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党代表热议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高校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30 11:56:38
导读

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期间,在教育领域的分团会议上,高校党代表们聚焦报告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高校力量,和同团代表们进行了深度讨论。 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和世界格局的时代新人多位高校党代表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和世界格局的时代新人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

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期间,在教育领域的分团会议上,高校党代表们聚焦报告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高校力量,和同团代表们进行了深度讨论。  

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和世界格局的时代新人  

多位高校党代表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和世界格局的时代新人”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教育发展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要在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上走在前、做表率。”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始终坚守“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要在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上,走在前、做表率。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表示,过去的五年,也是全市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的五年,目前关键任务指标基本落地,四梁八柱架构基本形成。未来五年,包丽颖建议深刻总结五年来北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经验,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北京模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研究“强国一代”的新内涵。  

具体而言,包丽颖建议进一步完善贯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健全高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精品课程,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以素质教育课程为滋养、以示范性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格局,做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强化育人资源集聚,不断推动将思政教育内嵌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精准思政、特色思政的“北京样板”。  

服务国家重大活动 高校贡献“红色力量”  

北京印刷学院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新营介绍了学校打造“红色印刷”党建品牌、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该校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秩序册设计、志愿者服务纪念标识设计、联欢晚会多媒体视效设计,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城市志愿服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手册创意设计工艺制作、多媒体视效创意制作、数字水墨动画设计、视效图案制作、城市志愿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等重大设计任务。  

在致力于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王新营介绍,学校积极做好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节、北京文创大赛等活动的组织和参赛参展工作。承担的北京重点出版项目《北京红色设计》《北京红色出版》等列入《北京红色文化丛书》,成为2021年北京党史学习教育推荐教材。完成中轴线申遗数字化保护开发、国家大剧院系列文创产品开发、“新大兴、新国门”形象设计等,牵头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出版研究院、时尚产业学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出行业特色校服务首都发展应有的能力和担当。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好冬奥后文章,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围绕这一关键内容讨论。他表示,这是首都这座“双奥之城”给学校的重大发展机遇。该校将坚持“高水平、小而精、国际化、服务型”的办学定位,“体医工”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体育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体育人工智能、体医融合、文化与新闻传播、冰雪运动”六大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推广的国家队”“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体育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以及“首都国际交往中心重要舞台”作用,努力打造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推广的国家队、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体育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和世界一流奥林匹克学院。   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多位代表谈到了如何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话题。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认为,现在提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目标,正逢其时。但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迭代速度快,当前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建议北京市加大对国家战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北京市政策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用活土地、资金政策,调动高校和企业积极性,建设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相协同,教师、学生、企业研发团队相聚集,人才、技术、产业同孵化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或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特区。通过有组织科研实现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服务北京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徐坤建议,在京部属高校之间或者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之间进行错位匹配,协同发展。紧密结合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强强联合,催生新的学科专业,培养引领支撑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也希望市里引导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发协同创新活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停表示,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在京高校代表,我们应当主动服务、深度参与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在京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王停介绍,北中医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药创新药和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数字化和定量化中医诊疗技术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期间,在教育领域的分团会议上,高校党代表们聚焦报告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高校力量,和同团代表们进行了深度讨论。  

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和世界格局的时代新人  

多位高校党代表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和世界格局的时代新人”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教育发展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要在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上走在前、做表率。”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始终坚守“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要在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上,走在前、做表率。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表示,过去的五年,也是全市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的五年,目前关键任务指标基本落地,四梁八柱架构基本形成。未来五年,包丽颖建议深刻总结五年来北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经验,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北京模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研究“强国一代”的新内涵。  

具体而言,包丽颖建议进一步完善贯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健全高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精品课程,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以素质教育课程为滋养、以示范性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格局,做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强化育人资源集聚,不断推动将思政教育内嵌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精准思政、特色思政的“北京样板”。  

服务国家重大活动 高校贡献“红色力量”  

北京印刷学院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新营介绍了学校打造“红色印刷”党建品牌、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该校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秩序册设计、志愿者服务纪念标识设计、联欢晚会多媒体视效设计,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城市志愿服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手册创意设计工艺制作、多媒体视效创意制作、数字水墨动画设计、视效图案制作、城市志愿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等重大设计任务。  

在致力于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王新营介绍,学校积极做好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节、北京文创大赛等活动的组织和参赛参展工作。承担的北京重点出版项目《北京红色设计》《北京红色出版》等列入《北京红色文化丛书》,成为2021年北京党史学习教育推荐教材。完成中轴线申遗数字化保护开发、国家大剧院系列文创产品开发、“新大兴、新国门”形象设计等,牵头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出版研究院、时尚产业学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出行业特色校服务首都发展应有的能力和担当。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好冬奥后文章,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围绕这一关键内容讨论。他表示,这是首都这座“双奥之城”给学校的重大发展机遇。该校将坚持“高水平、小而精、国际化、服务型”的办学定位,“体医工”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体育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体育人工智能、体医融合、文化与新闻传播、冰雪运动”六大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推广的国家队”“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体育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以及“首都国际交往中心重要舞台”作用,努力打造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推广的国家队、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体育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和世界一流奥林匹克学院。   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多位代表谈到了如何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话题。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认为,现在提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目标,正逢其时。但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迭代速度快,当前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建议北京市加大对国家战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北京市政策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用活土地、资金政策,调动高校和企业积极性,建设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相协同,教师、学生、企业研发团队相聚集,人才、技术、产业同孵化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或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特区。通过有组织科研实现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服务北京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徐坤建议,在京部属高校之间或者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之间进行错位匹配,协同发展。紧密结合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强强联合,催生新的学科专业,培养引领支撑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也希望市里引导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发协同创新活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停表示,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在京高校代表,我们应当主动服务、深度参与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在京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王停介绍,北中医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药创新药和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数字化和定量化中医诊疗技术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党代表热议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高校力量链接:http://www.esxun.cn/news/763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