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她最开心的就是吃妈妈做的(酱焖鲫鱼),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妈妈做的酱焖鲫鱼,真的是香的不要不要的。那时候是70年代,是个物资高度贫乏的时代,而酱焖鲫鱼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奢侈品了。可是,每次她都发现,妈妈一口不吃,只是用幸福的眼神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模样。随着家庭家庭条件的好转,她也上了大学,妈妈也开始吃酱焖鲫鱼了,但是,都是在她吃剩下后才吃的。她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不吃酱焖鲫鱼,妈妈说,鲫鱼刺太多,不喜欢吃。
如果这世间有一味调料,能让所有的菜肴瞬间变的美味,那就是(母爱)!而妈妈做的菜永远有最多爱的味道!
大学毕业后,她偶然在姥姥家饭局上,姥姥告诉她,你妈妈从小就喜欢吃酱焖鲫鱼,因为家里太穷平日吃不起;但是,姥姥姥爷宠着宝贝姑娘,每年再穷,也要每个月给妈妈做一次酱焖鲫鱼。姥姥姥爷最开心的日子,就是看着妈妈狼吞虎咽吃着酱焖鲫鱼。可是,妈妈结婚生子后,自己却再也吃不上酱焖鲫鱼了。那是姥姥家爱的(食方),又由妈妈传承给自己的女儿。姥姥还叨咕,女儿在娘家都是讨债的,到婆家都是还债的。她听后,顿时泪流满面,那是一个丰收的秋日,她的嗅觉所及的世界,都是妈妈的酱焖鲫鱼的味道,一直蔓延到她打拼事业的深圳。因为,她也成了妈妈,她的女儿也遗传了姥姥家的基因,最爱吃的美食也是酱焖鲫鱼。酱焖鲫鱼成为母爱的传承,成为她回味母爱的催化剂,也是她旅居在外最大的乡愁。
她当时就许下一个愿望,再打拼几年,回到东北,妈妈居住的小县城,买最好的鲫鱼,最好的东北大酱,为妈妈做一道充满女儿味道的酱焖鲫鱼。她经常幻想这样的生活场景,妈妈吃到女儿做的酱焖鲫鱼,开心的,欢喜的,不得了,一如她小时候吃酱焖鲫鱼欢欣雀跃的模样。
可就在她准备回家的那年秋天,母亲被诊断出直肠癌晚期,当她赶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告知他,母亲的癌细胞扩散了。这时,她再也忍不住,哽咽着,鼻子发酸,脑中是断崖般的痛,心中充满无限的悔意。为了不留遗憾,她决定为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母亲,做一道酱焖鲫鱼。她走遍了县城最好的市场,讨来了野生的鲫鱼,和农村作坊精心酿制的农村大酱,一道散发出女儿味道的酱焖鲫鱼,就这样送到了母亲的病床前。
可是,母亲却是一口也吃不下了。酱焖鲫鱼没有完成母亲和女儿的(味道的连接),情感回忆的共通。这种味道连接的撕裂,成了她一生最大的痛,一辈子打不开的心结。
妈妈为了她,省吃俭用,用一道道酱焖鲫鱼,散发的妈妈的味道,表达不尽的母爱;而妈妈却没有吃到一顿女儿做的酱焖鲫鱼。
爱的表达,不仅需要金钱和物质,同时也需要食方,和味道的表达。有时候,味道真是(孝道)的灵魂,需要及时的表达,用心的表达。因为现实对于老迈的父母来说,极为残酷,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