殖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养殖。援藏队手把手、传帮带培养当地农户,像洛桑罗布这样的农户就有了用武之地。
从热荣乡沃塘村搬来玉麦,洛桑罗布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收入都有了很大提升。他原本是个裁缝,妻子编织氆氇。他们上初中的女儿,梦想做个设计师,帮助爸爸妈妈设计服饰。洛桑罗布通过在生态养殖基地打工、护林守边、家庭旅馆等多元致富,日子越过越好。女儿的朋友来家做客,都非常羡慕他们现在的生活。
同样有奔头的是有理想、有知识的年轻人。
基地员工普布曲珍去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了家乡。欧阳日在基地见到她时,她正为藏香猪注射疫苗,百般呵护,满心细致。问她收入是否稳定,她一番话让大家笑逐颜开:每月6000多,稳定。在家门口找到喜欢的工作,特满意。以后,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将是一个集基地建设、生猪养殖、屠宰、运输、储存、销售为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生猪养殖产业链。就怕自己学识不够,应付不了未来呢。
“产业援藏是对口支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大家顺音而去,“白书记……”
来人正是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湖南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白云峰。前后来的还有洛桑罗布,听说欧阳来了,他紧赶慢赶一定要到。
先说白书记,进藏半年多来,想方设法推介山南、引进项目,让来山南的“湘”字号企业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发展壮大,更是代言、架桥、做纽带,让“藏品入湘”,让他们援藏的成果回馈三湘大地上的父老乡亲。
今年6月中旬,长沙街头的芙蓉花白得似雪、粉如朝霞,一起装点着“藏源·藏缘,湘遇山南”——2023年山南市招商引资推介交流会。白云峰书记带着队伍忙前忙后,没日没夜。就这一次推介会,近百家优质企业牵手山南,共谋发展。13个项目在会上签约,意向投资总额度近30亿元。
“招商引资要招得进,更要留得住、发展好。输血与造血并重、引资与引智并行,确保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农牧区倾斜,抓住关键领域、巩固薄弱环节,切实增强玉麦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蜿蜒美丽的湘江之畔来到绵延巍峨的雪山之巅,雪域高原与三湘大地虽相距千里,但关山无阻、万里为邻。湖南援藏队,与山南人民血脉相连。
“是啊,美丽家园是无数亲民项目组合而来。”被“激活”的欧阳日滔滔不绝起来——
隆子镇宗雪村,解决了100多户村民以及5000多头牲口的饮水问题。以前,藏族兄弟要走很远把水背回家,现在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
去年,助力巅峰贡蜜新增2个蜜蜂养殖场,晏子青稞、雅江蜜境、刘琼村藏文化旅游等项目持续解决当地就业、为集体经济创收。今年,借助长沙文创传媒资源,打造长贡经贸交流服务平台,开启贡嘎本地特色产品选品,让藏品入湘、湘品入藏快捷通畅。还有巅峰康棘研发上线新品,藏湘韵味新增风干牦牛肉生产线……
“你小子行啊……”白云峰望着得力部下,笑着对几位藏族兄弟说:“他如今是孵化高手,玉麦示范乡、曲桑小康村,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都是产业、教育、医疗、民生、科技、就业诸多援藏的大布局。可这些又是一茬接一茬的历练:高原反应让人头痛欲裂,干燥空气让人口干舌燥流鼻血,缺氧折磨得人彻夜难以入睡……然而,他们的青春,不问西东,只为怒放!犹如眼前的格桑花,怒放在日新月异的雅砻大地上。”
“湖南援藏呀咕嘟(好)!”一个整齐的声音突然响起。
援藏队党建指导周建成有话说:在玉麦,一面是桑杰曲巴老人传承下来的护国守疆:乡村,欣欣向荣;人们,为国巡边。另一面,湖南十批援藏队30年来,上千人来到雪域高原,传承、创业、奋斗,留下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动人故事,诠释着何为奉献精神、何为缺氧不缺精神、何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如果说,向西穿越3500公里、向上攀升3500米海拔是地理坐标,那么,传承爱国守边、为国为民援藏,就托起湖南援藏队的精神坐标!
傍晚,篝火辉映玉麦乡,映红了玉麦河。一场锅庄舞联欢,男女纷沓,拉手成圈,歌开舞起。
白云峰在、欧阳日在,索朗顿珠、巴桑次仁都在。手拉着手、心贴着心,藏湘同胞边舞边唱边沿圈走。不时有和音呼喊“哑——”!再加快速度,甩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索朗德和白玛次旺民族服盛装出席,他们挥动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洛桑罗布的妻子和一排女性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健美、明快、活泼。
天上地上,欢快祥和;乡村人流,如诗如画……
(原载于《文艺报》,作者系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文图片均由湖南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提供)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