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包,是广东人喝茶的必备早点,广东人饮早茶很喜欢吃叉烧包,因为叉烧包松软有弹性,造型又比较讨喜,还有酱汁,确实美味。
广东人饮早茶时的茶点,即是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水笼肉包、 虾 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各种饺子,还有各种 粥 、猪肠粉、云吞等等。
而其中包点类以叉烧包最受欢迎,广式叉烧包是用面粉、白糖等拌成发面皮作皮,蜜汁叉烧作馅。成品雀笼形,笑口,松软香甜。乃广东老牌名点,各地大小茶楼、酒家四时供应,故有“镇山宝”之称。
叉烧包的特点是:色泽洁白,松软有弹性,包顶开花,馅色褐红,微有酱汁,咸甜相融,香味浓厚。
想要做出漂亮的叉烧包,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面种的发酵时间、各种材料的份量和包制的手法等都会影响到开花的效果。
制作叉烧包的馅料使用的是蜜汁叉烧,用带点肥肉的叉烧口感较好,但也不能太肥。选用后臀尖或前臀尖来做叉烧肉比较好。
做出美味叉烧包的要点:
1、叉烧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开口微笑的面皮,想要让蒸好的叉烧包呈“开花”状,必须使用高品质的低筋面粉,并使用面种发面,在和面的时候还要加入一定的泡打粉、白砂糖和臭粉。臭粉是食用碳酸氢铵,在蒸制的过程中会挥发掉。
2、面种不能发酵过度,通常夏天是10个小时,冬天是12个小时左右,如果发酵过度,则在蒸制的时候会发不起来。
3、在擀皮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让面皮保留弹性和一定的厚度,这样包好的叉烧包蒸制过程中更容易开花。并且在包叉烧包生坯的时候,一定要让开口合拢,不要露出馅心,否则也会影响开花效果。
4、做出来的叉烧包如果粘牙,算是失败的,加入猪油可以让蒸好的叉烧包吃起来口感不粘牙。
5、在调配叉烧馅的时候,芡汁的浓度很关键,由于使用不同的淀粉勾芡,芡汁的浓度也会不同,所以可以不要一次把水淀粉猛地倒入锅中,而是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水淀粉,如果过稠可以加入少量热水调和反之则再加入水淀粉。
6、包好的叉烧包生坯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放入冰箱冷冻室冻起来下次再吃,取出后不必化冻,等蒸锅上大气后放入蒸锅直接蒸制即可。 下面分享一个做叉烧包的做法和比例:
广式叉烧包
材料:约25个
面种材料:
低筋面粉---300克
老面-------50克(此次我是用的天然酵母种)
清水-------150克
面皮材料:
面种-------500克
细砂糖-----150克
低筋面粉---150克
猪油-------20克
泡打粉-----15克
臭粉-------1克
馅料:
叉烧包芡汁:
A:
葱--------2根
姜片------5片
洋葱丝----30克
芝麻油----15克
花生油----30克
老抽------20克
生抽------30克
鸡精------5克
蚝油------30克
白糖-----80克
清水-----100克
B:
生粉-----50克
清水-----100克
馅料:
叉烧------250克(自制叉烧点这里:蜜汁叉烧)
叉烧包芡汁--250克
叉烧包芡汁制作过程:
1、热锅,倒入A材料中的芝麻油和花生油,再将葱段、洋葱丝和姜片放进锅内爆香至金黄色。
2、再倒入A材料中的100克清水和其它材料,煮3分钟左右,隔去葱渣等。
3、迅速倒入B材料进锅中。
4、继续煮至芡汁呈浓稠状。
5、将叉烧切成指甲大小的簿片。
6、将茨汁和叉烧拌匀即成馅料。
广东老牌名点---叉烧包,面种的制作:
1、将50克老面和150克清水调匀。
2、将300克低筋面粉倒进厨师机的搅拌桶内。
3、用橡皮刮刀将面粉和水拌匀。
广东老牌名点---叉烧包(详解叉烧包的制作过程) 4、开启厨师机的2档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如果面团太软,需要借助橡皮刮刀将面团拢起。
5、搅拌至面团成团即可。
6、放28-35度的室温下进行发酵10个小时左右即成面种。
广东老牌名点---叉烧包(详解叉烧包的制作过程)
面皮的制作:
7、在发酵好的面种里加入150克细砂糖。
8、先用橡皮刮刀将糖和面种稍混合,然后开启厨师机的2档搅拌至糖溶化。
9、加入臭粉,继续搅拌,再加入20克猪油搅拌均匀。
广东老牌名点---叉烧包(详解叉烧包的制作过程) 10、加入150克低筋面粉和15克泡打粉,继续搅拌。
11、搅拌成光滑的面团。
12、将面团分成25个33克左右的小面团。
广东老牌名点---叉烧包(详解叉烧包的制作过程) 13、取一小块面团,擀开成中间厚四周簿的圆形。
14、在面皮中间放上适量的馅料。
15、右手食指和拇指环住面皮边缘向内聚拢。
广东老牌名点---叉烧包(详解叉烧包的制作过程) 16、一直聚拢到完全收口,不要让包子馅料暴露在外。
17、将做好了叉烧生坯放进垫了油纸的蒸笼内,大火烧开锅内的水,把蒸笼放上去,盖上盖大火蒸。
18、一直保持大火蒸6-7分钟即可,香甜的叉烧包就出炉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