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铁食堂”,几名老人正在买饭菜。 陈文萍摄
核心阅读
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的用餐难题,还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伴随着油煎声,色香味俱全的油条出锅了。
3月18日早上7点,位于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铁食堂”菜品窗口前,来买早餐的人排起了长队。
“油条看着酥脆、吃着喷香,价格也便宜,只要一元一根。”住在附近的黄永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买早餐,“食堂是开放式后厨,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饭菜生产的全过程,吃得安心、放心、舒心。”
近年来,不少居民小区同铁路二村社区一样,逐渐开办了一批服务居民的社区食堂,面积虽然不大,但物美价廉、就餐便利,有效解决了附近居民的用餐问题。
食堂顾客盈门
“以前,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来做饭。现在有了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
3月18日中午时分,家住“老铁食堂”对面铁路二村37栋的84岁居民罗美菊给自己和老伴点了一份粉蒸肉、一份红烧茄子。“以前买菜、洗菜、切菜、煮饭、炒菜,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来做饭。自从有了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罗美菊说。
“南铁生活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5000余名,占总人口的30%,仅铁路二村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48名,其中很多是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廖小兵介绍道,社区干部入户征求意见时了解到,辖区许多老人被“做饭难”的问题困扰多年,家里只有1—2个人,做多了怕浪费,做少了太单调,对建设社区食堂的需求十分迫切。
“去年上半年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刚建成,社区就让我们投票表决该中心的使用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内的40%的人投了建社区食堂,在林林总总十几项需求中排在第一位。”今年71岁的社区居民叶金汉对这次投票印象深刻。
2020年7月24日,社区食堂正式营业了。在运营之初,食堂并没有确定名字,叫铁二食堂、爱心食堂、老年食堂的都有。后来南站街道开展了一次食堂征名活动,一周时间征集了30多个名字,初步筛选出10个名字后,通过网络投票最终确定为“老铁食堂”。
“叫‘老铁食堂’有双重寓意,一是因为这里是铁路生活区,铁路职工多,二是因为‘老铁’也是铁哥们的意思,寓意社区邻里和谐、关系融洽。”叶金汉说。
食堂的开业,将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如今看到食堂每天顾客盈门,真让人感到欣慰!”廖小兵说。
合力破解难题
引进第三方市场化运营,通过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让老百姓吃上可口饭菜的同时感觉到实惠
社区食堂虽然不大,但要办好不容易。廖小兵告诉记者,办好社区食堂要解决不少问题——
相关证照怎么办?“老铁食堂”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证照办理问题。“一开始,因为场地面积狭小,难以单独配置消毒间、操作间、切配间等,很难符合监管要求,街道办了解情况后,出面帮我们跟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布局,加快了办证进度。”“老铁食堂”负责人熊壮壮回忆道。
运营资金从哪儿来?“完全靠政府部门资金补贴,这样的食堂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引进第三方市场化运营,通过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按照‘政府部门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让老百姓吃上可口饭菜的同时感觉到实惠。”廖小兵说。
现在,社区对“老铁食堂”免费提供场所,不收租金,但水电气、人员工资等费用由餐饮企业自行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凭卡消费,享受八折优惠。
目标定位准不准?一开始,“老铁食堂”的目标消费群体就是老年人,但后来经过走访发现,社区还有数量庞大的上班族、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家里有娃没时间做饭的双职工家庭等,他们也有就餐需求。如何在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基础上,更多更好辐射社区其他人群,同时又不给食堂带来额外的资金负担,成为一个待破解的难题。好在经过整合区里、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的资金,这个问题平稳解决了。现在,社区食堂也面向中青年人提供餐饮。
3月18日中午时分,在附近超市上班的魏玮买了两份菜,豆泡烧肉配青菜,一荤一素,只要13元。虽然不住在这个社区,但魏玮每天中午都在这儿用餐,“干净卫生便宜,吃完还能回办公室睡会午觉。”
据熊壮壮介绍,食堂运营以来,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仅靠居民们的口口相传就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截至今年3月中旬,食堂每天接待量达到400余人,办理充值卡2794张,已经激活使用的有2165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周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部分附近职工吃饭难的问题。
“今年元宵节,我们推出‘大菜预订’服务,准备了汗蒸鸡、红烧扣肉两道菜,专门提供外卖服务,一经推出就预订了70多份。”熊壮壮表示,未来计划每周推出一道主题菜品,让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在家也能吃上大餐。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营利性质食堂不同的是,作为一家社区食堂,“老铁食堂”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我们每天都会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菜单,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电话提前点菜,社区的志愿者会免费将饭菜送到家中。”熊壮壮告诉记者。
撬动社区服务
在这里,不仅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
随着到“老铁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老铁食堂”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们的活动中心。在这里,不仅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
“我们经常一起练习书法,每次练习完就到食堂一起聚餐,每个人点一个菜,大家边吃饭边交流写字心得。”社区居民蔡心浩、郭汉民、马助民是“老铁食堂”的常客,不仅常在这里会好友,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今天太高兴了,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去年重阳节,102岁高龄的张继风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不时地对邻桌老人说。当天,家住铁路二村的10余名90岁以上的老人被请来品尝蛋糕、寿桃和寿面,在“老铁食堂”度过了一个多彩的重阳节。为老人集体过生日,是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基于“老铁食堂”这个平台,推出的一项敬老普惠措施。
从吃饭延伸到聚会、祝寿等功能,离不开社区设立的“高龄老人生日关怀基金”的支持。廖小兵说, 设立这个基金项目的初衷,是因为许多老人不仅需要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抚慰。“我们就以食堂为纽带,定制适合老人的低糖、健康美食,邀请社区内高龄老人来集体过生日。”
据了解,西湖区还以社区食堂为支点,构建“党群服务365”城市党建服务体系,提供“爱心义剪”“爱心义修”等服务,并着手建设集康复保健室、心理咨询室、书法阅读室、休闲娱乐室等功能为一体的“颐养之家”,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延伸阅读
社区食堂 共建共享
近年来,社区食堂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加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迪看来,人口老龄化将为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要破解居家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社区食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近年来,越来越多社区食堂采取“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商,其中既有具有品牌影响力、多元化发展的专业团餐公司,也有专注社区养老的专业公司,主动进入社区餐饮并专注服务社区这一细分市场的公司也已出现。
在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青海等被列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省份,除了财政资金支持,还有诸如街道社区免费为养老助餐机构提供用房、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
在上海,运营社区食堂的企业,有的用“中央工厂+中心厨房+网络平台+社区配送”的全新模式摊薄成本,通过堂吃、进单位和商务楼送团餐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经营。
在山东济南,当地鼓励探索多元化的就餐服务方式,具有中央厨房且连锁化经营管理的社会餐饮企业,可在其直营连锁店设立长者助餐窗口,增加适合老年人的菜品等,方便老年人就餐。
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能用简单的投资回报率去衡量。这意味着,要实现价廉物美,做到盈亏平衡,就要在用餐人员划定和运营模式上挖掘潜力、增加供给,写好共建共享大文章。
(尚 文)
作者:本报记者 齐志明
来源: 人民日报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