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鱼的缘起:
新石器时代开始殉真鱼,从商代开始,片状鱼形器出现于贵族、王室墓中,并很快得以发展,形成一种葬鱼定制。在西周时期更形成了以“蚌、玉、铜鱼”共组的葬鱼组合,而成为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葬制。
2、各时代玉鱼的出土情况及特征:
新石器时期较少,商周时期玉鱼出土较多,商妇好墓出士 70 余件,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出土 60件,商周以后玉鱼出土较少了。
商代玉器上的鱼多为单圈圆眼,单背鳍,双腹鳍、歧尾,并在鱼身上饰平行片状鳞片纹,整体造型古拙朴实。西周玉鱼虽不免受时代风格影响,但整体造型仍沿袭商代玉鱼之成规:在片状鱼形轮廓中填进圆眼、一背鳍二腹鳍、腮腺、歧尾等格式化元素,以致在某些单体式玉鱼上难以区分商周之别,但是,西周玉鱼的双圈大圆眼与商代单圈圆眼的做法仔细观察还是不尽相同的。多数的西周玉鱼的鱼尾长度相较商代玉鱼有所增加,与身体比例为 1:1,它们的尾端多为斜面或下垂作马蹄形。
汉代玉鱼:鱼身上有很浅的斜方格绞,方格中有微微隐起的蒲纹,鱼鳍翘出身外,鳍上阴刻线上粗下尖,露锋,鱼眼多成腰圆形。
唐代玉鱼:鱼鳞纹阴刻线纤细,鱼形态丰满,“鱼化龙”的题材也是在唐代开始出现。
宋代玉鱼:造型多跳跃状,头、尾向上,鱼身弯曲大是宋玉鱼的重要特征,鱼嘴张口厚唇,眼睛有小点眼,凹纹较浅,鱼鳍如波浪形,鱼尾部阴刻线挺拔整齐,常以水草、莲花作褥纹饰,鱼身有素身和斜方格纹等。
元代玉鱼:常见有桂鱼,身扁阔、厚唇,唇和眼为半浮雕,隐隐凸起,阴刻线粗扩,用刀重,尾部成扇形上有锯齿形阴刻线,鳍部尖突处有“11”型阴刻线。
明代玉鱼:鱼身上有“米”宇纹,有的去指中间一横,筒化作“水”字型,大园眼。由鱼腮至尾部有一阴刻线横贯。
清代玉鱼:尾部美化夸张,且向两面分开向上有弧形阴刻线。鱼身“米”字纹既粗且深,鱼腮旁有齿装饰,这是清玉鱼独有的特点。
3、玉鱼的作用:
玉制的鱼形陪葬品或佩饰。商代玉鱼多置于口中作为口晗及腰脑间作为佩饰。西周时期玉鱼出现了手握、头饰、背枕、下肢两股间(佩饰)、瞑目缀玉等不同的用途。
现在人们佩戴的玉鱼,寓意年年有余之意。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