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开展“求职服务月”系列活动、提供网络云面试空间……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记者了解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缓解他们的求职压力和焦虑情绪。
在对外经贸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朱庆看来,受疫情影响,学校研究生在求职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本科生则更趋向于考研、出国等选择,并期待在获得更高学历后寻找更为合适的工作。针对毕业生可能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朱庆建议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应“早做预判,早动手”。
针对疫情下的毕业季,对外经贸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也认为,学校要在政策、岗位和就业辅导上“软硬兼施”,解决毕业生现实困难。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学生兴趣点,变换就业指导活动方式,持续推动学院院长、书记为毕业生讲深讲透就业形势,并积极做好访企拓岗工作。另一方面,毕业生辅导员要着力关注就业特殊群体,抓好学生简历书写、面试技巧、交流沟通等基本功,“相对研究生来说,本科毕业生有时目标不太清晰,面对挫折易受打击,毕业生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学生心理防线,在学生入学起就开始注意培养对老师的信任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做好职业规划。”
学校领导访企拓岗,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针对有求职意向的学生,对外经贸推出一系列促就业举措,助力学生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毕业季中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据徐松介绍,为响应教育部办公厅于今年3月提出的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发挥高校书记、校(院)长以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示范作用等号召,对外经贸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并启动了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今年4月至5月期间,对外经贸党委书记黄宝印、校长夏文斌等校领导与中国中车集团、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举行访企拓岗促就业等座谈会,共同推进对外经贸毕业生就业工作。
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也是对外经贸促就业的亮点之一。对外经贸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并与部分企业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目前,学校已在72家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上述企业每年将为对外经贸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
“健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工作机制。学生优先推荐到这些企业实习和就业,企业每年也会走进学校举办宣讲会和招聘活动,双方之间的关系连接得更加牢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徐松说道。
此外,为增加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对外经贸加大校内双选会举办频次和数量,就业岗位稳定供给量达7万个,就业岗位比达17:1,校园招聘成为就业主渠道。与此同时,学校持续开展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和“国聘行动”,并联合北京市教委、智联等举行数十场线上和线下双选会。学校也通过上线网络招聘平台的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并动员、发挥校友企业促就业作用。
同时,近期对外经贸重点推出了“34567行动”(3是建立就业帮扶台账1份、开展1项就业育人项目、毕业生培养单位每月专题研究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4是与毕业生单独谈心谈话不少于4次;5是提供求职能力指导不少于5次;6是督促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不少于6次;7是推荐工作机会不少于7次),推动学生实现更充分、更全面就业。
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化、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为向学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支持,对外经贸在每年秋季开展“求职服务月”系列活动,送支持和服务到学院。徐松表示,针对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可能遇到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形象礼仪、求职心理调节等问题,学校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就业系列讲座及培训。
考虑到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无法及时返校参加就业讲座的情况,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老师会在每周四下午走进学院,为学生提供涉及手续办理、就业辅导等一对一的就业指导,让就业服务覆盖到每一位学生。
针对各学院就业的情况,招生就业处老师会根据每个学院具体的就业需求、就业特色等内容,为每个学院的学生提供特色化辅导,例如针对金融学院的毕业生,招生就业处会为学生分析学院毕业生的去向,介绍一些银行、证券公司的情况等,为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此外,为向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学校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便启动了“互联网+”就业工作模式,并沿用保留至今。每年学校会分类建立8个微信群,覆盖当年全部约4000名毕业生,招生就业处老师会24小时在线提供就业咨询。
“我不在学校怎么领三方协议?”“我想报考山东选调生,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在微信群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与就业相关的问题,群内的招生就业处老师及助理会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解决求职遇到的困难及手续办理问题。
同时,在就业手续办理流程方面,学校简化了相关流程,实行无接触式就业手续办理模式,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影响。
提供网络面试间,鼓励毕业生拍摄就业经验分享视频 疫情期间,为助力毕业生就业,对外经贸招生就业处为毕业生提供了4间网络面试间,满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良好的远程面试环境的需求。
手机支架、穿衣镜、补光灯……学校结合学生网络面试的需要,提供了相应的物品。学生可以提前通过小程序预约相关时段的面试间。
徐松介绍,学校从2019年开始筹备网络面试间的建设,旨在为毕业生搭建便利、共享的网络云面试空间。后来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无法进校参加线下的招聘和面试,网络面试间便为学生的线上面试提供一个安静的面试环境。
除了一些“硬件”的配备,学校还期待能通过一些优秀学生的就业经历分享,从“软件”层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
对此,学校招生就业处在4月至5月期间举办了首届“精彩贸大人”毕业生经验分享视频征集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历程、明确职业方向、提升求职技能。
其中,来自金融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英语学院等优秀学生拍摄了一系列就业视频,展现自己求职的过程,并向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些校招渠道、简历撰写、面试准备、心态调整等方面的建议。
“最好不要一份简历投递多个岗位,简历内容与投递岗位匹配度越高,进入面试的概率越大”,在视频中,一些学生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展现求职面试的过程,并给出一些简历投递、面试的小贴士。
从访企拓岗,到就业咨询,再到鼓励学生拍摄就业视频,在朱庆看来,对外经贸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采取了很多新举措,也多层面为学生的就业出谋划策。而针对疫情下的毕业季,朱庆也向毕业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生还是要早动手,因为很多变化很难预料,早点把工作做在前头会更好。”
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开展“求职服务月”系列活动、提供网络云面试空间……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记者了解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缓解他们的求职压力和焦虑情绪。
在对外经贸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朱庆看来,受疫情影响,学校研究生在求职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本科生则更趋向于考研、出国等选择,并期待在获得更高学历后寻找更为合适的工作。针对毕业生可能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朱庆建议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应“早做预判,早动手”。
针对疫情下的毕业季,对外经贸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也认为,学校要在政策、岗位和就业辅导上“软硬兼施”,解决毕业生现实困难。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学生兴趣点,变换就业指导活动方式,持续推动学院院长、书记为毕业生讲深讲透就业形势,并积极做好访企拓岗工作。另一方面,毕业生辅导员要着力关注就业特殊群体,抓好学生简历书写、面试技巧、交流沟通等基本功,“相对研究生来说,本科毕业生有时目标不太清晰,面对挫折易受打击,毕业生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学生心理防线,在学生入学起就开始注意培养对老师的信任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做好职业规划。”
学校领导访企拓岗,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针对有求职意向的学生,对外经贸推出一系列促就业举措,助力学生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毕业季中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据徐松介绍,为响应教育部办公厅于今年3月提出的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发挥高校书记、校(院)长以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示范作用等号召,对外经贸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并启动了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今年4月至5月期间,对外经贸党委书记黄宝印、校长夏文斌等校领导与中国中车集团、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举行访企拓岗促就业等座谈会,共同推进对外经贸毕业生就业工作。
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也是对外经贸促就业的亮点之一。对外经贸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并与部分企业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目前,学校已在72家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上述企业每年将为对外经贸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
“健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工作机制。学生优先推荐到这些企业实习和就业,企业每年也会走进学校举办宣讲会和招聘活动,双方之间的关系连接得更加牢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徐松说道。
此外,为增加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对外经贸加大校内双选会举办频次和数量,就业岗位稳定供给量达7万个,就业岗位比达17:1,校园招聘成为就业主渠道。与此同时,学校持续开展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和“国聘行动”,并联合北京市教委、智联等举行数十场线上和线下双选会。学校也通过上线网络招聘平台的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并动员、发挥校友企业促就业作用。
同时,近期对外经贸重点推出了“34567行动”(3是建立就业帮扶台账1份、开展1项就业育人项目、毕业生培养单位每月专题研究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4是与毕业生单独谈心谈话不少于4次;5是提供求职能力指导不少于5次;6是督促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不少于6次;7是推荐工作机会不少于7次),推动学生实现更充分、更全面就业。
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化、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为向学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支持,对外经贸在每年秋季开展“求职服务月”系列活动,送支持和服务到学院。徐松表示,针对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可能遇到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形象礼仪、求职心理调节等问题,学校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就业系列讲座及培训。
考虑到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无法及时返校参加就业讲座的情况,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老师会在每周四下午走进学院,为学生提供涉及手续办理、就业辅导等一对一的就业指导,让就业服务覆盖到每一位学生。
针对各学院就业的情况,招生就业处老师会根据每个学院具体的就业需求、就业特色等内容,为每个学院的学生提供特色化辅导,例如针对金融学院的毕业生,招生就业处会为学生分析学院毕业生的去向,介绍一些银行、证券公司的情况等,为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此外,为向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学校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便启动了“互联网+”就业工作模式,并沿用保留至今。每年学校会分类建立8个微信群,覆盖当年全部约4000名毕业生,招生就业处老师会24小时在线提供就业咨询。
“我不在学校怎么领三方协议?”“我想报考山东选调生,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在微信群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与就业相关的问题,群内的招生就业处老师及助理会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解决求职遇到的困难及手续办理问题。
同时,在就业手续办理流程方面,学校简化了相关流程,实行无接触式就业手续办理模式,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影响。
提供网络面试间,鼓励毕业生拍摄就业经验分享视频 疫情期间,为助力毕业生就业,对外经贸招生就业处为毕业生提供了4间网络面试间,满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良好的远程面试环境的需求。
手机支架、穿衣镜、补光灯……学校结合学生网络面试的需要,提供了相应的物品。学生可以提前通过小程序预约相关时段的面试间。
徐松介绍,学校从2019年开始筹备网络面试间的建设,旨在为毕业生搭建便利、共享的网络云面试空间。后来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无法进校参加线下的招聘和面试,网络面试间便为学生的线上面试提供一个安静的面试环境。
除了一些“硬件”的配备,学校还期待能通过一些优秀学生的就业经历分享,从“软件”层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
对此,学校招生就业处在4月至5月期间举办了首届“精彩贸大人”毕业生经验分享视频征集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历程、明确职业方向、提升求职技能。
其中,来自金融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英语学院等优秀学生拍摄了一系列就业视频,展现自己求职的过程,并向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些校招渠道、简历撰写、面试准备、心态调整等方面的建议。
“最好不要一份简历投递多个岗位,简历内容与投递岗位匹配度越高,进入面试的概率越大”,在视频中,一些学生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展现求职面试的过程,并给出一些简历投递、面试的小贴士。
从访企拓岗,到就业咨询,再到鼓励学生拍摄就业视频,在朱庆看来,对外经贸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采取了很多新举措,也多层面为学生的就业出谋划策。而针对疫情下的毕业季,朱庆也向毕业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生还是要早动手,因为很多变化很难预料,早点把工作做在前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