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的一天是从一碗小面开始的,这碗神奇的小面,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探索重庆小面的世界。
麻辣小面
一、面条的历史和文化
面条距今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在青海民和县发现了4000年前由小米制成的面条,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吃面条的国家。
面条古时候称为“某饼”,比如煮饼、汤饼、索饼、金饼、水引饼、水溲饼。东汉文学家崔寔的《四民月令》里最早记录了面条:“距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
在明代以前,面条都被称为“饼”,到了明代才称为“面条”。元朝时,开始出现挂面,便于面条的储存。明代时,开始有拉面、刀削面。所以说面条也是经过长期的演变,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现在的面条大多都是由小麦制成的,然而面条可以用荞麦、燕麦、小米、玉米等制作,我们古代就有这样的经验。
如今的面条种类繁多,按原材料分类,有黑米面、高粱面、青稞面、油菜面、葱白面、香葱面、蒜香面、绿豆面、红豆面、绿茶面、海带面等等。按地域和面条特点分类,有山西刀削面、北京杂酱面、川渝担担面、重庆小面、上海阳春面、吉宁延吉的冷面、武汉热干面、河南烩面、河南饸饹面、兰州拉面、陕西岐山臊子面、天津靡子面、泰安打卤面、河北龙须面等等。按照烹饪方式,可以蒸、煮、炒、拉、炸、凉拌等等。
面条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汉武帝看《汉书》时,问众大臣:人中长,是否寿命长?东方朔答道:是的,彭祖的脸就很长。(彭祖据说活了800多岁)传到民间,就变成面长寿命也长,这就是长寿面的缘故。结婚送女方的叫做喜面,孕妇产期吃的是福面 ,赠亲友的叫做太平面,送给老弱病者的是健康面,武则天和情人约会发明了冷淘面,周文王吃得岐山面是和气面。 乾隆时期的进士伊秉绶发明的伊府面就像我们如今的方便面。这样的故事多不胜数。
面条风味独特,惹人怜爱。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下文字,对其赞美。西晋文学家束皙在《饼赋》中写道: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大文豪韩愈看到刀削面时,不禁感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陆游春日小院游憩,看到麦子长势良好,高兴地说道:人言麦信春来好,汤饼今年虑已宽 。
今日,段誉思念故人,写道:愿君乘月圆时归,月下煮饼话家常。
豌杂面
二、重庆小面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有“南粉北面”的传统,为啥重庆把面条作为主食呢?那是由于历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秦朝征服巴蜀、清朝湖广移民填四川、民国时期重庆作为陪都,饮食上得到交流发展,重庆人慢慢爱上了面条。
重庆小面在清朝末期已成雏形,四川自贡一个叫陈包包的人,挑着面条沿街叫卖,咸辣鲜香的味道受到大众欢迎,大家称之为担担面,重庆小面就是由担担面发展而来。
19世纪40年代,重庆的餐馆中面馆大约占据了四分之一。当时的重庆小面,主要是素小面。如今的重庆小面,种类更加丰富。豌杂面、牛肉面、肥肠面、香菌面、猪肝面、泡椒鸡杂面、剁椒蹄花面、姜鸭面、抄手面,满足不同的胃。
重庆的各区县也有自己特色的小面,像江津白沙的臊子面,加入了豆干、芽菜等;石柱的蚕豆面,就是以蚕豆、大米、淀粉等制成的面条;城口的腊炕面,就是把面条挂于炕上,熏干后加腊肉制作,风味独特;奉节搭搭面,就是用较好的面筋哒出来的,口感更加劲道;荣昌铺盖面,则是像“铺盖”大的面皮;重庆梁平的咸菜鸡蛋面,因为营养丰富,一般在女人坐月子的时候食用,所以叫做月母子面;指耳面因为用手指把面皮按在竹簸箕上,面皮变成猫耳朵形状,所以叫做指耳面;炉桥面则是外形像桥的半圆形面皮。还有失传的卢作孚兼善餐厅的兼善面、多年前重庆“十园”餐厅的鳝鱼面(一毛一碗,麻辣味鲜,让人垂涎欲滴)。
重庆小面以它物美价廉、方便快捷的特性,快速发展,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2013年央视纪录片《嘿!小面》的播出以及《舌尖上的中国》对重庆小面的介绍,让重庆小面的知名度更加响亮,风靡全国。重庆本土的面馆达到过10万家,每年来重庆学习小面的人就有过万人,随着疫情的反复,这个人数还在增加。
重庆还成立了重庆小面协会,颁布了重庆小面调料的标准,也带动了重庆小面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辣椒、花椒、食用油等原材料的供应、开面馆、招收学徒、媒体合作、互联网营销等相关方面。重庆小面,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胡辣小面
三、重庆小面的味道
重庆小面的味道主要分为香辣和胡辣两个味型,我觉得酱辣可以归在香辣这一类别。重庆由于自己的地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重庆小面主要分为南岸、渝中、江北三大流派。南岸的小面由于受贵州风味的影响,味型以胡辣为主,像南岸的黑娃面、杨八面、邓氏梯坎面,都是胡辣路线。渝中区国营餐饮企业较多,像小滨楼、小美食、小洞天、味苑、颐之时、正东担担面、山城羊肉馆等,小面主要突出榨菜和红油香味,涪陵榨菜是不可缺少的。江北区域的小面比较注重猪油香味,像老字号聚园面庄,就是浓浓的猪油味。
重庆小面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呢?
我用14个字来总结。
麻辣鲜香不油腻,复合味浓有质感。
重庆小面(主要针对素小面)最终的味道是复合味,那是麻辣姜蒜油等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和面条水乳交融后,形成的味道。当我们回味的时候,又能感受到辣椒的辣、花椒的麻、姜蒜的辛、用油的香。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碗重庆小面?下面我从高汤、调料、面条、调味、浇头五个方面来讨论。
(一)高汤
重庆小面的高汤一般是用猪筒骨熬制数小时,加入老姜、胡椒等,成品的高汤,汤白如奶油,味浓而鲜美。有的会加入整鸡,鲜味会得到强化。
高汤的制作也不局限于猪筒骨,如果是牛肉面会用牛筒骨、肥肠面则是肥肠原汤、香菌面则是现炒的香菌熬汤、口蘑面则用五花肉和口蘑熬制的高汤。
有些面馆会取消高汤的熬制,这样省时省钱省力,直接做干溜小面,味道更加厚重。
(二)调料
重庆小面协会颁布的调料标准,主要有14种调料:辣椒、花椒、酱油、醋、食用油、熟芝麻、芝麻酱、鸡精、味精、花生碎、榨菜、葱、姜、蒜。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它编了一个口诀:麻辣酱醋油,葱姜蒜菜精+花生碎(麻:花椒、熟芝麻、芝麻酱,菜是榨菜,精是鸡精、味精)。辅料为高汤、猪油、蔬菜。
(1)辣椒
人类食用辣椒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明清时期,才引入中国。辣椒味辛性温,可以促进食欲,辣椒素含有的生物碱,可以促使人体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所以吃辣椒有种越吃越快乐的感觉。
辣椒的辣度用史高维尔指数来表示。磨碎的辣椒,用糖水稀释,直到尝不出辣味为止,这时稀释糖水的倍数代表了辣椒的辣度。史高维尔shu也成了辣度的单位。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是X辣椒,超过300万shu。重庆小面中用到的最辣的辣椒一般是印度魔鬼椒,100万shu左右。像龙息辣椒、卡罗莱纳死神辣椒都超过200万shu,可以让人晕倒,相关部位起泡,可想而知X辣椒的辣度。
辣椒品种有几万种,然而重庆小面中一般用到的辣椒就只有那几十种。大概有以下种类:
贵州灯笼椒:辣味颜色不足,香味好,籽多皮厚,需要200度以上油温制作,最好皮籽分离炒制。由于它的香味最好,几乎是目前市场上最贵的辣椒。
贵州二荆条:辣味低,香味不如灯笼椒,皮很厚,炒制时间相对较长。
四川二荆条:肉厚籽少,外形细长,15厘米左右,香味浓郁,辣度适中,颜色极佳。
石柱红:皮薄肉厚,色泽红润,个头均匀。主要有石柱红1号、3号、5号,数字越小越辣,数字越大越香。
新疆纵椒:色泽好,香而不辣。
陕西秦椒、七寸红:细长有皱褶,色香兼具,辣味低。
内黄新一代:颜色和香味都挺好,辣度一般,长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
天鹰小椒:个头稍长,颜色暗淡一些,色香味都较弱,胜在便宜。
四川七星椒:个头小,色香辣兼具,辣度很强。
贵州满天星(又叫贵州小米辣、贵州七星椒):辣香色都不错 ,辣度和色泽不如四川七星椒。
云南小米辣:很辣,香色普通。
贵州子弹头:香弱,辣中等,颜色弱。
河南子弹头:辣香色都一般。
印度魔鬼辣:辣度极强,颜色香气一般。
一般情况下,多种辣椒的色香辣对比:
香味:
灯笼椒>二荆条>石柱红>七星椒≥新一代≥七寸红>小米辣
辣度:
魔鬼辣>七星椒≥小米辣>石柱红≥新一代>七寸红>二荆条>灯笼椒
色泽:
二荆条≥石柱红>七星椒≥七寸红≥新一代>灯笼椒>小米辣
一般来说,辣椒越小越细越辣,越大越圆越香。重庆小面中的红油辣子,一般是几种辣椒混合制作,需要什么样的香气、辣度、色泽,进行特定比例配制。如果去菜园坝批发市场和盘溪批发市场,辣椒商家都会给出建议,他们对这些了如指掌。不过如果想要自己的辣椒脱颖而出,是否可以考虑非常用辣椒的使用。辣椒最好每天舂制,如果用机器,可能还不如便宜的辣椒效果好。
(2)花椒
我国食用辣椒只有几百年历史,然而花椒却有2000多年。花椒,原产中国,具有温中行气,驱寒止痛的功效。我们吃花椒,主要是花椒的果皮,尤其是果皮上的油胞,就是花椒皮表面的小疙瘩 。花椒的麻味来自椒麻素 ,香味来自油胞里的挥发物质 。
我国的花椒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东北、江浙等地区,台湾、海南、广东不产。像四川、贵州、重庆、陕西、山西、山东、甘肃、湖南、河南、云南都有自己的辣椒品牌。
花椒大概可以分为四类:红花椒 、青花椒(麻椒)、藤椒、墨脱花椒 (产自西藏墨脱,一般不常食用)。
在相同情况下,青花椒(麻椒)的麻度、刺激度、持久度>红花椒>藤椒;红花椒的香味浓郁度>藤椒>青花椒。注意是相同情况下,指的是同一产地相关品种相应季节等多种因素,比如陕西大红袍花椒未必有金阳的青花椒香。
花椒常见的香味有柚子味、柑橘味、柳橙味、莱姆味、柠檬味。常见的花椒有四川茂县大红袍花椒、四川汉源贡椒、四川金阳青花椒、青海循化花椒、甘肃秦安花椒、甘肃武都花椒、甘肃陇南大红袍、陕西韩城大红袍、陕西凤县大红袍、河北涉县花椒、云南昭通鲁甸青花椒、云南谷律花椒、山东山亭花椒、山东文祖花椒、山西芮城花椒等等。蔡名雄的《四川花椒》就对四川的花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四川花椒也是品质最好的。
对于花椒的选择,还是一分钱一分货。比如茂县大红袍,特级的明显比一级的香味纯粹。金阳的青花椒明显比江津九叶青花椒麻香更浓。
花椒处理的时候,最好能皮籽分离,花椒香气容易挥发,一定要密封保存,每天用多少取多少。至于花椒的粗细,没有严格规定,根据调味的情况决定。
(3)酱油
重庆小面中的酱油最好是复制酱油,对于复制酱油的制作,在川菜圣经《川菜烹饪事典》里有详细的介绍,酿造酱油+红糖做基味,加入香辛料合味。很多面馆使用的都是黄花园酱油,然而黄花园酱油的品质,已经不如多年前,制作的复制酱油往往过咸,色泽暗淡,让面条花容失色,还不如购买好一点的生抽。
一些特殊品质的酱油,例如浙江绍兴的母子酱油,四川合江的先市酱油,日本的白酱油,都有自己的风味。然而从价格上来说,可能不太适合重庆小面。
(4)葱姜蒜
葱花、韭菜
姜蒜水
姜蒜都要选择个头饱满,色泽纯正,没有霉变的品种,每天使用每天制作,当天没有用完立即倒掉,相应的器具也要清洗晾干。小葱则是要新鲜的火葱,辛香味更浓,葱绿特别容易发黄,最好用多少切多少。
(5)食用油
选择纯正的菜籽油,需要熟制后使用,去掉生菜油的腥味。重庆小面几乎都会加入猪油,就算不加猪油,也会加入油渣、杂酱等含有猪肉脂肪制品替代。鸡油、芝麻油等制品用得相对较少,一方面是成本考虑,另一方面是制作的复杂,如果适当的加入,会增加面条的鲜香味。
(6)芝麻、芝麻酱
芝麻的处理可以直接加入辣椒之中,也可以焙香后使用,或者用清油熬制后使用。芝麻应该经过筛选、清洗、晾干、炒香等详细过程。芝麻酱如果能手工制作,不购买成品,口感更好。(破壁机里加入少许盐、糖、清油一同搅拌制作)如果能加入花生或者核桃,风味更佳。
(7)榨菜和芽菜
宜宾芽菜
大头菜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是重庆的一张名片,它是用芥菜制作而成。(芥菜浑身是宝,果实制作榨菜,根茎制作芽菜,种子制作黄芥末。)然而如今的涪陵榨菜,很多都是通过盐脱水,没有传统的风吹日晒有质感。有条件的面馆,可以自己制作,或者选择很多农家小院小批量的产品。榨菜可以长段使用,也可以切颗粒使用,炒制后香味更好。
芽菜,一般选用宜宾芽菜,相对大头菜、酸菜和其他芽菜,宜宾芽菜多了一分回甜。如今市面上很难买到咸鲜脆嫩的芽菜,可以从宜宾当地购买优质芽菜,进行多次清洗,去除杂质和劣质部分,控干后手工切制,再炒制后使用。目前重庆市面上最佳的芽菜,估计是不可缺绍干绍面的芽菜。
(8)花生碎
花生米制作的好,有种春绵从中一点脆的感觉。有的是进行盐炒,这样可以更好突出花生的甘味,但是脆度不容易把控。油酥花生更加的香脆,但是花生本身的甘味缺失。看你需要什么,就怎么做。很多面馆会购买成品的炸豌豆替代花生碎,我个人认为,还不如花生和炸豌豆都不用。
(9)醋和双精
保宁醋
醋一般没有直接使用,除非客人需要。双精购买正规的品牌就好,用量上尽量克制,否则会产生臭味。
(三)面条
很多朋友都觉得重庆小面是吃调料,面条不重要。其实面条的质感,对一碗小面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市面上的面条大多是小麦制作而成,选用的是中筋粉和低筋粉。面筋的筋度来源于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决定它的弹力,醇溶蛋白决定它的黏性和延展性。传统的重庆小面以加碱水切面居多,这样更能发挥辣椒的香辣味,也能中和重庆人由于水质硬导致的胃酸高,这碗面条的调料对面条的筋度要求不高。但是一些清汤或者原汤的面条,它则需要弹力和粘性更好的面条,这样更入味,而且不加碱,因为碱味会冲淡原汤味道。
传统重庆小面的面条可分为硬子面和软子面,是根据面粉中加水的多少来区分。硬子面可以加入食用碱、蛋清、蛋黄,或者全蛋制面(不加水)。
面馆里常见的面条有细面、韭菜叶、宽面,细面一般2毫米宽、韭叶4毫米宽(厚度1毫米)、宽面9毫米宽。其实,现在只要出钱,就可以定制出想要的面条,面条宽度也不受太多限制。
(四)调味
重庆小面应该怎样去调味呢?辣椒的选择、花椒的配置、姜蒜的制作、韭菜取代葱花?都需要认真的考量。
我认为的调味准则是:
先做加法,再做合味,最后减法。
选择合适的辣椒,制作出想要的味道,搭配适当的花椒和其他调味料,在满足口感的同时,减少相应的材料,这样不仅降低成本,还能使小面的味道更加融合,当然层次感不能减弱。
每一种辣椒都是好辣椒,每一种花椒都是好花椒,关键看你怎么搭配。茂县红花椒是很好,如果辣椒你只用了天鹰小椒,可能面条的味道就是突出一个麻,辣香过于微弱。《随园食单》里讲过配搭须知,其实就是浓者配浓、清者配清、刚者配刚、柔者配柔。好像青菜配萝卜、牛肉配番茄,如果要让凤姐配上彭于晏,那让彭于晏如何吻得下去?最后只有分散,那么这碗小面的味道就是分散的,只是单纯的麻,没有层次感。
调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打调料,很多朋友都知道同样的调料,不同人打出来可能差异较大。一方面是比例的问题,一方面是顺序的问题。比例的话只有靠自己日复一日的练习,用克数称来具体量化。顺序的话一般是先液体再固体,比如先打酱油、姜蒜水,最后辣椒。这样可以让液体更加融合,最后打辣椒,也可以让辣椒味更加突出,因为大多数食客更在乎辣椒的香气。就像我们平时开会,最后一个进来的人,是不是会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添加剂、地沟油、回锅油的使用。现在的添加剂特别高明,像一滴香、肉香王、肉香粉、辣椒精、增香膏、麻辣奇香汁、飘香剂 ,不仔细吃,还真吃不出来,希望大家不要使用这些东西)
(5)浇头
牛肉面
浇头主要侧重牛肉、肥肠、豌杂、泡椒鸡杂来讨论。
牛肉面,需要有天然的牛油香气,牛肉不柴,软糯可口,香辛料克制。
肥肠面,肥肠的洁净度很重要,肥肠的脂香也不能缺失。
豌杂面,豌豆过软也好,稍硬也好,都有自己的口感,但是出沙是必须的。杂酱可以选择夹子肉或者猪腿肉,手工切肯定比机器打口感好。好肉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式,少许酱油和甜面酱,杂酱就能咸鲜味美。
泡椒鸡杂面,类似的猪肝、腰花、鳝鱼,处理方法相同。那就是新鲜炒制,泡椒味正,腥味去尽,鲜味袭来。
四、重庆小面的术语
干溜:就是不加高汤。
宽汤:加入更多的高汤。
提黄:重庆小面很多面条都是碱水面,颜色偏黄,提黄就是面起的较硬,看起来黄一些。
断白:面条起锅前,加入冷水,大火烧开到沸腾时候,立即捞出,这样面条更加劲道。因为阻断锅中沸腾,所以叫断白。
白提:一般重庆小面都是先打好调料再放入面条,白提刚好相反。
带青:小面中加入绿色蔬菜。
免青:不要蔬菜。
少面多青:面少一点,蔬菜多一点。
吃青不见青:蔬菜放入面碗底部,被面条覆盖,大多数面馆都是这样操作。
吃青要见青:蔬菜放在面条上面,一眼看见,例如十八梯眼镜面。
少辣多辣:少辣是少放辣椒,多辣就是多放辣椒。
清汤红汤:清汤是不要红油辣椒(或者花椒),一般都是默认的红汤(有辣椒、花椒)。
五、重庆小面的气质
重庆,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这个具有山城文化、码头文化、开埠文化的城市,饮食文化拥有自己的个性。
重庆小面的气质在于它的街头性、市井气、亲民感、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一碗小面,二两刚好,三种味道,四方要来,五张桌子,六根板凳,七种调料,八个人吃。这是重庆小面江湖气的写照,也是重庆袍哥文化的一种体现。
很多人说重庆小面的灵魂是辣椒,我却认为重庆小面的灵魂是融合。从味道层面,它融合了所有的调料,呈现出一种复合的味道,每种调料相辅相成,配合的天衣无缝。只有辣椒的香辣,没有鲜味的呈现,不是一碗完整的重庆小面。从社会层面,它融合了社会上所有的阶层,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同桌而食,席地而坐。从历史层面,重庆小面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如果没有历史上的三次移民,就没有今天的重庆小面。
六、开面馆的小建议
这几年,资本对于小面这一赛道特别青睐。因为门槛低、韧性强,标准化后容易复制。像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马香远、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都获得了上亿元的融资。这种店铺的统一特点就是环境好、服务好、卫生好、味标准、客单高。重庆小面由于它的特殊性,例如麻辣不容易被更多人接受,没有像兰州拉面这样受到资本的喜欢,这是遗憾也是机遇。很多优秀的朋友,都想进入重庆小面这一细分领域,如果能融资上市,那就是人间快乐了。
重庆小面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夫妻店,这也是最常见的店铺,这种店铺的特点在于老板亲力亲为,服务和味道都比较有个性,拥有自己一批食客,以附近的街坊邻居和流动人口为主,也有慕名到访的食客。例如宗小面、二妹面、闲时吃面、晓小面、李板凳面、眼镜小面、本地面、渝中胡家面、十八梯眼镜面,服务上未必多好,甚至会怼顾客两句,但是喜欢的食客就是吃这一套。(李板凳面、晓小面、本地面之类的网红店就更具特色了)
二是小型连锁店(可能有少量加盟店),这类店铺在味道的标准上,也比较注重服务态度。例如十八梯邓凳面、叶伟糊辣壳面、愚小面、呼啦面馆,这种店铺未必会开在居民区,他们会选择一些商圈或者写字楼下,流动人口相对更多,顾客在果腹的同时,也比较在乎环境、服务、卫生。这种店铺远方到来的食客相对不多,因为味道没有个性,容易找到其他味道替代它。
三是品牌店,典型的代表就是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可能很多重庆老饕都不认可它的味道,但是在商业逻辑上,它是重庆最成功的品牌,不管是收学徒,还是加盟店的数量,在重庆都是首屈一指。
如果要开一家重庆小面馆,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从选址、装修、厨具、招人、调味、营销等各个方面,网络上都有很多案例。我要说的是某音上没有的东西。
几年前,重庆有家古州万城小面,装修的古香古色,环境干净整洁,服务热情周到,还请了林志颖来宣传,开业初期客流如织,很快门庭冷落。原因在于卖价过高,味道没有个性。重庆小面突出的特点在于物美价廉,方便快捷。重庆生意持续火爆的面条,几乎都满足这一特点,除非你的味道超群出众,例如十八梯眼镜面、本地面,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古州万城小面一碗普通的杂酱面就要28元,面条用得好,杂酱肉质好,肉的分量不多,装修环境虽好,但是少了烟火气,也没有网红元素,试问谁愿意吃?重庆小面本身就是具有江湖气和市井气的饮食,环境并不需要太讲究,味道上一定要让人记得住。
开小面馆,我的建议是。味道是根本,营销不能少。做好本地人,再做外地人。连锁慢慢搞,品牌自然来。
也许你会说华哥聊面这一特例,首先华哥面条的品质是好的,其次华哥是某音聊重庆小面第一人,积累了太多的资源,第三华哥经过了巧面匠这一试手。不谈顾客多少,单从收学徒已经口袋满满,如今的巧面匠又怎样呢?九街高昂的租金,较高的人工成本,每天九毛九的宣传,学徒有多少,利润又有多少,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开重庆小面馆,一定要从“小”做起。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