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则例”?
“则”是法则、准则或规则的意思,“例”是先例、成例或定例的意思。
有人曾给则例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则例者,聚已成之事,删定编次之也”。因此它就是“规章制度丛抄”一类的书。
清代则例,种类很多,部院衙署,往往每隔若干年即纂修一次。这里所谓的“匠作则例”,指有关营建制造的各作工匠的成规定例。
王世襄编著《清代匠作则例》
我国工匠在很早的时候就重视立规格、定标准。《周礼·考工记》列举百工取器物的某一部分作为比例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规定全器的各部的尺寸,那些数据就是一种则例。
汉唐以来,已经散佚的工匠著作,可置勿论。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书名“法式”两字就具有则例的意思,而它也确是一部“于制度、功限、料例集营造之大成”的书。
元初薛景石《梓人遗制》,收车辇、织机等七种,每种记其用材和功限;《元代画塑靓》载画塑范铸所用材料;明午荣等编集的《鲁班经匠家镜》记家具的构件尺寸较祥;嘉靖间李昭祥编的《龙江船厂志》,造船尺寸、物料价值及工限等,均列图表;各书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具有则例的性质。
尤其是万历间何士晋编纂的《工部厂库填知》,和清代官书工部则例更多相似之处。
各种匠作立规格、定标准目的是很明确的,除了为的是将成功的经验确定下来之外,封建统治者耍求事事有则例,便于计算开支,检查规格,以期质和量得到保证,将则例视作防奸杜弊的一种工具。
我们只须读一下《营造法式》李械的《自序》和《剳子》,以及《龙江船厂志》、《工部厂库须知》的序,都能看出这一点,而清代纂修工部刻例,也迭次将“以重工程,以慎钱粮”,“不致吏胥高下其手,致滋弊病”等作为最主要的理由。
则例对承办人员说来,也有许多便利之处。他们可以放心援用,按章办事,免遭批驳,少招物议。但实际上却往往成为营私舞弊的保障。
至于样房、算房的设计专家,以及巧工宿匠,为了便于估算及实施,也多将则例辑成秘本,备随时查考。
故宫博物院藏《营造法式》
清代开国之初,未遑营建。经过康熙一朝的统治,奠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宫室修膳,渐见增多,雍正十二年遂刊行了第一部工匠则例——《工程做法》。
乾隆是清代鼎盛时期,宫殿苑囿,器用服饰,营造日繁,纂修则例,也以这时期为最多。
嘉道以后,国力衰竭,官修则例虽然减少,但因时代较近,样房、算房及工匠的私辑底本,每多流傅。
据近年的初步访查,公私所藏的清代匠作则例,除去已查出为绝对重复者外,约有70种(见附录)。
这个数字当然很不完全,但也包括了前营造学社多年搜求所得,可以代表现存匠作则例相当大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清代匠作则例,大体上可以分为官修和私辑两大类,而官修则例又有“内工”和“外工”之别,即所谓“内而宫殿廷陛,外而仓库城垣。”
在雍正和乾隆初期所修的则例中,《内庭工程做法》属于内工,《工程筒明做法》属于外工。不过亦有内工外工兼备的,如《工程做法》及乾隆十四年编成的《工部则例》皆是。
上列四种,连同在它侧之后多次纂修的《工部则例》,都是刊刻倾行的。至于纯属内务府系统的圆明园、万寿山、热河等处内工则例便不同了,它们的纂辑年代,亦在乾隆,而终清之世,只膳录备用,未完刊行。
《圆明园现行则例》
这是因为工部则例,所收多为衙署仓厫、城垣营房、河工海塘、军器武备的营造条款,自不妨公诸于世。
而内务府是皇室的管家,所理办的多为亭榭楼台、苑囿佛寺、装修陈投、画舫廊灯等观赏器物,公布出来,不啻是统治者剥削人民、奢华淫泆的自供,所以只能膳录备用,秘不流布了。
至于样房、算房及工匠自辑的底本,往往偏重算例,袖珍小册,世守相傅,也绝无刊本。
经初步统计,这70种则例包括下列匠作(其中性质相近的排在一起):
1.土作
2.搭材作
3.大木作
4.石作 5.瓦作 6.琉璃作
7.装修作(包括家具、陈设等) 8.雕銮作 9.镟作
10.漆作 11.泥金作 12.油作 13.画作 14.裱作
15.佛作 16.门神作
17.金作 18.银作 19.镀金作 20.铜作 21.锭铰作 22.铁作 23.鋄形 24.锡作
25.玉作 26.珐琅作
27.竹作 28.簾子作 29.藤作 30.棕作 31.缠筋作 32.灯作
33.弓箭骲头作
34.绣作 35.裁缝作 36.毛袄作 37.縧作 38.缨作 39.皮作 40.毯作
41.墨作 42.香作 43.刻书作
44.乘舆仪仗 45.船只 46.军器(此三项均由若干作合制)
以上共计43作(乘舆仪仗等三项及某些零星工艺未能自成一作的,均未计入),归纳起来,不出建筑、工艺美术、手工业制造三个范圃,而相互之间往往又有一定的联系。
这70种则例我们如汰除其中重复部分,依作别来分类汇编,有些作的条款多至一、二千条,二、三十万字,最少的不过几条,数百字,而各作的总和当在二百万字左右。
由于各作的材料多少不同,其内容详略也大有出入。有的作牵涉到工程计算(如大木作、瓦作、石作等),有的作填将立体的表面折为平方尺才能核算工料(如佛作),所以都有算例。
有若干作附有价值例,标明物料的规格和银两(如大木作、琉璃作等);轻重例,标明物料的尺寸及人力、畜力的搬运费用(如石作)。为一般作所共有的有用料例和用工例。
清代匠作则例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我们最希望知道的操作程序,制造经验,整体及构件的式样等等,偏偏是一般匠作则例所缺少的。
在这些方面,它们此起《营造法式》来便大有逊色。这种缺点是由于清代匠作则例不以傅授技法而以经济核算为主耍目的所造成的。
不过工匠术书,自古以来流傅就很少,我们也不能以李诫的水平来要求所有的工匠著作。清朝能有豹两百万字的匠作文献留下来,这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
匠作则例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处,是大家最关心的简题。
尽管我们很难找到一处清代建筑完全是按照则例的规定盖造的,但毕竟则例提出了清式建筑的典制。工艺美术品和手工业品则与建筑不同,大多和则例相符合。
我们要研究清代的工匠营造,决不能舍则例以求。诚然,则例对具体做法不作交代,名称术语也无注释,但它在开列用料用工之时,总要提到整体及构件的名称,并且也总要按照制作的过程来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各个构件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程序。
根据则例去找实物,再根据实物来读则例,反复参较印证,比光看实物要明白得多。
如果再能请教匠师,使经验、实物、文献三结合,就可以将问题弄清楚。“则例”就是三结合的一个环节。
何况则例中还有算例,其价值远远超过只记工料的条款,古建筑专家们早有定评。如此看来,这70种则例实在是研究清代工匠的一批极为重耍的材料。
奉先殿 宝座供案陈设则例(清写本)
下面试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则例的用处:
1. 则例能启示我们去理解制作的技法。
鋄金或鋄银是采用比较简省的办法来摹拟金跟错效果的一种金工,可能汉代已有,宋元的实物尚有遗留,明清时,更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器物上。
近几十年来,由于只用它来做笔筒、插屏等文玩小品,销路呆滞,此业日趋衰落。但我们相信今后鋄金鋄银如能与实用器物相桔合(如做门窗、家具的饰件等),应当是大有前途的,值得手工业管理机构的注意。
黄花梨交椅上的“铁錽银”工艺
在我们初接触到鋄作则例的时候,并不知道还有人会做这种工艺,只是从条款中得知它有:发路、鋄罩、烧砑、钩花、点漆等几道工序。
经取实物与则例参照,估计鋄金或鋄银的做法是:
先在铁片的表面錾出网纹(发路),其次将金、银的丝或叶锤着到网纹上去(鋄罩),再其次入火烧一下,用砑子将金、银纹样赶砑光滑牢实(烧砑),再其次用錾子在纹样上錾剔文理(钩花),最后用漆涂点铁片无花纹处,将地子抹黑,衬托金银纹样(点漆)。
后来经过访询,知道有一位能做鋄银的老师傅王文栋同志在通州花丝厂工作,承他表演了操作工艺,证实了我们事先对鋄工技法的推测基本上是对的。
可见则例对制作技法是能拾我们不少启示的。
2. 则例能告诉我们器物构件的名称及构件之间的关系。
为了研究古代家具的形式,需要知道家具构件的名称,不仅是当今工匠习用的,也希望知道前人的术语。
家具中最常见的构件之一,“枨子”的“枨”字,我过去就不会写。查了近人关于传统家具的文章,都写作“橕”或“撑”。
按“橕”或“撑”原是支在建筑之外的斜柱,作为家具本身之内的构件名称是不合适的,但又不知道此字前人究竟如何写。
看了则例才知道清代工匠一律写作“枨”。我们自然应当沿用前人习惯的写法才对。
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漆作 清写本)
又如圈椅是明代椅子的基本形式之一,清代也仍流行。
想不到清代则例中竟开列了:边、抹、心子板、托枨、腿子、踏枨、顺枨、横枨、牙带、荷包牙子、迎面欢门牙子、踏枨下蝗螂牙子、月牙扶手、背板、金刚摺柱、扶手前坠脚牙子等16种构件的名称、件数及尺寸。
最后连多少个透榫、半榫、平头榫、合角扣榫,板槽、穿带槽凑长若干,以及雕刻纹样番草结子花的做法等,都详细写出。
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则例绘制施工图并复制实物。除去则例,恐怕别处不容易找到这样具体的的材料了。
3. 则例能为我们提供物料名称及规格、价格的清单。
在裱作则例中,纸的名称不下三、四十种,有不少是带花纹装饰的。
如果我们将这些纸名及其尺寸,价格等摘录下来,与故宫、颐和园各建筑所用的纸张及清宫遣留下来未曾用过的纸张进行比较核对,也许能使我们增添一些关于清代装饰用纸的知识。这个尝试对当前的纸张设计和制造也是有意义的。
又如画作、佛作、漆作的则例都附有颜料价值例,统计起来的有四、五十种。晚清以来,由于化学颜料的输入,不少传统颜料市场上久已绝迹,不免对它们就陌生了。
譬如清代常用的“锅巴绿”,究竟是什么东西,至少本人说不出来。今天我们还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将传统颜料的品种、产地、制法、性能等搞清楚。这项工作对研究建筑史、工艺美术史、古物修整等都是有好处的。
4. 则例能告拆我们关于生产工具的概况。
《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武备院》卷三载乾隆四十九年呈请亮铁作全分工具的清单。
据原呈,亮铁作是承办一切铁料活计的作坊,而从这个清单我们知道亮铁作又分为:炉作、平作、磨作、杂活作、鋄作、蟒作等六组。每组用工具若干分,每分若干件,每件用钢、用铁若干斤两,都有记载。
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推知这一作规模有多大,约用多少人,钢铁加工的工艺水平约达到什么程度等等。这种材料对工业史的研究可能有参考价植。
营津全书 (袖珍小册 清写本)
下面想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匠作则例中的材料过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著作的内容是可以从这里得到补充的。
195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周纬著《中国兵器史稿》,据说搜集、编写曾用三十年功夫,在《出版者说明》中肯定了它的资料价值,这一点我们也是同意的。
但作者似乎并不知道嘉庆间有一部专讲兵器的《工部军器则例》,以致其中材料全未引用,而在《清代兵器》一节中一再强调清代缺乏这方而的材料。
前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曾用很大的力量收集我国的民间风俗画,并于1942年7月在北京举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竟会”,以各省的门神为主耍展品。
这次展竟有文献配合陈列,图书占了16个柜,可见也下了不少搜集工夫,但关于清宫门神他俩只找到了《大清会典》中的材料,而井不知道则例中还有门神一作。
秦岭云同志著的《民间画工史料》(1958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是一部通过调查采舫,结合实物研究,专讲民间雕塑、绘画技法的书。这种题材和工作方法是十分可贵的。
他在《后记》中写道:“由于资料少而且缺乏有体系的文献,越写越觉得困难重重。”可能佛作则例正是他所需耍的材料。经初步统计,佛作约有九百多条,五、六万字,内容涉及算例、木雕、石刻、泥塑、脱纱、包纱、装金、装銮、壁画、捐画、背光宝座等许多方面。
王世襄著《髹饰录解说》
本人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几年前为明黄成的《髹饰录》作解说,并不知道则例中关于漆作的材料有一、两万字,其中有不少条可以用来注解明代的髹饰工艺。
则例的用处,除如上所述外,从政治、历史、经济的角度来看,其中也蕴藏着静多材料。如《工部则例》中的通例往往反映出夫役物料,取自民间,政府官吏,勒索中鲍,民工运送物料,不给脚价等,这里就不多谈了。
3.清代匠作则例一向就受到重视,在清代已有人做过整理工作。
李斗在乾隆晚年写成的《扬州画舫录》卷17《工段营造录》,即以《工程做法》及《圆明园内工则例》为主要材料。可能由于他受了笔记体裁的限制,所以只采用了摘录的方法。
约在嘉、道之际,有人以内庭、圆明园、万寿山等处则例为底本,将其中同作的条款辑录在一起,名之曰《汇同则例》。所据则例虽然只是有限的几种,却是最早的一次汇编工作。
各项工程做法(成做佛相讲说 清写本)
最先对则例的价值有比较全面认藏的是朱桂辛先生。他早在1929年于《中国营造学社缘起》一文中便阐述了对则例的估价,并指出应当通过考查实物、访问匠师、补绘图式、诠解术语等方法来展开对则例的整理和研究。
在朱先生的主持下,营造学社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工作。如《营造算例》首先经该社的《汇刊》分期发表。刘敦桢同志又校编了《牌楼算例》,最后翘梁思成同志统一编订,以专书的形式出版。
朱桂辛先生
《工程做法补图》也是该社的重耍工作之一,绘制情况,迭见该社的纪事报导。
王璧文同志的《清官式石桥做法》是以几种刻例为依据,参考了陵寝的石桥图式,通过向匠师的访问才写成的。
最重要的是梁思成同志编著的《清式营造则例》,是根据《工程做法》及《营造算例》“提滤”出来的一部关于清代官式建筑的专著。这些工作都对我国古建筑研究起很大的作用。
清代匠作则例既有人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是很不够的。仅就资料的整理及使用来说就显得很不够。概括起来,它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匠作则例最基本的资料整理工作,也就是此较全面的则例汇编还未见编印出来。
2、过去只有人就匠作则例中有关建筑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和研究,而对于工艺美术及手工业的部分则很少有人做过工作。
3、匠作则例中有关建筑部分过去也只有人使用了《工程做法》和《营造算例》中的材料,许多有关内工的,属于内务府系扰的如圆明园则例中的材料很少有人使用。
王世襄编著《清代匠作则例》
匠作则例的整理研究今后似可从汇编工作入手,凡属于同一作的材料,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编成专辑。
这项工作完成后,可根据需耍再决定那些专辑仅留供参考,那些专辑应展开调查采访,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