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雄安新区”从一个新鲜名词变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热土。
过去五年,北京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以“交钥匙”方式支持新区建设3所学校、1所综合医院;超千家在京企业机构在雄安注册;两地直连直通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下一步,北京将细化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体措施,推动出台雄安新区中关村(000931)科技园发展规划,支持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创新资源在雄安新区集聚发展。
3月25日拍摄的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谈雄安新区
北京支持建设的小学中学项目年内交付
5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5年来,按照京冀两省市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有关部门主动与河北雄安新区方面加强沟通对接和协同联动,深入落实公共服务、交通、创新、产业等领域重点任务,推动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3所学校、1所综合医院。
该负责人介绍,京雄两地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交钥匙”项目专班,2019年项目开工以来,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有序推进项目建设。2021年年底,幼儿园项目实现竣工并交付雄安新区。目前,小学、中学项目正在进加快收尾工作。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将于近期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3年年底竣工。同时,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等办学办医支持单位正在与雄安新区紧密对接,共同细化完善办学办医工作方案和措施。
下一步,北京将抓好“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后续工作。做好小学、中学项目年内陆续竣工交付,加快医院项目建设。形成支持办学办医工作方案,协助雄安新区开展教师、医生、护士等招聘和培训工作。
支持雄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为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北京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京雄两地共同实施了“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大工程,系统帮扶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与29所雄安新区学校加强对接支持,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持雄安新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
该负责人说,未来,北京将细化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体措施。深化与雄安新区学校对接支持,开展教师互派、课程共享等活动;持续对口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机构,派驻专家开展帮扶指导。同时,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技师学院,助力做好劳动力再就业培训;支持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在雄安新区布局发展。
五年来,京雄两地直连直通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目前,京雄城际铁路运营满一年,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时间缩短至50分钟,从大兴机场最快19分钟可达至雄安新区,雄安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
该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继续推进京雄两地直连直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年底实现京雄高速北京段主体工程完工,加快推进京雄商高铁前期工作,支持雄安新区发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节点作用。
超千家在京企业机构在雄安注册
五年来,京雄两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入。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快编制,超千家在京企业机构在雄安注册,其中,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设立分支机构142家。十余家北京市属国企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主动参与支持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金融服务,华夏银行(600015)河北雄安分行开业。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雄安新区管委会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对接机制的方案》,建立了主要领导、相关部门等工作对接机制,持续深化“两翼”沟通交流合作。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将推动出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强应用场景和工程项目需求对接,支持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创新资源在雄安新区集聚发展。
此外,京雄两地还将深化拓展合作领域,结合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组织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支持北京市属国企在基础设施、城市运营、保障房建设、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支持市属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鼓励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服务。
■谈京津冀协同发展
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京唐城际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该负责人介绍,区域环境生态治理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较2013年下降63.1%。
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不断深化,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完工投产北京项目达到56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3000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2021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累计1760亿元。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稳步推进,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天津、河北布局,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开展教育协同帮扶项目。持续实施京张、京承等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4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1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省市239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京津冀4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51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放大冬奥牵引带动效应,协同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强京张两地在冰雪装备制造、高科技产业、农业等领域合作。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