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赶社街道热闹场景。
文艺演出现场。
黄阳司扎故事。
红网永州站3月5日讯(记者 成文杰)3月5日,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是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传统的社日,人们称为“二八赶社”,近年已发展为普利桥镇农耕文化节。今年是第六届农耕文化节,当地党委政府为丰富这一传统节日,结合精准扶贫宣传,专门组织了一台盛大的文艺演出。虽然春雨朦胧,但普利桥镇街道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群众共享着这场“二八”盛宴。
在普利桥镇政府广场上,众多群众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文艺演出以“奋发、奋斗、奋进”为主题,通过舞狮、旗袍秀、现代舞、唢呐、小品、渔鼓戏等精彩节目,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赢得群众阵阵掌声。普利桥镇党委政府还现场表彰了10位先进种粮大户,殷切希望种粮大户们依靠科技,多打粮食,为自己增收,为农民争光,为农业添彩!
售卖农耕用品。
比舞台更热闹的是赶社现场,4公里多长的街道,甚至街道周边的空地、山坡上,处处都人潮涌动,人挤着人、雨伞簇拥着雨伞。大声叫卖的小贩,小心数钱的客商,做工精致的编制品,街道两边摆放着锄头、犁耙、斗笠、箩筐、渔网、牛绳等农机具,野菜团子、油炸粑粑等特色小吃,果树苗、华木苗等春耕物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少从城里赶来的游客,大把大把地购买着土特产品、竹木用具。
“二八”赶社也在见证着乡镇的变化,一圈走下来,记者发现如今更多的是卖一些生活用品的商贩,连卖车卖房的也来了。一位卖农具的商贩告诉记者:“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有的农具已经用不上了,但乡亲们还是来凑这份热闹,图个喜庆。”“今年感觉赶社的年轻人多一些,看来在家乡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呀。”72岁的伍大爷忍不住感慨,他就住在街上,儿子媳妇去年从深圳辞工回来,今年年初在冷水滩城区找了份工作。
史料记载,普利桥“赶社”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仍常盛不衰。这一天原是群众自发的春耕备耕农贸产品交易会,后慢慢演变成群众生活中一个重要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的这一天,集市上聚集了周边乡镇以及部分县市的客商、农民数万人。“赶社”是当地农民过年后的一个重要节日,赶完社日,农民就要投入到繁忙的春耕春种各项农事生产中。
上午11点左右,永州市著名的民间艺术黄阳司扎故事在集市上一亮相,就引起众人围观,把今年的赶社节一度推向了高潮。在高达4米的故事柜上,小演员表现得萌态十足,惹得两旁观众大呼惊险好看,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它是将表演者绑扎在一个充分设计好重心平衡的铁杆上,并将剧情人物上下叠起,低的叠成三层,高的可达七层,再将铁杆固定在长、宽、高均一米左右的彩柜上,彩柜四周以纸或布装饰,配以剧情所需的环境山水画,箱内装有适量的重物以保持上下对称平衡,然后由8至16名壮劳力轮流抬着沿街表演。
中午时分,大街上仍然是热闹非凡,特色小吃让人吃得津津有味。历经百年的“二八”赶社节,虽然历史悠久,但仍经久不衰,让人感觉到依然是那么丰盈,那么富有生机,那么多姿多彩。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