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厦门花生汤的做法窍门(厦门特产花生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9 07:02:10
导读

(黄则和花生汤) 花生汤,闽南的泉州晋江一带叫“土豆仁汤”(闽南话,to dao lin teng),很形象地道出花生是长在土里面的豆豆。这让人想起阿婆给邻居小孩的一条启蒙谜语:“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阿半死。”把花生的生长状态和美食佳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描写得淋漓尽致。福建多赤红壤旱地,盛产花生,不单用来榨油,更多地用来加工成各种花样食品。1931年出版的《厦门指南》甜食杂品一栏共列出16

(黄则和花生汤)

花生汤,闽南的泉州晋江一带叫“土豆仁汤”(闽南话,to dao lin teng),很形象地道出花生是长在土里面的豆豆。这让人想起阿婆给邻居小孩的一条启蒙谜语:“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阿半死。”把花生的生长状态和美食佳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描写得淋漓尽致。福建多赤红壤旱地,盛产花生,不单用来榨油,更多地用来加工成各种花样食品。1931年出版的《厦门指南》甜食杂品一栏共列出16项,首推“落花生汤”。至今老厦门人还是叫落花生汤,这是因为花生的确是开花授粉,弯腰落地,扎根结子,说起来蛮有卡通的意味。

厦门岛上什么时候开始有花生汤销售,这很难考证,但花生汤摊贩集中在环筼筜港和鹭江的水陆码头一带,应该是消费市场需求所致。早时,商行、货栈、写字楼、商店大多扎堆于此,这种价位低廉、暖胃又润肺的甜食当早餐,很适合中等薪酬职员们的消费水平。所以开元路、大同路到鹭江道一带都很有挑担沿街叫卖的花生汤小贩。

提到厦门花生汤,就少不了黄则和。60多年来,这位被伙计们称为“和哥”的老人,命运始终与花生汤联系在一起。

1936年,黄则和的母亲用做花生糖小买卖积攒的钱,在大同路买了一套房子。可惜好日子不长,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黄则和举家回泉州老家避难,他当时只有18岁,为了生计只能干挑担运输的苦力活。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则和一家回到厦门,他想着老家泉州有卖花生汤的营生,就用手头仅有的一点钱在大同路上拉开一个花生汤传奇故事的帷幕。

从那时起,每天凌晨4点左右,黄则和就挑着第一钵花生汤担子到开元路鹭江道的路口招呼客人。这里靠近码头,有许多在商行货栈上班的人,也有装船拉货跑单的人,他们是黄则和花生汤一天中的第一波顾客,一碗热乎乎的花生汤,讲究一点的加冲个鸡蛋,再来一根油条,典型的闽南码头风味。清早,中山路各公司、商店职员开始上班,黄则和就把花生汤担子挑到中山靠海口的骑楼下,开始他一天中的第二波叫卖。

黄则和用汤匙轻轻敲打瓷碗,喊着“hua sing teng”(闽南话,花生汤),慢慢地被人们熟悉,听到叮当当的瓷碗声犹如花生汤在召唤,那清香酥烂、入口即化、甜滋滋的感觉就在舌根上转,黄则和也成了厦门码头上卖花生汤叫响的第一人。

1950年,因战争而萧条的厦门开始复苏,黄则和看到一丝希望,出手盘下了他每天站在门口叫卖的那个店面(即今天的花生汤店),并把新店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黄则和花生汤店”,百感交集地结束了风雨漂泊的日子。

黄则和花生汤,花生仁酥烂不散,入口松化,汤浓似乳,色如象牙,甘甜爽口成了招牌功夫,熬了60多年的口感,让厦门人始终惦记着它,让外地来的客人忘不了它。

(花生汤)

厦门花生汤店很多,沿着老市区开元路、思明北路、大同路开始,往中山路走动,边品边拍,会有收获。

大同路与思明北路叉路口的花生汤店,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厦门出名的“金记咖啡”,专业花生汤也有50多年的历史,经营比较单一,主人对摄影者很宽容。

拍摄尽可能逆光,以增强花生仁的质感,避免使用闪光灯,否则汤的热气会在镜头中消失。

花生汤,可以收入个人经历相册,是更应该亲尝的厦门甜点。

(黄则和花生汤门店)


来源:厦门地情网

03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厦门花生汤的做法窍门(厦门特产花生汤)链接:http://www.esxun.cn/news/7118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