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四年前的9月,各大高校的开学之际,华东师大的华闵食堂二楼推出了一道“网红”新菜———玉米炒葡萄,这道菜色泽明亮、口味清爽,是食堂饭菜中的“小清新”。这道新菜就出自一位名叫刘玉红的食堂厨师之手。
刘玉红,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膳食服务中心夏雨厅主任,“玉米炒葡萄”创始人。初中文化的他从事餐饮服务行业二十五年,以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在高校食堂厨房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不止是玉米炒葡萄,刘玉红研发新菜的脚步从未停止。随后的油条灌蛋、灌肠虾球、脆皮香蕉、番茄炖蛋、桂花山药等创新菜也风靡华东师大校园,受到了师生的喜爱。刘玉红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厨神”,他的故事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以及上海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他创新菜系的故事,刘玉红被网络冠以中国“第九大菜系”创始人的美誉。
今年,他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这不是大厨刘玉红第一次拿奖了!他2011年2月来到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因工作业绩出众而频频获奖!
2012年获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获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获高校后勤“双争”活动“服务明星”称号
2014年获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获第二届华东师范大学“服务新星”称号
2015年获上海高校后勤“双争”活动“服务明星”称号
2016年获评高校伙食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6年第三届“上海高校后勤标兵”(绿叶奖)获得者
2017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最近后勤保障部收到一封感谢信,外语学院研究生因手机失而复得写信向刘玉红师傅致谢。
那么,刘玉红大厨研发创新菜的初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重温学生记者陈佩珍、黄雅琪对大厨的访问。
“玉米炒葡萄”创始人刘玉红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每每有人到后厨采访刘师傅,他都很憨厚地重复一遍他做创新菜的初衷:“这个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们在厨房搞菜品创新,就像学生做习题一样,我们只是在做属于自己的“习题”而已。”
“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多吃点健康食品”
在这一道道风靡全校的菜式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位神奇的创造者呢?在华闵餐厅二楼的厨房里,我们见到了这一系列新菜式的创造者———刘玉红师傅。
每天下午,在张贴着“厨房重地,闲人莫入”的玻璃门内,华闵餐厅二楼的厨师们提前为同学们的晚饭忙碌着。 一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玉米炒葡萄”和“油条灌蛋”的创始人时,忙碌的阿姨们热情地招呼我们走进厨房,并笑着说:“是来找刘玉红师傅的吧!”
我们第一眼看到刘玉红师傅时,他正在厨房里摆弄着大勺,红色的火焰映衬着他的脸庞,看起来特别地自信和神气。对于我们提出的采访要求,刘师傅放下手中的活,爽快地答应了。
“我没事弄这么多新菜式出来干嘛啊,不就是希望你们学生能多吃点嘛!”
刘师傅很直率,也颇有感慨,“现在的学生啊,生活好了就不好好吃饭,总爱吃些垃圾食品。想让你们多吃些饭菜,还真是困难。这样制造点新意出来,你们也不会觉 得食堂老是鸡鸭鱼肉的,不会觉得厌烦,这样来吃饭的同学才会越来越多啊。”
当问到菜品的新奇搭配时,刘师傅表示,“其实我就是想尽量做一些营养均衡搭配的菜,同学们摄入的营养才能全面。”
谈到玉米炒葡萄这道菜,刘师傅解释道,“这道菜我们是在9月份供应的,那个时候天气比较热,很多同学都觉得吃不下饭,所以我就想让同学们吃得清淡一些,多吃蔬菜和水果。 所以就有了这道菜。”
现在华闵食堂每推出一道新菜,都会用小黑板写出来放在门口,以此告诉更多的同学。
来沪20年:从“学徒”到“大灶”
今年43岁的刘玉红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小乡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读完小学后便辍学在家务农。
20岁时,刘玉红告别家乡和亲人,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在最初的半年里,他到处打工,挤牛奶、当学徒,日子过得很是辛苦。“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工的主人家看见我们来吃饭了,直接就把荤菜端走,只剩下几个素菜。”半年后,刘玉红拿起大勺,开始走上了厨师的道路。时至今日,已经26个年头了。
7年前,刘玉红应聘我校闵行校区餐饮部,成为了华闵餐厅二楼的餐饮部主管,他也从只身闯荡大上海的小年轻变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美满的家庭,稳定的事业,这些都缘于他对工作的勤奋努力和钻研创新。
“下周我准备推出糯米蒸鱼丸。鱼洗干净后,将鱼皮和鱼刺剔除,用刀把鱼头鱼尾切除后切成肉末状,再放到蒸好的糯米上滚一下。”刘师傅一边用手比划,一边为我们讲解,“过段时间,我还准备引入湖南名小吃臭豆腐。如果有可能,全国各地的小吃我都想引入一些,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能吃到各地的小吃。”
以厨房为舞台,以创意和严谨细心作支撑,“在每道新菜式供应前,我都会先让厨房的工作人员尝尝口味,看看哪些地方还要再改进。仔细调整和搭配后,才会正式向同学们供应。”刘师傅还表示,“我们食堂每到一个新的食品厂进货,都会对这个厂家进行调查,确认安全干净后才会开始进货,绝对不会有三无产品进入同学们的餐桌。”已是餐饮部主任的刘师傅,仍然会每天下厨,与徒弟们一起做好每天的菜式。
采访结束已是饭点,刘玉红又站在了厨房的大锅前开始炒菜,熟练翻转大勺的动作完全看不出最初写下名字时的僵硬。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刘玉红就是用菜勺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校园传奇。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