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梦梦 范长川「数字100数据研究院」
从2015年由深圳市首次推出开始算起,惠民保已走过了6年多的时间,但其“走红”却是近两年的事情。特别是2020年以来,惠民保在多个城市落地生根,成为了各地保险圈里“最靓的仔”。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全国27省114个地区239个地级市推出了上百种惠民保类产品,累计参保人数约9600万人,保费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不过,在惠民保“热潮”的背后,监管部门也在提示相关风险,以便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避免走上“相互宝”等网络互助关停的老路。
那么,对于不断受到追捧的惠民保,百姓的认知情况如何?有哪些期待?对于其未来发展,有哪些看法呢?
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联合《金融博览·财富》杂志对全国6000名受访者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6%的受访者对惠民保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大多数人了解得并不深。不超过100元的保费以及150万元以内最高保额,是多数受访者选择惠民保的原因,占比分别为75%和76%。另外,对于免赔额,56%的受访者认为10000元以内比较合适。
8成多受访者支持惠民保
惠民保,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因其不限年龄、职业、既往病史,以及保费便宜、投保方便等特点,受到人们的追捧。
而对于惠民保的了解程度,调查数据显示,86%的受访者对惠民保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表示“非常了解”“部分了解”和“有所耳闻”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24%、41%和21% 。
更进一步,在对惠民保的态度上,有8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这也从数据角度说明了目前人们对惠民保的喜爱程度。
另外,在惠民保产品的保费方面,由于其有独特的定价体系,费率因城市而异,缴费低廉,价格也不会因人而异,但核保却比较宽泛。这也是很多老百姓(603883)对惠民保的第一印象——物美价廉。
对于惠民保的年缴保费,调查数据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100元以内的价格比较合适,其中,选择“70-100元”“50-70元”和“50元以内”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6%、22%和17%。同时,也有20%和5%的人能接受“100-150元”和“150元以上”的价格。
总体来看,每年不超过100元是大多数人比较能接受的惠民保保费。这一价格,也为未来监管部门、承保险企和第三方运营平台在设计惠民保产品时提供了参考。
76%的受访者认可最高保额“150万元以内”
在免赔额方面,调查数据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惠民保的免赔额在10000元以内更合适,27%的受访者能接受10000-20000元的免赔额,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20000元以上的免赔额也可以。
可以看到,目前惠民保由于承保大量高龄、带病体人群等,因此面临较高的赔付风险,甚至是“赔穿”而出现巨额亏损。对此,承保险企主要通过提高免赔额和设置赔付比例来降低上述风险,但免赔额设置为多少、如何设置,将成为未来惠民保盈亏平衡的关键之一。
在惠民保的最高保额方面,调查数据显示,35%的受访者认为保额在“50万-100万元”比较合适,27%的受访者倾向于“100万-150万元”,14%的受访者觉得“50万元以内”的保额也可以接受。同时,还有14%和10%的受访者选择的是“150万-200万元”和“200万元以上”的保额。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比较理性的,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更高的保额,100多万元的最高保额就能覆盖投保人的常见健康风险了。
更进一步,惠民保性价比高、保障范围较广,成为很多被百万医疗险拒之门外的消费者的选择,其也真正做到了“惠民”。不过,与百万医疗险相比,惠民保的保障范围受限、免赔额高、报销比例较低等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未来需要进一步去改进和升级相关保障。
报销比例、保障范围是人们购买惠民保看重的因素
在问及受访者“惠民保的优点”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惠民保购买方便、能缓解自身的“大病焦虑”、价格低、理赔方便、投保要求宽松、有政府背书、免赔额合理。
而在问及“购买惠民保所看重的因素”时,人们主要看重报销比例、保障范围、免赔疾病范围、免赔额度、理赔效率、投保费用、政府支持、参保条件等因素。
可以看出,人们在购买惠民保时,比较看重其报销比例和保障范围,以及免赔疾病范围、免赔额度和理赔效率,这也是惠民保“惠民”的意义所在。未来,在惠民保产品迭代升级时,这些因素也将作为险企产品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而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惠民保产品,49%的受访者对承保内容和理赔规则一知半解,31%的受访者比较清楚相关内容和规则,也有10%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清楚。
总体来看,大多数人对惠民保的了解仍比较浅显,未来在消费者教育方面仍需要有关各方加大力度。
多方共同发力,将“惠民”落到实处
随着惠民保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了各自的专属惠民保产品。
那么,各自城市的惠民保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吗?调查数据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惠民保产品“能满足”自身的需求,24%的受访者选择的是“部分能满足”,还有4%的人选择了“不能满足”。
可以看到,惠民保的迅速发展,反映出人们对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其也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上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当前,从发展和运营状况来看,惠民保还存在诸如投保率不理想、赔付率偏高、潜在赔付风险较大、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几大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7%的受访者认为“惠民保要持续稳健运营,将‘惠民’落到实处,需要多方共同发力”;35%的受访者认为“同一城市尽量在同一时期只上线一款惠民保,可由多家险企共同承保,集中资源、集中推广、降低整体风险”;14%的受访者则认为“各城市需采取措施提升参保率,如开放医保个人账户的划拨、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投保等”;12%的人还建议“政府加强监管惠民保在落地过程中的定价、推广及服务等”。
而在问及“惠民保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受访者认为有以下方面:报销比例更高一些、保障范围更广一些、政府支持力度更大一些、理赔效率更高一些、参保条件更宽松一点、投保费用更低一些、免赔额更低一些、免赔疾病范围更少一些等。
不过,要使惠民保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上述内容需要经过不断实践才能得出“最优解”,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以便实现多方共赢,把惠民保“惠民”二字落到实处。
另外,对于惠民保的未来发展,40%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保险意识的提高、产品的完善,惠民保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3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来看,与其他商业医疗险相比,惠民保的发展之路还很长”,11%的受访者认为“由于缺乏长期数据,投保宽松的惠民保市场可能会萎缩”,9%和6%的受访者则认为“不好判断”或“不好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当前,惠民保“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让人们有点应接不暇,但大踏步背后还需要相关各方的“冷思考”——如何才能把惠民保“办得更好、更长久”。
其实,对于惠民保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前瞻的规划、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并明确惠民保的定位,规范发展,最终通过监管机构、政府部门、承保险企、第三方运营平台等相关各方的合力,让惠民保真正成为我国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科物联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