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文,本篇我给大家来讲讲更多的清代宫俗与民俗,就“祭灶节”而言,本质上是明沿元俗,于二十四日察灶,并以糖饼、泰糕、枣、栗等供神,以草料供灶神之马,祭时有祷词,“好多说,不好少说。&34;。此夕不仅民间有吃元宵的习惯,宫中这几天的晚膳中,亦各看元宵一品。在圆明园皱英法侵略者桩毁以前,多于园中“山高水长”处大放烟火。
元宵
二月初一日,京师民间有祭日的习俗,均以江米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层冠以寸余小面鸡,谓之太阳糕或太阳鸡糕,用作供品。是日宫中于养心殿院内亦摆太阳糕供以祭日。据档案载,乾隆年间的太阳供,一桌摆有数套,每套十一个,共重三百五十斤八两。道光时,皇帝亲自到太阳供前拈香,并由升平署派四人念斋意、六人奏乐。自然比民间阔气多了。
五月五日端阳节,此日均釆杂药熏室内、釆艾插于门户,以蠲除毒气。后来有的用布做成黍角、蒜头、五毒、老虎等佩带之,亦避瘟疫。再是举行龙舟竞渡,并以竹筒贮米投水中,后来发展为吃粽子,以祭屈原。清宫亦有佩带黍角、五毒等荷包之习。清初时皇帝和王公大臣常于是日在西苑太液池中乘龙舟欢宴,乾隆时皇帝多在圆明园内的“万方安和”奉太后进早膳,再到福海的“蓬岛瑶台"上观龙舟竞渡。宫中也很重视吃粽子,每年从五月初一到端午,御膳及宫眷用膳也都有粽子,并用粽子供神供祖。
乾隆皇帝
中秋节日,宫中亦于宫中或御园中设供祭月,以月饼为供品,皇帝亲自拈香,送焚化祭月的纸畐等。当时民间亦多沿晋人月中有玉兔捣药的说法,供月时还要供画有兔像的月光纸,或供泥塑的兔像。宫中亦有此物。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京师民间,各在天宁寺、陶然亭、蓟门烟树、西山八刹等处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清帝在京园居时常在香山登高,秋弥时则往往在木兰围场的山中策马遨游。南北朝避灾难之意,早已不存。
香山
每至十二月初八日晨,北京民间皆以腊八粥为食,大户人家并以粥互相馈赠。粥之讲究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煮粥,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穂、松子及红糖、白糖作点缀,亦有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人等置粥中,以竞巧争奇,纯属风俗。是日宫中则派亲王、郡王或大臣到雍和宫监视煮粥供佛。皇帝御中正殿前临时搭设的黄毡圆帐房内,由御前大臣左右侍奉,众喇嘛在外念经,若达赖喇嘛、草嘉呼图克图在京,则由他们给皇帝拂拭衣冠,以祓除不祥。佛家传说腊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日,佛教徒每年于是日以杂米果物煮粥供佛。北宋已成为民俗,清宫仍含迷信色彩。
从上述看来,宫俗与民俗虽有不同,满俗与汉俗也稍有差异,但相互融合的成分是很多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