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斯腾湖:已累计放流50万尾扁吻鱼!
博斯腾湖,如今中国最大的一个内陆淡水吞吐湖就是它,也是典型的山间陷落湖。不过,由于这个地方光照强,自然降雨量又少,所以,湖里面的水是指望不上老天下雨了,主要水源就是靠开都河来补充。
跟我一般大的人,应该有不少都看过西游记,传说中的那个“流沙河”,其实原型就是这条河。这个开都河主要就分布在新疆和静县的区域内,而西游记里面充满神秘气息的“晒经岛”,其实也位于和静县境内。
由于博斯腾湖地处新疆焉耆盆地东南面,所以它的海拔并不算高,湖面海拔高度约1048米。在2020年的时候,测得博斯腾湖有164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平均水深9米,最深的地方有17米。
扁吻鱼,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新疆大头鱼,是只有中国才有的鱼类,更是名副其实的“水中大熊猫”!现有考古证据表明:
这个物种自诞生以来就只有“一属一种”,并且只在塔里木水系里面有分布,曾经,博斯腾湖就是野生扁吻鱼的最大原产地,只不过后来野生扁吻鱼却在这里绝迹了。1988年,扁吻鱼这个物种,正式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你知道吗?加上刚放流不久的3万多尾扁吻鱼以外,博斯腾湖已经累计放流50万尾扁吻鱼,不同的是新放流的扁吻鱼不仅是子二代苗种,它们的规格也比往年放流的更大,生长期已达3年以上。并且,新放流的扁吻鱼还能通过芯片标记、ARS茜素红标记和VIE荧光色带标记来追溯它们的踪迹。
数据显示,整个新疆放流的扁吻鱼数量超过了150万尾,但里面被标记放流的部分大概只有后来的25万尾,且主要集中在博斯腾湖(20万尾都有标记)。
研究人员表示,博斯腾湖已经形成一定的扁吻鱼种群规模,2021年也回捕到超200尾以上被标记过的扁吻鱼。也就是说,虽然放流数以万计的扁吻鱼,但并没有全部白费,尤其是当放流规格更大,追踪方式更全以后,这为后续科研调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扁吻鱼最大能长到120斤,是凶猛的大型食肉鱼类,湖里其他鱼够它们吃吗?
首先,新疆放流那么多条扁吻鱼,包括博斯腾湖,并不是一次性放的,已经连续十多年了,早期放流鱼苗的成活率也不高。不可否认,扁吻鱼是名副其实的凶猛大型食肉鱼类,主要食物就是湖里的其他鱼类动物,成年后能长到八九十厘米长,如果体重特别重,还可能达到100到120斤。
人工增殖放流扁吻鱼的目的,就是确保这个物种不灭绝,而不是对其他物种构成威胁,所以,如今放流都要监测放流的那些鱼到底有多少活下来了,一方面能监测到扁吻鱼种群的恢复情况,另一方面当然就是为了权衡生态稳定情况,很难发生湖里其他鱼还不够扁吻鱼吃的情况。
而且,如今的博斯腾湖本来就盛产各种淡水鱼,整个新疆找不到比它更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当然,这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次引种有关,一些本来生活在额尔齐斯河、甚至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鱼类,都被引进到了这个湖里。
所以,在博斯腾湖里面生活的鱼类,就从几种变成了超过30种,里面大部分还都是经济鱼类。扁吻鱼再凶猛,又不是条条都能长到120斤重,而且目前种群数量又还很有限,与其担心它们会不会把湖里的其他鱼类动物吃光,还不如观察它们能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么多鱼类动物,都要和自己一起生活在博斯腾湖里面。
从年产260吨,变成找到一条都难!博斯腾湖原本是扁吻鱼最大的原产地,为什么后来绝迹了?
为什么野生扁吻鱼会在博斯腾湖绝迹,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弄明白,因为,在几十年前,扁吻鱼是被当成一种经济鱼类来处理的,只要你花钱就能买来吃,当时还有专门捕鱼队来捕捞扁吻鱼,尤其是新疆南部一带,扁吻鱼一直是当地比较传统的一种食物,据说“肉嫩如豆腐,汤鲜如牛奶”,反正意思就是比较好吃。
扁吻鱼是如何在博斯腾湖绝迹的,这一点也能从过去的捕捞数量变化看出来:
在1958年到1965年期间,这个时候博斯腾湖里面还有不少野生扁吻鱼,因为当时的产量少则140吨,多则260吨,大概就在这个区间波动,直接占到整个博斯腾湖产鱼量的五分之一,这足以说明当时博斯腾湖里面的扁吻鱼还真不少。
但是,等到1966年到1987年这段时间,博斯腾湖能捕获到的扁吻鱼就变得越来越少,从年产30吨,演变到想要找到一条都难。
虽然扁吻鱼变成濒危物种,的确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繁殖能力比较差,行动不是十分敏捷,但人为过度捕捞依然是整个种群面临灭绝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大量的农业用水的时候,也会导致博斯腾湖水位下降,再加上塔里木上又建了不少的水利设施,自然也会让扁吻鱼的繁殖活动受到影响。
扁吻鱼的起源,已经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所以才会有“古鱼类活化石”之称,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要灭绝,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特有鱼种,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任何物种只要还没灭绝,就有亡羊补牢的机会,虽然保护这件事做起来似乎比破坏来得更难。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