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信息化赋能怀柔教育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9 11:13:38
导读

3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入选部级精品课是本次评选活动的最高级别荣誉,经过区级、市级、国家级各层专家遴选,怀柔区13名教师视频课入选部级精品课,国家级荣誉获奖率位列北京市第一名。同时,还有24名教师视频课被选入市级精品课名单。这些获得荣誉的老师只是怀柔区内众多老师中的代表,他们所获得荣誉的背

3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入选“部级精品课”是本次评选活动的最高级别荣誉,经过区级、市级、国家级各层专家遴选,怀柔区13名教师视频课入选部级精品课,国家级荣誉获奖率位列北京市第一名。同时,还有24名教师视频课被选入“市级精品课”名单。这些获得荣誉的老师只是怀柔区内众多老师中的代表,他们所获得荣誉的背后,也与怀柔教育系统近年来重视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关。

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

旨在为区内教育“提质增效”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各地中小学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关系,助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据怀柔区电化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志刚介绍,怀柔区通过落实“互联网+基础教育”,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目前已完成的该区“双师课堂”的一期建设,形成的区内名校带弱校,以及山区、平原、区直的三级互联互动布局,都促进了怀柔教育的整体提升。

2021年底,建设完成市级名师空中课堂1所,双师课堂26所,可统筹全区名优教师资源,实现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备课同步实施、课堂同步互动、教师同步研修、资源同步共享,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区内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结合现有硬件设施,怀柔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见雏形,现已完成一期建设,平台涵盖区内3所高中、13所初中、13所小学试点校、1所教科研中心。

“不仅如此,自‘双减’以来,怀柔区继续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作业结构等方面。”王志刚进一步表示,其中,在高质量作业管理方面,通过设计布置分层作业及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切实减轻了作业负担和老师负担。

信息技术赋能提升作业质量

课堂建设教学环境得以优化

课堂作为传递系统知识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场所,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基于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关键所在。

为此,很多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以可视化、动态化、立体化、形象化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效能。

以怀柔五中为例,课前,该校依托云思智学智慧教育平台将海量、优质、适配版本教材的教学资源精准匹配到课本章节和知识点,以便老师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前备课;课中,该校借助智慧课堂系统,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直观性、主动性,通过系统实时的可视化、图表化数据,准确掌握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等场景中的多维学习情况。

据怀柔五中校长周志峰介绍,在开学初,该校就在初一年级开展了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的实验。经过两个月的实践,该校作业实现了设计精细化、分层个性化的同时,作业管理数字化、作业生成校本化也得到实现。学校作业已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实现了作业的“减负提质”。

据五一小学怀柔分校教学副校长彭翠红介绍,除落实周作业统筹、公示制度,各学科整体协调,严控作业时长外,该校数学学科老师借助高质量作业系统进行日常作业设计、多维度学情分析、开展作业质量全过程评估,进一步规范了作业管理。此外,学校还研发并实施了“金种子”作业评价及精品作业展,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怀柔桥梓中学也依靠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精准讲评、数据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分层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目前已形成了特有的‘7+2+1’作业模式:即70%左右的基础题、20%左右的能力提升题、10%左右的拓展挑战题。同时,多层次多梯度的作业也为学生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怀柔桥梓中学校长郝晓丽介绍说。

很多学校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进行了优化。

怀柔三小就是如此,校长曹仲帅介绍说,学校不仅依托自己的“三槐e课堂”云平台,构建师生泛在学习场。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空间。比如,对于交互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可通过平台构建的“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形成了教育新供给。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借助该平台开发“慧信家长”课程,开展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家校活动,为家校共育搭建平台。

以继续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

构建区级智慧教育“新生态”

4月21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召开2022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会上,不仅回顾了北京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也对下一步如何切实增强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加快完善基础教育数字化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议。此外,“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和统一服务门户——“京学通”也正式开通上线。

对此,王志刚表示,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怀柔区教育系统不仅可以更精准地决策,同时各方面的全息数据也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抓手,从而使课堂能够进一步提质增效,全量教育信息也方便了学生和家长查询教育政策、招生入学、学习成绩等信息,极大限度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家长少跑腿。“此外,这也使之前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化、场景碎片化的问题得以改善。最为重要的是,‘京学通’的上线也将有效推进怀柔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课堂的更深层次融合,助力‘五育并举’与京北教育高地的建设。”

对怀柔区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发展方向,王志刚介绍说:“怀柔区将按照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总体框架,深入推动京学通和市级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进一步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结合怀柔教育自身特点,一是运用双师课堂、融合资源等信息化平台,打造网络学习共同体,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发展;二是规划建设怀柔区智慧教育中台,梳理全区教育系统数据资产,打造智慧学习、办公环境;三是探索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统筹区级名师资源,打破学校‘围墙’,变革教育服务空间,利用需求、数据驱动智慧教育新生态;四是积极推动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务普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能力、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3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入选“部级精品课”是本次评选活动的最高级别荣誉,经过区级、市级、国家级各层专家遴选,怀柔区13名教师视频课入选部级精品课,国家级荣誉获奖率位列北京市第一名。同时,还有24名教师视频课被选入“市级精品课”名单。这些获得荣誉的老师只是怀柔区内众多老师中的代表,他们所获得荣誉的背后,也与怀柔教育系统近年来重视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关。

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

旨在为区内教育“提质增效”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各地中小学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关系,助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据怀柔区电化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志刚介绍,怀柔区通过落实“互联网+基础教育”,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目前已完成的该区“双师课堂”的一期建设,形成的区内名校带弱校,以及山区、平原、区直的三级互联互动布局,都促进了怀柔教育的整体提升。

2021年底,建设完成市级名师空中课堂1所,双师课堂26所,可统筹全区名优教师资源,实现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备课同步实施、课堂同步互动、教师同步研修、资源同步共享,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区内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结合现有硬件设施,怀柔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见雏形,现已完成一期建设,平台涵盖区内3所高中、13所初中、13所小学试点校、1所教科研中心。

“不仅如此,自‘双减’以来,怀柔区继续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作业结构等方面。”王志刚进一步表示,其中,在高质量作业管理方面,通过设计布置分层作业及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切实减轻了作业负担和老师负担。

信息技术赋能提升作业质量

课堂建设教学环境得以优化

课堂作为传递系统知识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场所,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基于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关键所在。

为此,很多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以可视化、动态化、立体化、形象化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效能。

以怀柔五中为例,课前,该校依托云思智学智慧教育平台将海量、优质、适配版本教材的教学资源精准匹配到课本章节和知识点,以便老师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前备课;课中,该校借助智慧课堂系统,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直观性、主动性,通过系统实时的可视化、图表化数据,准确掌握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等场景中的多维学习情况。

据怀柔五中校长周志峰介绍,在开学初,该校就在初一年级开展了高质量作业解决方案的实验。经过两个月的实践,该校作业实现了设计精细化、分层个性化的同时,作业管理数字化、作业生成校本化也得到实现。学校作业已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实现了作业的“减负提质”。

据五一小学怀柔分校教学副校长彭翠红介绍,除落实周作业统筹、公示制度,各学科整体协调,严控作业时长外,该校数学学科老师借助高质量作业系统进行日常作业设计、多维度学情分析、开展作业质量全过程评估,进一步规范了作业管理。此外,学校还研发并实施了“金种子”作业评价及精品作业展,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怀柔桥梓中学也依靠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精准讲评、数据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分层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目前已形成了特有的‘7+2+1’作业模式:即70%左右的基础题、20%左右的能力提升题、10%左右的拓展挑战题。同时,多层次多梯度的作业也为学生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怀柔桥梓中学校长郝晓丽介绍说。

很多学校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进行了优化。

怀柔三小就是如此,校长曹仲帅介绍说,学校不仅依托自己的“三槐e课堂”云平台,构建师生泛在学习场。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空间。比如,对于交互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可通过平台构建的“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形成了教育新供给。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借助该平台开发“慧信家长”课程,开展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家校活动,为家校共育搭建平台。

以继续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

构建区级智慧教育“新生态”

4月21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召开2022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会上,不仅回顾了北京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也对下一步如何切实增强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加快完善基础教育数字化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议。此外,“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和统一服务门户——“京学通”也正式开通上线。

对此,王志刚表示,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怀柔区教育系统不仅可以更精准地决策,同时各方面的全息数据也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抓手,从而使课堂能够进一步提质增效,全量教育信息也方便了学生和家长查询教育政策、招生入学、学习成绩等信息,极大限度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家长少跑腿。“此外,这也使之前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化、场景碎片化的问题得以改善。最为重要的是,‘京学通’的上线也将有效推进怀柔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课堂的更深层次融合,助力‘五育并举’与京北教育高地的建设。”

对怀柔区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发展方向,王志刚介绍说:“怀柔区将按照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总体框架,深入推动京学通和市级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进一步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结合怀柔教育自身特点,一是运用双师课堂、融合资源等信息化平台,打造网络学习共同体,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发展;二是规划建设怀柔区智慧教育中台,梳理全区教育系统数据资产,打造智慧学习、办公环境;三是探索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统筹区级名师资源,打破学校‘围墙’,变革教育服务空间,利用需求、数据驱动智慧教育新生态;四是积极推动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务普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能力、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信息化赋能怀柔教育高质量发展链接:http://www.esxun.cn/news/7232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