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记忆,对于很多人来说,北京这个地方可能只代表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亦或是成日的雾霾,让人不得安居。但在北京人的记忆当中,北京这两个字里却承载着太多感情,是一个永远容不得旁人说上半个不字儿的地方。
北京的春天,是北海公园白塔寺下的山花烂漫;
北京的夏天,是大爷拿着蒲扇在胡同口儿乘凉的市井;
北京的秋天,是被柿子压弯的枝头和满地的银杏;
北京的冬天,是每个孩子记忆中都少不了的什刹海冰车。
而除了这些市井百态,在北京人的记忆当中,美食必须拥有它的一席之地。所以今天,吃不胖天团为你搜罗了那些老北京人记忆中从小儿吃到大的北京味道,让你领略别有一番风味的北京。
01
杏 园 餐 厅
这碗刀削面
每个北京大爷年轻时都为它动过心
杏园餐厅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百姓餐厅。我几次听我姥爷念叨着这一碗刀削面,若说这一碗刀削面有多么鬼斧神工,自然也是没有的。但想必在从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杏园的小炖肉刀削面便已经是人间美味。现如今,这里也进而成为了北京大爷们的聚会胜地,在这里闲谈神侃,遥想当年。
如今日子好了,大爷们也将当年的小炖肉刀削面升级成了双拼捞面,一半儿是清炒虾仁,一半儿过油肉,再加上一碗老北京打卤和几个面码儿,搅拌在一起的不光是这口吃食,更是这些年经历的岁月。
杏园餐厅的美味自然不仅限于一碗刀削面,它的糖醋里脊也是桌桌必点。杏园餐厅的糖醋里脊表皮炸的极脆,再配上带有番茄沙司口味的糖醋汁,保准一口就能走进你的心坎儿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杏园餐厅依然和从前一样不走花哨,做这一口儿让老主顾们顺口的吃食。虽没有什么富贵菜,但想吃上这一口既要排队,还要拼桌,看看店里“人满为患”的样子你也许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在杏园餐厅吃饭,排队和拼桌都是“日常”。
人多的时候,菜品水准可能会稍有下降。
02
新 川 凉 面
万年只能拼桌的老店
吃的不仅是味道也是情怀
面条之于北京人的意义就好比土豆之于英国人,而不同之处,大概就是更多了一份儿情怀。面条对于北京人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是北京人的一日三餐,可以是冬天一碗讲究十足、得配上八个菜码的炸酱面;也可以是夏天这一碗看似平常,但北京人从小吃到大的麻酱凉面。
从小说到新街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凉面,记得我小时候这盘儿凉面只要 5 块钱左右,如今却已经卖到了 15 块。店里这些年不变的除了味道,大概就是装潢。几张简单的木质桌椅,没有什么服务,小料、面汤烦请自取。
老食客都知道新川凉面的这一口面条并不简单,师傅将面条拌上油,再用风扇一点点吹凉,吃起来面条劲道不粘连,再配上秘制的麻酱,有点甜、有点酸,好像还有点芥末味儿,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每年夏天都得来上一口,不然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凉面的最佳拍档就是酸辣瓜条,乍一看这瓜条的卖相似乎差了点儿意思,但吃到嘴里却异常爽脆,酸酸甜甜的味道是夏天里爽口解腻的不二之选。
新川凉面除了凉面还有一款四川人吃到大概会骂街的担担面。它是北京人冬天来新川时候的首选,榨菜炒肉末配上麻酱就是这款及其不正宗的假担担面了,味道并不惊艳但却像极了北京百姓寻常人家的味道。
03
西 安 饭 庄
毛爷爷打着欠条来吃的老字号饭庄
北京只此一家
有记载可查的,西安饭庄是毛主席在北京吃过的民间饭庄仅西安饭庄一家。当年毛主席和彭德怀等一行人吃的温拌腰丝、酸辣黄瓜、锅烧牛肉、爆二样、西安烩菜、糖醋瓦块鱼、蜜汁葫芦、泡馍,总共花了11块5角8分。这就是50年代的物价,即使是主席也没有半点儿折扣。毛主席和彭老总身上不带钱,几个工作人员七凑八凑也没能凑齐,打了欠条第二天上门才将差款补齐。
如今的西安饭庄依然保存着和与当年相似的简单装潢,很多老饕爱这一口羊肉泡馍。而除了泡馍,西安饭庄的羊肉串更是借着抖音平台大火了一把,每个周末都会大排长龙。而在我的记忆中,它也是每次吃新川凉面时候的最佳搭档。货真价实的肉串,即使在物价飞涨今天,已经卖到和毛主席当年一顿饭一样的价钱,很多食客也仍然会买上一大把,一饱口福。大块的羊肉肥瘦相间,看上去就十分过瘾。表面焦香四溢的同时肉质紧实,令人满口留香。
04
门 框 胡 同 百 年 卤 煮
十点的卤煮店
写满了老北京的烟火气
如果你要是问十个北京人,最想来上的一口儿的夜宵是什么?大概有十一个会回答你:卤煮。
晚上十点,老北京人带你看看北京夜生活的方式大概就是带你走进一家卤煮店,北京人的浪漫大概也就限于此了,这不是不解风情,而是想带你感受一下北京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卤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传说中是宫廷的“苏造肉”传入民间后换成廉价的食材,却机缘巧合创造出了卤煮这个平民美食。
百年门框卤煮老掌柜最初是小肠陈的学徒,而如今经过不断改良味道已经跟小肠陈大不相同。卤煮的汤底看起来更加厚重,肠子清理的也很干净。吃到嘴里有卤煮的香、下水的腥,也有调料的浓郁,是老北京人一道永远无法割舍的味道。
有些游客初次可能接受不了卤煮的味道,这时候炸酱面就成了很好的选择。小碗干炸配上齐全的菜码,搅拌的时候有点费劲属于正常现象。北新桥卤煮卖得炸酱面口味有些偏甜,不过大块的肉粒煸炒的恰到好处,不会太干,但肉香却让人齿颊留香。
炸咯吱还有炸灌肠都是老北京人心尖儿上的经典炸物。前者外酥里糯,配的是一小碗香醋解腻提香;后者则外脆里韧,搭配了一碗蒜汁,尽显老北京人对重口味爱得深沉。
05
大 地 西 餐 厅
老莫平替
爸妈那个年代的约会胜地
大地西餐厅创建于1945年,是北京为数不多较早经营西式菜点的老字号之一。大地餐厅经营的战斗民族俄式大菜以重油、重色,且油大味厚为特点,结合甜、酸、辣、咸为一体,总的来说与老北京人的重口味也算有些神似。大地餐厅经营菜式及装修特点与北京的莫斯科餐厅相象,又位于北京的城区内,所以素有“北京城中小老莫”之称。
但相比老莫那般盛气凌人的气焰,大地餐厅即平价又好吃,使它成为了爸妈当年的约会胜地。既能体现一份平淡的浪漫,又不失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现如今很多洋气的大爷、小资的大妈依旧是店里的常客,点上几道西餐再来上一瓶白菜价的桂花陈,闲谈小叙,回忆当年往昔。
奶油蘑菇汤是店里的招牌,跟外面西餐厅用粉冲出来的货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入口细腻爽滑,喝上一碗也不会让人觉得腻口。
罐焖牛肉是俄式菜品油大味厚的典型代表,汤汁浓厚,口味偏甜,牛肉块儿大肉烂,完全不会塞牙。点上一份酥脆可口的蒜香面包,蘸上罐焖牛肉浓郁的汤汁,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奶油烤杂拌也是俄式餐厅的经典,鲜牛奶、淡奶油、火腿、牛肉、鸡蛋、起司的加入,让它注定是一道没有理由不好吃的菜。浓郁的奶香闻起来就已经让人食指大动,每一口下去都浓郁到爆炸,可以让人瞬间忘记它满满的热量。
店里除了正餐还有下午茶供应。
餐厅没有停车场,附近停车也不是太方便。可以考虑绿色出行。
06
华 天 延 吉 餐 厅
陈晓卿心尖儿上的延吉冷面
北京人的回忆杀
《舌尖》的陈晓卿导演说延吉餐厅是他最爱的面馆,自1982年起去过不下千次。这家延吉餐厅于北京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它创建于1943年,是北京最早经营朝鲜冷面的餐馆,最初由一位李姓朝鲜族老太太和她的几位朝鲜族老乡所开。
延吉餐厅的冷面从很多意义来讲其实都是不正宗的。首先说汤底,传统冷面汤底酸酸甜甜,很多人吐槽延吉冷面汤底只有甜咸味,但事实上,老客人都知道,每张桌子上都有个白醋瓶,想吃你就自己加!
其次是面条,其他餐厅的冷面多是黄色,但在这里后厨师傅现和面、现压、现煮、现过冷水的面条却是咖啡色,虽然看起来卖相平平,但其实有面香,更有嚼劲。
常去华天延吉餐厅的人凡是吃冷面都少不了配上一口辣牛肉。看起来红彤彤的一滩肉酱卖相并不怎么样,但它独特味道却在京城小有名气。吃的时候同样也要倒上一点儿白醋,酸辣微甜的复合味道,真的会让人一试难忘!
店里冷面排队打汤,白醋桌上自取。
辣酱可以单独问店员要一点,或单独购买一份。
07
香 妃 烤 鸡
通杀8090的童年味道
师傅!来十个火烧带走!
80年代的西单是北京最热闹繁华的地方,在西单劝业场北门外,就是香妃烤鸡。当时的香妃烤鸡每天顾客盈门,一到饭点就开始排队。在那个还没有肯德基、麦当劳的年代,香妃烤鸡真的是国民快餐。
香妃烤鸡用含有中草药的特制调料腌制,表皮金黄油亮。一口咬下去皮香肉嫩,而且每一寸鸡肉都十分入味。
不仅如此香妃烤鸡的每一个细节都并不马虎,老食客都知道它家的套餐有四个小凉菜,每一个都堪称经典。而最重要的是用烤鸡油做出来的的油酥烧饼,真的不知道俘虏了多少北京孩子的“童年”。
08
西 四 包 子 铺
传说中最丑的包子
却占据了北京小吃热门榜首位
西四包子铺大概是西四附近一代的北京人吃了五十年的包子铺,但因为当年地铁 4 号线的建设而结业。直到去年,这口让老食客们想了二十年的包子,终于被一位西四包子铺的死忠粉重振旗鼓。
现在的老板找到西四包子铺的老师傅要到配方,并潜心研究了三年。屉子要用大笼屉,酱要用乡下晒的酱,肉要用前腿肉,葱要用河北的鸡腿葱,而最重要的是他还再找到附近的老食客品尝,经过不断调试,才制作出现在的西四包子。
西四包子是半发面包子的典型代表,虽然貌丑,但胜在皮儿薄、馅儿大。咬开包子的表皮是饱满的酱汁,趁热一口下去,肉汁儿直往外流,加上大葱的香气和紧实的肉馅,让人如何不对它念念不忘?
吃完了包子还可以去旁边的茶汤李来上一碗茶汤溜溜缝儿,晶莹剔透的杏仁茶像极了上等的羊脂白玉,入口是满满的杏仁香气,丝滑细腻,用世间所有美好的词藻来形容都不为过。
小贴士
包子的供应时间是早 9:30 和下午16:30,分别会举行两场排队大赛,每次发放200 个号左右,周末会相应增加一些。一般来说都要等上一个多小时,很多食客都是来了几次才吃上了这口包子。
09
老 回 回 小 吃
老北京的土味甜品
开创脏脏系列的鼻祖
老回回虽算不上什么百年老店,但同样经营者十分地道的老北京清真美食。在“脏脏包”火遍大街小巷的同时,有这么一款“国产脏脏包”突然走进我们的视野。
在老回回小吃,必点的一道脏脏主食就是糖花卷。每一层花卷都裹满了厚厚的红糖和浓浓的芝麻酱,天然的红糖味和充满鼻间舌尖的麻酱香味,滋润着你的着每一寸味蕾,让你不由自主的去认真感受属于老北京的扎实美味。
除此之外,驴打滚也是一道著名的老北京美食。薄薄的糯米面包裹着厚重的豆馅儿,最后在喷香的黄豆面里打个滚儿。看似简单的点心实则工艺复杂,豆馅儿带着那么一点儿颗粒感,入口不会觉得甜腻,反而是一股醇香涌入心头。这么用心的驴打滚怕是在北京并不多见了。
10
三 元 梅 园
甜蜜中带着酒香
老北京奶酪的味道像极了爱情
三元梅园的历史可以说是相当悠久,它本是宫廷的御用珍品,后来传入了民间。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不爱喝牛奶,但是三元梅园的奶酪却一直是我的心头好。隔三差五妈妈都会带我到店里点上一份奶酪,看着我大口大口的吃光。
与双皮奶蒸制的制作手法不同,奶酪是用牛奶加米酒烤制而成。双皮奶的味道主要体现了一份牛奶的香醇爽滑,而老北京奶酪的味道更加融合,既有牛奶的香气,又多了米酒发酵的微酸味道,细腻爽滑的同时令人久久回味。诗中写的“奶茶有铺独京华,乳酪如冰浸齿牙”也是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啊。
三元梅园在北京有多家分店,大部分可以堂食。
双皮奶店内可以加热,奶酪均为冷藏。
11
川 府 热 盆 景
开了二十多年的川菜老店
南城人公认的大众食堂
虎坊桥和王府井,一个是南城平民居住区,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巨道,可以说是交集寥寥。但是对于吃货而言,一家川菜将这两个地方紧紧相连。十几二十年的川菜老店,南城百姓公认食堂热盆景在王府井开了家新店。装潢依然质朴,但一到饭点儿就食客盈门,一座难求。
店里的必点菜之一是糖醋里脊,看起来颜色有些寡淡,吃到嘴里是软炸里脊的口感,酸酸甜甜,还带着点蒜香,十分特别。
宫保鸡丁同样是店里的招牌菜,一眼看上去都是大块的鸡肉配上炸的酥脆的花生,吃到嘴里肉质紧实,酸甜的小荔枝口儿恰到好处,配上一碗白饭,是幸福的味道。
干烧鱼也是店里的人气之选,即便鱼身炸得金黄焦香,但食客们的重点还是在顶部淋上的那一层厚厚的肉末,浓郁的辣椒香气混合着肉香,又是一个米饭杀手。
店里的鸡丝凉面也是从小到大的必点,筋道的面条配上饱满的汤汁,一口下去微辣中还带着一丝丝甜意,主食控们大概都不会错过。
12
悦 宾 饭 店
中国首家个体经营餐厅
近四十年别无分店
在北京喧闹的王府井大街北口,藏着一条不起眼的胡同,名为翠花,据说旧时是王府的花房,正对中国美术馆。鼎鼎大名的悦宾饭馆就在这条胡同当中。
悦宾饭馆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 1980 年开业,至今已有近 40 年的历史。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门脸,同样的店名。如今,已经传到第三代。
店里一共不足十张桌子,一开门就已经坐满。锅塌豆腐是店里的必点菜,卖相可以说是差强人意,豆腐中间夹着肉馅,一口咬下去汁水溢了出来,咸鲜微辣,可以说是老人小孩全都爱。
面筋扒白菜也是店里的招牌菜,别看只是一个素菜,卖相也同样不怎么地,但是锅气十足,汤汁饱满,咸鲜适中,瞬间空盘。
焦溜丸子大小不均,葱姜味儿重,虽然表皮并不酥脆,但是却像足了老北京家里的味道。
店里营业时间 11:00-14:00,17:00-21:00,提前去了只能站在店外等候。
店里所有菜品基本都没有什么摆盘,吃的就是北京寻常人家的味道。
这是一次没有红黑榜单的测评。或许当你品尝到这些美食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甚至它们大部分装修简单,只有几张桌椅。服务的大姐和大妈貌似也粗粗鲁鲁,待人不是那么友善。但对于记忆中的味道,即使如今它们大不如前,也仍然写满了很多北京人挥之不去和或喜或悲的那些年。
互 动 话 题
你有什么关于美食的独家记忆?
欢迎留言告诉吃不胖天团
为你记忆中最爱的美食写上姓名!
谢谢你看到这里,听说看了这篇大家都不自觉就点了右下的在看呢~
图文 | 豆豆
设计 | 值得喵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