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我们这代人没有太多的讲究,能果腹不挨饿是对食物的基本要求。几年前,单位补贴开办自助午餐,菜肴品种相对丰富,但我只是偶尔光顾,大部分时间都在大众餐厅的快餐部用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有过忍饥挨饿的经历。那个艰难的年代,物资供应严重不足,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能吃饱肚子已是奢侈的愿望。我的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全家人居民户口,国家每月定量供应粮食和有限的副食品。虽然所供应的粮食都是陈粮和杂谷,副食品的供应量极其有限,只够每月一次闻闻味道打打牙祭,但已经比非居民户口的家庭生活水准好了不少。
那个年代,无论居民户口还是非居民户口,挨饿是所有人的共同经历。物资极度匮乏,政府的粮仓也没有更多的余量,即使腰缠万贯的家庭,同样难在市场上买到配给之外的食品。
经历过饥荒的人,对食物不会讲究,事实上在那个年代也没有条件讲究,这一个习惯延续至今。佐以大量菜蔬或地瓜芋头的米饭,这些当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永久留在一代人味蕾深处,至今仍然是我们喜欢的食物。前不久,某电视台领导阿春,带着编导记者摄像到我的城市采访拍摄,我自己煮萝卜饭和糟菜饭待客,唤醒了味蕾深处的记忆,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稀饭酱菜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喜好,炎热的盛夏,简单的酱菜配上一碗清粥,胜过山珍海味。
我以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饮食喜好,这是一个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印迹。清粥和适口的酱菜能自古延续至今,养育了我族众生,成为中华大地(至少是南方地区)最晶莹剔透的饮食文化之魂。
民间的说法,米粥有清场养胃等诸项功效。前段时间身体有恙住院治疗期间,医院食堂的伙食品种还是丰富,可最欢迎的是清粥和米汤,无论是病员还是陪护家属,都对米粥情有独钟。
清粥提神益气,既疗伤也疗魂。年轻时好酒,偶会酩酊大醉,但第二天早上,一碗清粥下肚,立即复活还魂,重现生命活力,又是一条汉子。酒后清粥,清肠和胃,养脾护肝,几乎是酒场好汉的共识。
食不必在精,也无需过多的考究,对胃口吃起来爽的食物,就是最营养的食物。当然,大鱼大肉我也喜好,但大鱼大肉吃多了,还是一碗清粥一碟酱菜更让人向往。退二线以后,不必每天忙碌公务,时间能够自己掌握,中午在单位食堂用餐,晚上基本自己熬一碗清粥,配点爽口的酱菜,日子过得神仙一般的自在。
中国的粥有许多做法,甜粥咸粥菜粥鱼粥肉粥蛋粥各种风味,尤以粤港澳为最,品式繁多,口味出众,堪称百花盛放的粥界大观园。但我觉得,还是清粥最对我的胃口。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