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广东发布《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除了13条普惠性措施,还聚焦旅游业提出7条针对性纾困措施,涵盖拓展市场经营空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加大财政扶持、提供多元化保险产品等方面。
疫情反复,让全国的旅游业复苏势头陷入停滞。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到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6.3%,这也意味着出游人次及旅游消费进一步收缩。
多位旅游企业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反馈,当前,旅游业正在经历过去40年最严峻的挑战,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行业传统支柱企业营收大幅下降,相较疫情前,大多数旅游企业营收下降50%-90%不等,并陷于持续亏损境地。
如何帮助旅游企业度过寒冬?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实施新一轮纾困扶持政策措施。广东方面3月25日发布的《若干措施》,是对响应国家层面号召和省内服务业、旅游业界急需的举措。
“这是一场‘及时雨’,旅游业的困难,政府看到了;业者的声音,政府也听到了。”多名旅游业者表示,这将有效提升旅游企业度过当前行业困境的决心和信心,是对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有力支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庄伟光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纾困政策兼顾了企业紧急“输血”和行业“造血”,通过普惠性政策和专项措施叠加形成合力,有助于现有市场主体维持现金流、稳定行业人才队伍、扩大业务覆盖面,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为未来行业复苏积聚力量。
缓解现金流压力
新冠疫情影响下,营收锐减是旅游企业现金流承压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们的旅游业务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大家都很难!不少同行已经转行。”在东莞开设旅行社的张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广东省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岭南商旅集团广之旅董事长朱少东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去年10月份至今,由于国内疫情多点频发,跨省跟团游业务基本零收客,省内游业务也因市民出游信心不足而受到影响。
对此,庄伟光分析认为,如今旅游企业难以正常有序运营,吸引相应消费者,但同时,退改赔付、员工工资、场地租金等各类运营成本仍在增加,这对于文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将产生很大压力。
因此,帮助企业“拓市场、拉订单”成为维持企业现金流、稳定人才队伍的关键。《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委托旅行社开展党建、公务、工会、会展等活动,适当提高预付款比例。允许向旅行社开放代理服务发票事项或由旅行社开具综合发票,并提供与合同内容一致的费用清单作为费用报销依据。
同时,《若干措施》要求,政府采购这些服务项目时,要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情况下,降低企事业单位采购门槛能够进一步提振消费,带动行业复苏,也为相关旅游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消除障碍。
“这项举措具有非常强的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朱少东认为,该举措不但为旅行社企业在开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还明确指出了旅行社在发票开具、相关单位在费用报销的执行路径。
围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若干措施》还提出税费延缓缴纳及减免、社保基金部分优惠以及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系列举措。
“此次《若干政策》的纾困政策种类更多、支持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我非常期待质保金继续保持暂退80%的举措,对于缓解我们的燃眉之急,推动企业复苏具有支撑作用。”张平表示。
“尽管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严重冲击,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庄伟光提醒,伴随数字技术发展,旅游业发展模式很可能出现颠覆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新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届时行业发展成本或将极大降低,而在此期间,除了扶持举措,企业也应积极开展“自救”,在人员结构、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等方面优化完善创新。
取消险:旅游业“进退”取舍
面对漫长的行业复苏,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最大隐忧。
“2021年,国内游业务受疫情影响天数有269天,占全年天数的74%,这其中包括4次全面停团,这也导致重启组团后,市场反弹强度一次比一次弱。”朱少东表示。
这样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着消费者的出游意愿。周小姐是广州一名徒步爱好者,她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此前她曾多次遇到抵达景区目的地临时不能进入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很影响出游心情,加之疫情反复,我今年几乎就没再出去徒步过了。”
而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因疫情影响造成的旅游团队取消,退改赔付往往需要旅行社自己承担,这也是不可忽略的风险。
日前,一封广州长隆熊猫酒店员工转发媒体的《关于暂停营业期间工作安排的通知》显示,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经公司研究决定,长隆熊猫酒店自2022年3月21日-5月21日期间暂停营业。酒店暂停营业期间,公司将提供系列活动及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保持职业竞争力。
广州长隆内部人士在回应媒体时表示,“谈不上经营困难,是鉴于目前疫情形势所做的经营调整,因为没客人,即使开业也是有成本压力的。”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经过近两年疫情影响,不少旅游从业者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选择“间歇性经营”,也就是疫情来了停一停,疫情结束了就开工,及时对产品和经营思路进行相应的调整,降低风险成本。
如何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分担风险?《若干措施》提出,要为旅游企业提供多元化保险保障能力,扩大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项目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符合旅游业风险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服务。鼓励推广演艺活动取消险、旅行取消险等保险产品。开展以保险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工作。
“疫情之前企业很少会购买取消险,目前市场上可供购买的产品似乎也不多,我们非常期待更多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与企业共担风险成本。”多家旅游企业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庄伟光也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多元化保险的举措能够帮助完善行业空白,推动未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产品的具体效果还需要实践检验。
此外,除了13条普惠性措施和7条面向旅游业的有针对性纾困措施,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落实“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是推动旅游业复苏的根本。
“纾困扶持政策为市场主体注入了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撑力,从长期看,更需要精准而有力的疫情防控带给人民群众放心出游的安全感,这样文旅产业的消费市场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庄伟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