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的全国高考刚刚落幕,中考又将登场。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小升初,都是关系到孩子的学业和人生方向的重要节点。过程中虽然很辛苦、压力大,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点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升学”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跨过的门槛,要付出努力和辛苦才能进入心仪的学府。本期四位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作者分享了自己孩子升学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在这些故事中了解一下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升学制度吧。
瑞士 中考
女儿成功“逆袭”,原来成绩够好就可以不太乖
瑞士的普通高中又叫文理高中,但大约只有两到三成的初中生会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高中教育不是强制性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加上瑞士有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也并不是所有人的最优选择。尽管如此,在瑞士进入高中的选拔还是相对严格的,因为高中学习的内容会相对来说偏学术和理论,最后毕业会考也有相当的难度,所以高中学习过程本身也是贯彻着严格的淘汰制度。
对于高中的入学程序,瑞士不同州有自己的考核方式。有的州是通过考试来选择,比如苏黎世、圣加仑;有的是通过平时成绩推荐入学的方式。我家居住的伯尔尼州上高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推荐,也就是想上高中的孩子在八年级(初二)上学期向学校提出上高中的推荐申请,孩子在学校的班主任按照孩子的八年级第一学期平时综合成绩和学习表现来评判,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得到推荐。八年级上学期孩子们非常忙碌,要忙平时的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交,还要到市内的几所文理高中去参加开放日的活动。
伯尔尼州的推荐入学制度给我们普通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是个爱学习、成绩稳定的乖孩子,上高中就是没得说直接就去的事儿。我的大女儿主意已定——想要进入高中学习,且选美术作为主科,但她平时在学校学习态度很随意,成绩不太稳定。作为父母我们会有顾虑:如果没有得到推荐是不是孩子就没升学机会了?老师会不会因为个人偏见而不推荐某个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呢?
但是一旦开始进入申请上高中的过程,才了解其实在伯尔尼想要上高中的学生至少有四次入学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八年级经过推荐入学;第二次是没有得到推荐的学生可以参加一次综合考试,如果通过就可以进入高中;第三个机会是在原来的学校接着上九年级,也可以再次申请推荐入学;如果还是没有得到推荐,还可以再次参加升学考试。而且就算是没有选择上文理高中的孩子之后也可以通过考试直接插班到高三,参加高中毕业综合会考。在瑞士想要上高中的学生其实有很多机会,最后检验的硬指标还是考试成绩。
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校就会向大家说明推荐标准。推荐主要看两个方面共8个具体的条目:学习成绩方面的4个条目是德语、法语、数学和人文自然社会综合知识这四个主科的分数。瑞士的学校没有期末考试,这个分数是作业和平时小测验的综合成绩;学习表现方面的4个条目是学生组织性、计划性、学习动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是所有八年级授课老师集体来评估和判定的。这两个方面共8个条目中只要6项达标的孩子就可以得到推荐直接升入高中。
我们在2021年12月提出上高中的推荐申请,在忐忑中度过了新年假期,1月底我女儿收到了推荐入学的结果。果不其然,这位经常走神、忘记交作业、搞不清楚考试时间的初中生在8个标准里只有一项法语成绩达标。4个平时表现的要求完全“翻车”。表面上看来她就是个挺不乖、没计划、不爱学习,成绩还不太行的孩子,所以没有得到学校的推荐。
但是这孩子上高中的决心很强烈。她的老师告诉她:她成绩没达标其实是因为她作业交太晚,所以没有计入综合分数,并且鼓励她好好复习升学考试,提高能力。考试时间是每年3月中旬,科目是本州最重要的三个学科:德语、法语和数学,其中占最大比重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又分为数学一(代数)和数学二(几何、逻辑和数学综合知识)。每个科目考试笔试时间是一小时,四个考试平均分及格就可以通过笔试,参加法语口试。考试的参与者大多是像我女儿这样的没有得到推荐的公立学校学生,或者是想从没有推荐资格的私立学校转入公立学校的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并不高,大约在30%左右。
在伯尔尼州的教育局网站上可以下载所有往年的考题、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女儿请我们帮助她辅导复习,其实在我这种生长在考试教育背景下的人看来,瑞士的考试是相对容易的,比如德语和法语考试都只考一篇阅读理解,再写一篇300词的作文,作文主题跟前文阅读的文章相关联;数学考试只有七八道应用题,就算是最后答案答错,只要步骤正确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数,而且只要是思路正确答案不全对也可以得分。考试的难点就难在瑞士学校从来不进行这种综合能力考试,孩子没有应对考试技巧性的训练。了解到这一点,我们陪着女儿一起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1月底到3月初,上学同时还要复习考试,另外还要准备美术特长艺考,我的女儿在压力下偶尔也有爆发青春期的咆哮和泪水。所幸最后到了考试那天她是笑眯眯地进去、轻轻松松地出来。四科考试分两天进行,考试的地点在伯尔尼一所高中的报告厅,这个报告厅就像一个鱼缸,四面透亮,每人单独一张桌子。考后两周学校网站上公布了可以参加法语口试的名单。女儿看到名单上她的准考证号时非常开心,法语口试的内容大约是5分钟的看图说话,在名单公布之后两天之内进行考试。
3月底我们收到了正式通知——女儿被她最想去的文理高中录取了。通常没有得到升学推荐的孩子都不太敢去参加考试,她敢去考,还考过了,这消息在她的学校里短暂地成为了小热点。老师、校长、同学和家长看见她都会给予祝贺。她感觉比那些成绩好直接升学的孩子还要拉风。这次升高中经历,回想起来还是让我们作为家长的觉得紧张又疲倦,但幸好大大地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和她对父母的信任。我们跟她开玩笑说原来在瑞士的学校也是要看成绩的,只要你成绩够好,就可以不太乖啊!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法国 高考
一个可以平稳过渡的人生驿站
来到法国二十多年了,女儿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也经历了高考,不过她什么时候考完的,说实话我几乎一无所知。我唯一有点印象的是,她有那么几天每天都在抱怨法国人做事如何地不靠谱,网站更新迟缓、高考结果的发布有一搭没一搭……问过,才知道是她报考的巴黎索邦大学法律专业录取名单出得很缓慢,每天跟挤牙膏似的;有的时候网站甚至一动不动。所以,爱玩儿的丫头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整个儿地没着落,玩儿得也就不顺畅。我的感觉是,这大小姐之所以坐立不安不是因为考取考不取,更多是因不知道结果而玩得不尽兴。我在她旁边一个劲儿地安慰她,跟她一起骂法国人的办事效率。
整个高中三年,女儿学习还算顺利,成绩大概保持在15-17分之间(法国是20分制)。她学的是文科,我特地再跟她核实了一下,列出了他们文科的必修科目:法语、文学、历史-地理、哲学、英语、西班牙语、科普、体育。女儿自从上学之后成绩一直很好,没有留过级(据说,法国初中、高中复读的学生蛮多,他们并不以此为耻,属于正常现象)。
初中时女儿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很少排第一,我说你整天玩儿,稍微加把劲不就考第一了吗? 她的回答让我跌破眼镜:“考第一干吗呢?都第一了,我还有啥奔头呀?”我说:“你可以跳级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跳级的人就是所谓天赋异禀的人,那些小孩基本没人跟他们玩儿,整天被人嘲笑,而且心理都有缺陷,要看心理医生的!”我听后哑口无言。之后看来,人家也算能自圆其说,既避免了“得精神病”,也考上了名校。
法国的考试制度跟国内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学生在高考(也称毕业考试)之前就开始申报相关大学和专业,各个大学根据学生高二和高三的成绩单来评判录取的可能性,然后等待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作最后的筛选。有些大学甚至都不需要高考成绩,仅凭高中最后两年的成绩单即可录取。另外,怕学生考试压力大,他们从高二起便开始高考了,主要内容是语文(口语)。总的来说,法国的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行动能力,将带有标准答案的课题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
女儿高考那年的哲学考试题目有三个(考生必选一题作答)。第一:文化能让我们更加人性化吗?二:我们能够做到无视真相吗?第三:摘选并分析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某段话。女儿选的是第二题。她的得分是十七分,算高分。法国从初中便有哲学课,她十三四岁第一次跟我讨论哲学的时候,吓我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儿。法国高考的哲学考试不需要学生做出自己的人生观定论,只需要从已经阅读的书籍中以正反两面来阐述某一个话题;符合逻辑、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即可。
文/何宇红(现居巴黎)
荷兰 升中学
竟然要分“三六九等”?别误会,那是为了让你“认识自己”
我们家在经历了跨越一年的升中学流程后,终于在六月第一天收到了儿子梦寐以求的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这算是我们家目前的一件大喜事。荷兰升中学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学生在小学八年级毕业前都会拿到一份升学建议,申请时必须申请相应建议等级的学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一聊荷兰的中学教育模式:荷兰中学被划分为VMBO(准职业技术教育)、HAVO(应用大学预备教育)和VWO(研究类大学预备教育)。所以,小学毕业的建议则是以上三个等级。而建议的评定依据由两个重要的指标构成——
第一,从七年级开始到八年级结束,每一次参加由荷兰教育部门认可的考试公司组织的考试成绩都将被记录在案,取其中考试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建议依据。学生因为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而影响建议时,仍然有一次向考试公司申请重新考试的机会。
第二,老师观察孩子展现出来的才能和潜力以及发展趋势,是另一个重要依据。建议并不是由班主任一人给出的,而是由这一年级各班的班主任及学校内专门的负责人和校长共同探讨得出的结论,旨在保持客观性。对此荷兰教育部还规定,如果家长以及学生与老师建议不合时,可以申诉。
学生还有可能会收到一种双建议,比如VMBO/HAVO,或HAVO/VWO。这种情况凸显了考试成绩与老师建议并重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两种教学方向的机会。当然,各个不同等级的中学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发是完全可以的,只要成绩达标随时可以申请。同时,高等级的学生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也会被降到低一等级。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觉得太复杂了,但其实还有更复杂的选项在后面。
在相对高等级的HAVO和VWO的学校里,还划分出了普通HAVO和VWO、双语教育体系的HAVO或VWO(70%的课程由纯英文授课)、工程技术项目类的HAVO或VWO教育体系(学生将参加很多工程技术类的项目设计与实施)。而VWO这个等级里,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种教育体系,还有一个古典教育体系。选择这个体系的学生在中学除了其他中学要求必修的荷兰语、英语、德语,除此之外在法语或西班牙语选修一门外,还必修拉丁语和古希腊语。
这么复杂的选择,学生们又是如何做决定的呢?每年,所有的中学都会设置开放日,孩子们有一年的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认识各个学校的特色,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虽然选择这么复杂,但是通过一年的考察后,每个学生都心里有数。比如我儿子拿到的VWO(研究类大学预备教育)等级建议,他选择了双语教育体系中一所非常国际化的学校,因为他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好朋友T也拿到了VWO建议,选择了古典教育体系的一所中学,因为他对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感兴趣;而他的另外一个好朋友H则擅长动手操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匠人,他则选择了VMBO(准职业技术教育)等级的中学;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酷爱服装设计,她拿到了HAVO/VWO的建议,申请了一所在艺术创作领域有非常多项目的中学。
中学申请的最后一个流程,当学校收到学生的申请后,将开始安排学生面试。面试的过程中通过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了解学生申请的动机以及考察这个学生是否适合这个学校。每个学生在申请时必须填写三个志愿,如果第一志愿的学校未被录取则只能依次申请选择后面两个志愿的学校。
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的荷兰中学申请流程,其实主要为了秉承扬长式的教育观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 文/李婷婷(现居荷兰)
美国“小升初”
不关心分数,不等于不重视学习
2022年6月2日,跟孩儿爹一起参加了儿子学校举办的小升初典礼。在孩子们动听的小合唱和优美的弦乐声中,历时一个小时的典礼拉开了序幕。在校领导的简短发言之后,每一个学生便上台致辞。儿子是第二个上台致辞的学生,他大步走向讲坛,彬彬有礼、目视全场、声音洪亮,感谢了他的老师和学校。所有的孩子致辞完毕,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每一个学生的照片,毕业照对照襁褓中的婴儿一张一张播放,看到了孩子长大的历程。我悄悄拭去眼角的喜悦之泪,递给儿子一束紫色鲜花。
美国没有小升初考试,儿子的学区共有三所小学,居住在学区内的学龄儿童根据就近的原则就读小学,三所小学的教学水平基本上没有差异,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自动升入学区内同一所初中。最后一学期,学校组织了好几次游玩活动,去了游乐中心,还去附近公园里钓鱼等等。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学会责任、谦让和包容;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尝试团队协作。
当然,孩子们依然有考试。拿儿子的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她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和考量学生的学习技能,不一定都通过答题的方式,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能力来量体裁衣。
比如数学,老师会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数学练习题在课堂里做。学校主管考试的老师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女士。她告诉我,考试分三个档次,第一档是课堂考试,由任课的老师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第二档是学区级的考试,每个学区每年会有考试,用来了解整个学区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档是每个州的考试,密苏里州的规定考试面对的是3-8年级学生。3-4年级考数学+英文;5年级除了考数学和英文外,再加科学课的知识。考试一般在4-5月之间进行,学生的分数要到下学期才能送达到高一级的相关老师和家长手里。学生的考试分数会通过邮件寄给家长,属于学生隐私,不会公开张贴,不会告知其他学生和家长。这些分数只是考量孩子学习的一部分,主要帮助学校和老师调整课程和教学,很多老师和家长其实不太重视这个分数。
不关心考试分数,并不等于不重视学习。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极其重视阅读和其他学习技能的培养,比如学校从五年级开始要求孩子们每天自我阅读30分钟,读完之后让家长签字。而我们从儿子学前班开始,就每两周带他去一趟城里的图书馆,借回来10本书,内容尽量包罗万象。学校也有自己的图书馆,配备了两位专职图书管理员。几年下来,儿子读了上千册各类图书,学期末,儿子让我看他这学期写的文章,大致数了一下有50多篇,涉及到各种文体长短不一。
在毕业典礼的当天,我留步向儿子的五年级班主任老师道谢,她告诉我,在所有的致谢感言中,她最为感动的是有一个学生说,我以自己为荣!处在小升初阶段的孩子们,身体开始发育,对自己以及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也开始有了认知,导致很多学生有焦虑症等负面情绪,引导孩子们了解自己的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也要鼓励孩子们跳出舒适的小我空间去观察世界、挑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独立的思辨能力。
儿子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肤色和文化背景,教育孩子们从小学会接纳和包容他人,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老师们每日尝试做的功课。
编者按:今年的全国高考刚刚落幕,中考又将登场。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小升初,都是关系到孩子的学业和人生方向的重要节点。过程中虽然很辛苦、压力大,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点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升学”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跨过的门槛,要付出努力和辛苦才能进入心仪的学府。本期四位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作者分享了自己孩子升学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在这些故事中了解一下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升学制度吧。
瑞士 中考
女儿成功“逆袭”,原来成绩够好就可以不太乖
瑞士的普通高中又叫文理高中,但大约只有两到三成的初中生会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高中教育不是强制性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加上瑞士有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也并不是所有人的最优选择。尽管如此,在瑞士进入高中的选拔还是相对严格的,因为高中学习的内容会相对来说偏学术和理论,最后毕业会考也有相当的难度,所以高中学习过程本身也是贯彻着严格的淘汰制度。
对于高中的入学程序,瑞士不同州有自己的考核方式。有的州是通过考试来选择,比如苏黎世、圣加仑;有的是通过平时成绩推荐入学的方式。我家居住的伯尔尼州上高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推荐,也就是想上高中的孩子在八年级(初二)上学期向学校提出上高中的推荐申请,孩子在学校的班主任按照孩子的八年级第一学期平时综合成绩和学习表现来评判,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得到推荐。八年级上学期孩子们非常忙碌,要忙平时的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交,还要到市内的几所文理高中去参加开放日的活动。
伯尔尼州的推荐入学制度给我们普通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是个爱学习、成绩稳定的乖孩子,上高中就是没得说直接就去的事儿。我的大女儿主意已定——想要进入高中学习,且选美术作为主科,但她平时在学校学习态度很随意,成绩不太稳定。作为父母我们会有顾虑:如果没有得到推荐是不是孩子就没升学机会了?老师会不会因为个人偏见而不推荐某个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呢?
但是一旦开始进入申请上高中的过程,才了解其实在伯尔尼想要上高中的学生至少有四次入学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八年级经过推荐入学;第二次是没有得到推荐的学生可以参加一次综合考试,如果通过就可以进入高中;第三个机会是在原来的学校接着上九年级,也可以再次申请推荐入学;如果还是没有得到推荐,还可以再次参加升学考试。而且就算是没有选择上文理高中的孩子之后也可以通过考试直接插班到高三,参加高中毕业综合会考。在瑞士想要上高中的学生其实有很多机会,最后检验的硬指标还是考试成绩。
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校就会向大家说明推荐标准。推荐主要看两个方面共8个具体的条目:学习成绩方面的4个条目是德语、法语、数学和人文自然社会综合知识这四个主科的分数。瑞士的学校没有期末考试,这个分数是作业和平时小测验的综合成绩;学习表现方面的4个条目是学生组织性、计划性、学习动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是所有八年级授课老师集体来评估和判定的。这两个方面共8个条目中只要6项达标的孩子就可以得到推荐直接升入高中。
我们在2021年12月提出上高中的推荐申请,在忐忑中度过了新年假期,1月底我女儿收到了推荐入学的结果。果不其然,这位经常走神、忘记交作业、搞不清楚考试时间的初中生在8个标准里只有一项法语成绩达标。4个平时表现的要求完全“翻车”。表面上看来她就是个挺不乖、没计划、不爱学习,成绩还不太行的孩子,所以没有得到学校的推荐。
但是这孩子上高中的决心很强烈。她的老师告诉她:她成绩没达标其实是因为她作业交太晚,所以没有计入综合分数,并且鼓励她好好复习升学考试,提高能力。考试时间是每年3月中旬,科目是本州最重要的三个学科:德语、法语和数学,其中占最大比重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又分为数学一(代数)和数学二(几何、逻辑和数学综合知识)。每个科目考试笔试时间是一小时,四个考试平均分及格就可以通过笔试,参加法语口试。考试的参与者大多是像我女儿这样的没有得到推荐的公立学校学生,或者是想从没有推荐资格的私立学校转入公立学校的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并不高,大约在30%左右。
在伯尔尼州的教育局网站上可以下载所有往年的考题、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女儿请我们帮助她辅导复习,其实在我这种生长在考试教育背景下的人看来,瑞士的考试是相对容易的,比如德语和法语考试都只考一篇阅读理解,再写一篇300词的作文,作文主题跟前文阅读的文章相关联;数学考试只有七八道应用题,就算是最后答案答错,只要步骤正确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数,而且只要是思路正确答案不全对也可以得分。考试的难点就难在瑞士学校从来不进行这种综合能力考试,孩子没有应对考试技巧性的训练。了解到这一点,我们陪着女儿一起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1月底到3月初,上学同时还要复习考试,另外还要准备美术特长艺考,我的女儿在压力下偶尔也有爆发青春期的咆哮和泪水。所幸最后到了考试那天她是笑眯眯地进去、轻轻松松地出来。四科考试分两天进行,考试的地点在伯尔尼一所高中的报告厅,这个报告厅就像一个鱼缸,四面透亮,每人单独一张桌子。考后两周学校网站上公布了可以参加法语口试的名单。女儿看到名单上她的准考证号时非常开心,法语口试的内容大约是5分钟的看图说话,在名单公布之后两天之内进行考试。
3月底我们收到了正式通知——女儿被她最想去的文理高中录取了。通常没有得到升学推荐的孩子都不太敢去参加考试,她敢去考,还考过了,这消息在她的学校里短暂地成为了小热点。老师、校长、同学和家长看见她都会给予祝贺。她感觉比那些成绩好直接升学的孩子还要拉风。这次升高中经历,回想起来还是让我们作为家长的觉得紧张又疲倦,但幸好大大地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和她对父母的信任。我们跟她开玩笑说原来在瑞士的学校也是要看成绩的,只要你成绩够好,就可以不太乖啊!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法国 高考
一个可以平稳过渡的人生驿站
来到法国二十多年了,女儿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也经历了高考,不过她什么时候考完的,说实话我几乎一无所知。我唯一有点印象的是,她有那么几天每天都在抱怨法国人做事如何地不靠谱,网站更新迟缓、高考结果的发布有一搭没一搭……问过,才知道是她报考的巴黎索邦大学法律专业录取名单出得很缓慢,每天跟挤牙膏似的;有的时候网站甚至一动不动。所以,爱玩儿的丫头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整个儿地没着落,玩儿得也就不顺畅。我的感觉是,这大小姐之所以坐立不安不是因为考取考不取,更多是因不知道结果而玩得不尽兴。我在她旁边一个劲儿地安慰她,跟她一起骂法国人的办事效率。
整个高中三年,女儿学习还算顺利,成绩大概保持在15-17分之间(法国是20分制)。她学的是文科,我特地再跟她核实了一下,列出了他们文科的必修科目:法语、文学、历史-地理、哲学、英语、西班牙语、科普、体育。女儿自从上学之后成绩一直很好,没有留过级(据说,法国初中、高中复读的学生蛮多,他们并不以此为耻,属于正常现象)。
初中时女儿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很少排第一,我说你整天玩儿,稍微加把劲不就考第一了吗? 她的回答让我跌破眼镜:“考第一干吗呢?都第一了,我还有啥奔头呀?”我说:“你可以跳级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跳级的人就是所谓天赋异禀的人,那些小孩基本没人跟他们玩儿,整天被人嘲笑,而且心理都有缺陷,要看心理医生的!”我听后哑口无言。之后看来,人家也算能自圆其说,既避免了“得精神病”,也考上了名校。
法国的考试制度跟国内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学生在高考(也称毕业考试)之前就开始申报相关大学和专业,各个大学根据学生高二和高三的成绩单来评判录取的可能性,然后等待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作最后的筛选。有些大学甚至都不需要高考成绩,仅凭高中最后两年的成绩单即可录取。另外,怕学生考试压力大,他们从高二起便开始高考了,主要内容是语文(口语)。总的来说,法国的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行动能力,将带有标准答案的课题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
女儿高考那年的哲学考试题目有三个(考生必选一题作答)。第一:文化能让我们更加人性化吗?二:我们能够做到无视真相吗?第三:摘选并分析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某段话。女儿选的是第二题。她的得分是十七分,算高分。法国从初中便有哲学课,她十三四岁第一次跟我讨论哲学的时候,吓我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儿。法国高考的哲学考试不需要学生做出自己的人生观定论,只需要从已经阅读的书籍中以正反两面来阐述某一个话题;符合逻辑、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即可。
文/何宇红(现居巴黎)
荷兰 升中学
竟然要分“三六九等”?别误会,那是为了让你“认识自己”
我们家在经历了跨越一年的升中学流程后,终于在六月第一天收到了儿子梦寐以求的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这算是我们家目前的一件大喜事。荷兰升中学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学生在小学八年级毕业前都会拿到一份升学建议,申请时必须申请相应建议等级的学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一聊荷兰的中学教育模式:荷兰中学被划分为VMBO(准职业技术教育)、HAVO(应用大学预备教育)和VWO(研究类大学预备教育)。所以,小学毕业的建议则是以上三个等级。而建议的评定依据由两个重要的指标构成——
第一,从七年级开始到八年级结束,每一次参加由荷兰教育部门认可的考试公司组织的考试成绩都将被记录在案,取其中考试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建议依据。学生因为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而影响建议时,仍然有一次向考试公司申请重新考试的机会。
第二,老师观察孩子展现出来的才能和潜力以及发展趋势,是另一个重要依据。建议并不是由班主任一人给出的,而是由这一年级各班的班主任及学校内专门的负责人和校长共同探讨得出的结论,旨在保持客观性。对此荷兰教育部还规定,如果家长以及学生与老师建议不合时,可以申诉。
学生还有可能会收到一种双建议,比如VMBO/HAVO,或HAVO/VWO。这种情况凸显了考试成绩与老师建议并重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两种教学方向的机会。当然,各个不同等级的中学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发是完全可以的,只要成绩达标随时可以申请。同时,高等级的学生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也会被降到低一等级。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觉得太复杂了,但其实还有更复杂的选项在后面。
在相对高等级的HAVO和VWO的学校里,还划分出了普通HAVO和VWO、双语教育体系的HAVO或VWO(70%的课程由纯英文授课)、工程技术项目类的HAVO或VWO教育体系(学生将参加很多工程技术类的项目设计与实施)。而VWO这个等级里,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种教育体系,还有一个古典教育体系。选择这个体系的学生在中学除了其他中学要求必修的荷兰语、英语、德语,除此之外在法语或西班牙语选修一门外,还必修拉丁语和古希腊语。
这么复杂的选择,学生们又是如何做决定的呢?每年,所有的中学都会设置开放日,孩子们有一年的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认识各个学校的特色,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虽然选择这么复杂,但是通过一年的考察后,每个学生都心里有数。比如我儿子拿到的VWO(研究类大学预备教育)等级建议,他选择了双语教育体系中一所非常国际化的学校,因为他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好朋友T也拿到了VWO建议,选择了古典教育体系的一所中学,因为他对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感兴趣;而他的另外一个好朋友H则擅长动手操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匠人,他则选择了VMBO(准职业技术教育)等级的中学;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酷爱服装设计,她拿到了HAVO/VWO的建议,申请了一所在艺术创作领域有非常多项目的中学。
中学申请的最后一个流程,当学校收到学生的申请后,将开始安排学生面试。面试的过程中通过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了解学生申请的动机以及考察这个学生是否适合这个学校。每个学生在申请时必须填写三个志愿,如果第一志愿的学校未被录取则只能依次申请选择后面两个志愿的学校。
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的荷兰中学申请流程,其实主要为了秉承扬长式的教育观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 文/李婷婷(现居荷兰)
美国“小升初”
不关心分数,不等于不重视学习
2022年6月2日,跟孩儿爹一起参加了儿子学校举办的小升初典礼。在孩子们动听的小合唱和优美的弦乐声中,历时一个小时的典礼拉开了序幕。在校领导的简短发言之后,每一个学生便上台致辞。儿子是第二个上台致辞的学生,他大步走向讲坛,彬彬有礼、目视全场、声音洪亮,感谢了他的老师和学校。所有的孩子致辞完毕,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每一个学生的照片,毕业照对照襁褓中的婴儿一张一张播放,看到了孩子长大的历程。我悄悄拭去眼角的喜悦之泪,递给儿子一束紫色鲜花。
美国没有小升初考试,儿子的学区共有三所小学,居住在学区内的学龄儿童根据就近的原则就读小学,三所小学的教学水平基本上没有差异,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自动升入学区内同一所初中。最后一学期,学校组织了好几次游玩活动,去了游乐中心,还去附近公园里钓鱼等等。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学会责任、谦让和包容;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尝试团队协作。
当然,孩子们依然有考试。拿儿子的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她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和考量学生的学习技能,不一定都通过答题的方式,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能力来量体裁衣。
比如数学,老师会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数学练习题在课堂里做。学校主管考试的老师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女士。她告诉我,考试分三个档次,第一档是课堂考试,由任课的老师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第二档是学区级的考试,每个学区每年会有考试,用来了解整个学区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档是每个州的考试,密苏里州的规定考试面对的是3-8年级学生。3-4年级考数学+英文;5年级除了考数学和英文外,再加科学课的知识。考试一般在4-5月之间进行,学生的分数要到下学期才能送达到高一级的相关老师和家长手里。学生的考试分数会通过邮件寄给家长,属于学生隐私,不会公开张贴,不会告知其他学生和家长。这些分数只是考量孩子学习的一部分,主要帮助学校和老师调整课程和教学,很多老师和家长其实不太重视这个分数。
不关心考试分数,并不等于不重视学习。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极其重视阅读和其他学习技能的培养,比如学校从五年级开始要求孩子们每天自我阅读30分钟,读完之后让家长签字。而我们从儿子学前班开始,就每两周带他去一趟城里的图书馆,借回来10本书,内容尽量包罗万象。学校也有自己的图书馆,配备了两位专职图书管理员。几年下来,儿子读了上千册各类图书,学期末,儿子让我看他这学期写的文章,大致数了一下有50多篇,涉及到各种文体长短不一。
在毕业典礼的当天,我留步向儿子的五年级班主任老师道谢,她告诉我,在所有的致谢感言中,她最为感动的是有一个学生说,我以自己为荣!处在小升初阶段的孩子们,身体开始发育,对自己以及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也开始有了认知,导致很多学生有焦虑症等负面情绪,引导孩子们了解自己的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也要鼓励孩子们跳出舒适的小我空间去观察世界、挑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独立的思辨能力。
儿子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肤色和文化背景,教育孩子们从小学会接纳和包容他人,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老师们每日尝试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